- 张卫;谭北平;庞奥博;邓君明;杨奇慧;张海涛;
【目的】筛选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Epinepheluslanceolatus♂)豆粕诱导型肠炎(SBMIE)肠道组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在基础饲料中用豆粕替代质量分数0%、20%和40%的鱼粉蛋白(分别记为FM、SBM20和SBM40组),配制3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50%)等脂(粗脂肪质量分数10%)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约9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0周,分析石斑鱼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炎性指标和肠炎表征;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石斑鱼SBMIE肠道组织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实验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指数有显著负面影响(P <0.05);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 0.05);免疫指标和H&E组织切片显示,肠炎症状随SBM增多逐渐加重。SBM20和SBM40组中分别发现17和18种SBMIE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有13种核心生物标志物为两组共有,包括染料木素、大豆黄酮、染料木素-4’-O葡萄糖醛酸酯、鸡黄豆素、柠檬苦素、吲哚-3-丙烯酰甘氨酸、白三烯B4二甲胺、维生素C、黄芩苷、葡萄糖二酸、大豆皂苷Ⅰ、小肽(Leu-Gly-Pro)和戊基-4-羟脯氨酸。所有标志物中,除柠檬苦素、吲哚-3-丙烯酰甘氨酸、Leu-Gly-Pro、戊基-4-羟脯氨酸、癸二酸、磷酸肌酸、N,N-二甲基甲氧基噻吩、N-甲基蒽酰胺和2-氨基-3,4-二甲基咪唑(4,5-F)喹啉与FM组比强度显著降低外(P <0.05),其余强度均显著升高(P <0.05)。大部分标志物间有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作用(P <0.05)。【结论】在SBMIE状态下,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组织中存在特征性的潜在核心生物标志物。
2022年04期 v.4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7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 ] - 罗君;付伟杰;杨二军;黄建盛;谢瑞涛;陈刚;
【目的】探明饲料中添加槲皮素(quercetin,QE)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肝肠抗氧化能力、肠道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QE分别按照0(FM组)、0.80(QEL组)、1.60(QEM组)、3.20(QEH组)mmol/kg加入基础饲料,投喂体质量为(10.10±0.02)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56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肝肠抗氧化酶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肠道NF-κB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QEH组杂交石斑鱼增重率(WGR)、特定增长率(SGR)和终末体质量(FW)显著提高,存活率(SR)显著降低(P<0.05)。与FM组相比,QEM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提高(P<0.05),QEH组肝脏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QE激活肠道NF-κB信号通路,上调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干扰素-γ(IFN-γ)和核因子κBp65亚单位(NF-κBp65)表达水平,下调NF-κB抑制剂-α(IκB-α)的表达。与FM组相比,QEM和QEH组的运算分类单位(OTU)数目显著下降(P<0.05),ACE、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FM、QEL和QEH三组间β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QEM组Bifidobacterium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0.8~3.2 mmol/kg QE可降低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增加肝脏抗氧化能力;QE可激活肠道中NF-κB信号通路,降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QE有肠道促炎活性。
2022年04期 v.42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8 ] - 李明;包鹏云;陶韦;南海林;徐哲;曹淑青;姜玉声;马悦欣;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p.)C14和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C21混合益生酵母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幼参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添加C14、C21及混合菌(C14+C21)饲料,分别记为M、H和MH组,每株菌添加量在各实验组均为1×10~5 g~(-1)。实验组幼参连续饲喂28 d后,均改饲基础饲料(29~38 d)。于7、14、21、28、29、31、33、35、38 d时测定幼参体质量,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上清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上清液(CLS)的免疫参数,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刺参肠道中饲喂酵母菌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C21)组相比,饲喂含混合菌饲料21和28 d时幼参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28 d为2.48%·d~(-1))。MH组幼参肠道胰蛋白酶(28,29~33 d)和脂肪酶(28,29~33 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或C21)组,28 d时分别为500 U·mg~(-1)和20 U·g~(-1)。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C21)组相比,MH组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28,29~33 d)和呼吸爆发(28,29~31 d)显著增强,28 d时吞噬的酵母颗粒为3.7×10~8 mg~(-1),呼吸爆发(OD630 nm)为0.43。28d时,MH组幼参CF的溶菌酶(LSZ)和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和H组,分别为17、5.5 U·mL~(-1);MH组幼参CLS的LSZ活力为18 U·mg~(-1),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T-NOS活力为7.0 U·mg~(-1),显著高于对照及M组。停止饲喂含菌饲料后,MH组幼参CF的LSZ活力(29~35 d)和T-NOS(29~31 d)活力以及CLS的LSZ活力(29~31 d)和T-NOS(29~33 d)活力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仍显著。幼参肠道中C14和C21数量与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所测免疫参数(CF的T-NOS活力除外)呈正相关性。【结论】饲喂C14和C21混合益生酵母菌28 d对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大于饲喂单一酵母菌,停饲含混合益生菌饲料3 d内C14、C21仍显著影响幼参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
2022年04期 v.42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9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胡海浩;黄鉴涛;马嘉霖;杨硕;闫秀英;简纪常;
【目的】在鱼淋巴囊肿中国病毒株(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CO)过程中,分析cid-miR-146a的表达特性,探索cid-miR-146a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颈环RT-PCR方法,从LCDV-cn感染的GCO细胞中获得cidmiR-146a;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用定量PCR方法获取cid-miR-146a的表达变化;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cid-miR-146a的靶基因;转染cid-miR-146a mimic和cid-miR-146a inhibitor对cid-miR-146a进行上调和下调,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46a、靶基因Flt1和LCDV-cn mcp基因在GCO中的表达。【结果】LCDV-cn感染GCO后3~6 d细胞聚集形成“疤痕”,之后细胞逐渐脱落、裂解,呈现空洞。cid-miR-146a的长度为23 bp,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id-miR-146a的表达先上升(72 h前)后下降(72 h后)。用不同生物信息学方法共同预测到cid-miR-146a的靶基因为Flt1,在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实验中,cid-miR-146a靶向Flt1重组载体后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证实Flt1为cid-miR-146a的靶基因。对cid-miR-146a进行上调下调后,GCO中cid-miR-146a的表达差异显著(P <0.05)。在cid-miR-146a上调后,靶基因Flt1的表达显著下降(P <0.05),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在cid-miR-146a下调后,靶基因Flt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PE的变化与cid-miR-146a的表达变化时间点呈正相关。cid-miR-146a负调控其靶基因Flt1的表达,并对LCDV-cn的复制起着正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说明cid-miR-146a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与免疫和肿瘤发生相关。
2022年04期 v.42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王文配;韩泠姝;张向磊;刘鹏;杨新宇;王荦;张伟杰;常亚青;丁君;
【目的】探讨中间球海胆对高温的生理适应模式。【方法】将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梯度(15、20、25℃)24 h后,检测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的线粒体结构、肠组织中线粒体的Ca2+浓度、ATPase活性以及体腔液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温度升高至20℃,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线粒体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大部分线粒体膜完整,部分有破损现象;嵴部分排列有序,部分脱落排列不清晰;线粒体基质密度相对比较大。温度升高至25℃,线粒体数量与20℃相比显著降低,少部分线粒体膜完整,大部分有破损现象;嵴小部分排列有序,大部分脱落排列不清晰;线粒体基质密度相对比较大。2)随着温度升高,肠组织线粒体中Ca2+浓度显著下降(P <0.01);ATP浓度先下降后上升,浓度变化不显著(P> 0.05);Ca2+-ATP和Ca2+-Mg2+-ATP的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而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1)。3)随着温度升高,体腔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 <0.0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高温胁迫下,中间球海胆的体腔细胞线粒体结构、肠组织线粒体ATP浓度、Ca2+浓度、ATP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说明高温影响了中间球海胆亚细胞水平的能量代谢以及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
2022年04期 v.42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陈永志;黄翔鹄;朱春华;莫峰;温其交;张玉蕾;
【目的】优化水产养殖体系中的藻菌群落,合理构建藻菌体系,提高微藻和细菌对养殖水体中氮的去除效果。【方法】从稳定培养的波吉卵囊藻藻际环境中分离到1株附生细菌OA-1,通过16S rDNA测序、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对该菌进行鉴定。构建波吉卵囊藻和菌株OA-1的藻菌体系,分析该体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速率。【结果与结论】经鉴定,菌株OA-1为居海噬冷菌(Algoriphagus marincola)。该细菌可促进波吉卵囊藻的生长,加菌条件下培养10 d时,波吉卵囊藻叶绿素a质量浓度达到2.74 mg/L,比对照组增加45.74%,显著高于纯藻培养对照组(P<0.05)。藻菌体系对氮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纯藻体系和纯菌体系(P<0.05),在以亚硝酸钠和氯化铵为氮源时,藻菌间存在协同作用。藻菌体系对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的吸收速率最高分别为36.93、6.28、20.09和63.58μmol·h~(-1)·g~(-1);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藻菌体系的氮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以亚硝酸钠为氮源时,氮浓度为3 mmol·L~(-1)时出现吸收拐点;以氯化铵或尿素为氮源时,氮浓度为5 mmol·L~(-1)时出现吸收拐点。构建的藻菌体系可显著增强对氮的吸收利用,可将该藻菌体系开发应用于养殖水环境调控。
2022年04期 v.42 4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5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 陈柏安;刘东超;王思盼;
【目的】研究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在不同盐度下对氨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 NH_4~+-N 和 NO_3~–-N 吸收实验,测定长茎葡萄蕨藻在盐度分别为 25、30 和 35,NH_4~+-N 和 NO_3~–-N 终末质量浓度分别为 0、2、4、6、8、10、12 mg/L 条件下对氨氮和硝态氮的吸收速率,比较该藻对两种氮盐的吸收特征。【结果与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与硝态氮的吸收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速率可用米氏方程描述;长茎葡萄蕨藻对氮盐的吸收速率随吸收时间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的最大吸收速率[(435.21±57.52) μg/(g·h)]显著高于硝酸氮的最大吸收速率[(179.82 ± 17.37) μg/(g·h)](P < 0.01)。在早期吸收阶段中(1 ~ 2 h),长茎葡萄蕨藻低盐度(25 ~ 30)下的对氨氮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盐度 35(P < 0.05)。盐度对硝态氮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在盐度25 ~ 35的范围内,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优于硝态氮。
2022年04期 v.42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 ] - 郭荣佩;李楠;方舟;陈新军;
【目的】探讨东海北部不同年份的秋季雌性剑尖枪乌贼个体的胴长体质量组成、关系和性腺发育的情况。【方法】根据2019-2021年采集的秋季剑尖枪乌贼雌性样本,通过基础生物学测定初步分析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与结论】雌性剑尖枪乌贼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分别为51~242 mm和17~456 g,2019年和2020年的胴长和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 0.05),但与2021年差异极显著(P <0.01)。3 a雌性样本的体质量-胴长关系均差异显著(P <0.05)。采集样本中未发现性腺成熟度为Ⅴ期的个体,其中未成熟个体和成熟个体分别占3 a雌性样本总数的58.38%和41.62%。采集雌性样本的性腺指数范围为0.001 1~0.656 7,缠卵腺指数范围为0.050 0~0.692 3,性腺指数和缠卵腺指数并不都是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大。
2022年04期 v.42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陈鹏;万凌峰;常舒捷;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中的海洋响应。【方法】利用中尺度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超强台风“利奇马”,结合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哥白尼全球海洋物理再分析资料,分析台风在快速增强过程中的海洋响应。【结果】在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中,海表面温度呈下降趋势,约-1.3℃/d,且降温范围向周围扩大;热带气旋路径区域海平面高度呈负异常;台风内核热带气旋热势(Tropical Cyclone Heat Potential,TCHP)显著降低,而在远离台风路径的地区TCHP会增加;海表盐度呈下降趋势,在快速增强结束时达到最低;台风中心附近出现正负速度中心交替现象,呈弧形分布向周围传播,最终消散。【结论】海表面温度和海平面高度负异常会减弱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热带气旋快速增强过程导致的TCHP负异常也会抑制台风增强过程的发展;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前后台风内核、外围海域TCHP下降率不一致,外围的下降率在快速增强前大于内核;海表盐度的下降与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强风有关。快速增强期间内核TCHP下降率达到最大,与海表温度、盐度以及海表面风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2022年04期 v.42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7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 - 薛宇璇;李敏;王贵圆;谢玲玲;
【目的】研究2002-2018年楚科奇海表层陆坡流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多个卫星高度计融合的海表动力高度和地转流场数据产品,分析2002-2018年8-10月楚科奇海表层陆坡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与结论】楚科奇海东北部陆坡流特征明显,研究区域内陆坡流的平均宽度为(41±11)km,平均最大流速为西向(0.15±0.06)m/s,最大流速处离90 m等深线(陆架坡折处)的平均距离为(63±14)km,且流径在向西过程中发生侧向摆动。该3个特征量在8-10月呈季节内变化,宽度主要为25~60 km,最大流速主要为0.06~0.24 m/s,最大流速所在位置距90 m等深线的距离主要为40~80 km,且宽度的最小值、最大流速以及最大流速位置距90 m等深线最小距离均出现在9月。8-10月研究区域陆坡流的3个平均特征量均呈现明显年际变化,2003年平均最大流速较弱且平均宽度最大,2011年和2017年平均最大流速较强且2017年平均宽度较小,这些年份北极海域和南部的阿留申群岛海域的气压及所引起的风场均明显不同。2006年前后陆坡流最大流速和偏东风之间的位相关系变化也体现风场对陆坡流的影响。
2022年04期 v.42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孙琰;许源兴;韩泽文;李卓;何露雪;徐广珺;刘大召;
【目的】研究湛江湾水域在湾内电厂温排水及潮汐影响下的温升分布情况及热环境容量,为湛江湾的治理、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湛江湾内电厂实际排热布局,通过Delft3D建立能反映电厂温排水热力特性的三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特征时刻湛江湾的温升情况,绘制特征时刻的温升分布图,并利用试算法计算湛江湾近海海域热环境容量与剩余热环境容量。【结果与结论】湾内三处电厂排热口附近均有一定的热量积累,3.5℃的温升包络面积在大潮涨、落憩时分别为0.96 km~2、1.4 km~2;在小潮涨、落憩时分别为4.1 km~2、3.6 km~2。潮动力对半封闭海湾湛江湾温升过程起主导作用。大潮时高温升面积小,低温升面积大,小潮时反之。在现有的排放布局下,五里山港海洋保护区在大潮涨潮时,出现温升超过限制标准情况。热环境容量:京信电厂>湛江电厂>湛江钢铁电厂,京信电厂附近海域剩余热环境容量最大(66.4%),可适当加以开发利用;湛江电厂附近海域热环境容量已经超标77.6%,需削减排放量或改进工艺。
2022年04期 v.42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8 ] - 颜辰瑶;彭超;吴一超;李顺;刘丹;钱永明;路璐;
【目的】探究化学分散剂Corexit 9500对海水石油降解微生物及降解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添加石油、Corexit 9500、石油和Corexit 9500混合物等处理组,采用化学分析及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Corexit 9500对海水石油降解过程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培养7 d时,添加Corexit 9500对石油组分总烷烃和总多环芳烃的降解无显著促进作用(P> 0.05);培养21 d时,添加Corexit 9500显著促进石油组分降解(P <0.05),相比于仅添加石油的处理组,总烷烃和总多环芳烃的降解量分别提高了33.9%和22.0%。测序结果表明,在仅添加石油的处理组中,深圳大鹏湾海水的天然石油降解菌群为海滨海泥杆菌属(Lutimari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而同时添加Corexit 9500后,石油降解的优势菌群则变为海王球菌属(Neptuniibacter)、Planctomyces和可变单胞菌属(Alteromonas)。仅加入Corexit 9500的处理组也促进了Alteromonas、Lutimaribacter、河口杆菌属(Aestuariibacter)和Ploycyclovorans等石油降解菌富集。【结论】化学分散剂通过改变海水中降解石油的菌群,进而影响细菌对石油的降解过程。
2022年04期 v.42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何苑琳;郑兆婉;周春霞;洪鹏志;
【目的】探究从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中提取的一种五肽AYAPE对UVB照射引起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抗光老化活性的影响。【方法】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MMP-1蛋白和Ⅰ型前胶原的分泌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p53蛋白的核内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p65蛋白磷酸化的表达及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激活程度。【结果】低、中、高浓度下的多肽AYAPE对HaCaT细胞均无毒害作用,且可提高被UVB辐射所损伤的细胞活力;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在UVB的辐射下明显NF-κB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引起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样品组中NF-κB信号通路蛋白p65、MMP-1、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而Ⅰ型前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P <0.05)。【结论】多肽AYAPE通过有效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MMP-1分泌、胶原蛋白降解,并显著抑制HaCaT细胞凋亡。
2022年04期 v.42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钟绮媚;张晶晶;杨志友;邓淑怡;王佳佳;张才;张永平;宋采;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铝致斑马鱼认知、记忆损伤和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幼鱼脑内荧光强度。以100μg/L铝诱导斑马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给予EPA、DPA和DHA后,进行新物体识别和T迷宫奖赏测试,Elisa检测β-Amyloid(Aβ)、p-tau、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q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Hexb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铝显著激活斑马鱼幼鱼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在行为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铝显著延长到达新臂、奖励臂潜伏期,减少在新臂、奖励臂时间;EPA、DPA和DHA均显著增加在新臂、奖励臂时间;EPA和DHA显著减少到达奖励臂的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著增加Aβ、p-tau、AChE和IL-1β的蛋白浓度以及Hexb和GFAP的mRNA表达。EPA、DPA和DHA均显著降低Aβ蛋白浓度和GFAP的mRNA表达。EPA显著降低p-tau、AChE和IL-1β的蛋白浓度,并抑制Hexb及上调BDNF的mRNA表达;DPA亦显著降低p-tau蛋白浓度;DHA显著降低AChE浓度。【结论】三种ω-3PUFAs对斑马鱼AD样变化作用各不相同,EPA的效果最佳。
2022年04期 v.42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026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 ] - 潘燕墨;黄煜钦;刘阳;黄端颖;孙钦秀;魏帅;韩宗元;王泽富;夏秋瑜;刘书成;
【目的】选择合适的蛋白粉种类及添加量,改善纯虾肉糜3D打印过程中断丝、产品沉积塌陷、出料不均匀等情况。【方法】制备凡纳滨对虾肉糜,分别添加质量分数3%、6%和9%的大豆分离蛋白粉(SPI)、乳清分离蛋白粉(WPI)和蛋清粉(EPI),分析虾肉糜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表观黏度、弹性、硬度、黏附性以及持水性等指标,研究不同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粉、乳清分离蛋白粉、蛋清粉对虾肉糜3D打印适应性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剖析虾肉糜3D打印效果与物料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添加不同种类蛋白粉虾肉糜的弹性、硬度、黏附性以及持水性都显著增加(P <0.05),样品打印精确性先升后降,打印稳定性呈上升趋势(P <0.05);添加量相同时,SPI组样品表观黏度、黏性模量、硬度和黏附性最高,WPI组弹性模量、弹性、持水性和结合水峰面积振幅最大;添加质量分数6%蛋白粉打印成型效果最佳,其中添加质量分数6%SPI的虾肉糜打印精确性和打印稳定性分别高达97.86%和98.16%;对各指标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添加不同种类及添加量蛋白粉的样品组进行主成分分析,6%SPI组在所有组中最接近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结论】3种非肌肉蛋白均可提高虾肉糜的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水分分布特性以及持水性,但只有添加适量的蛋白粉方使虾肉糜从喷嘴中顺利挤出,3D打印成型效果较佳。
2022年04期 v.42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刘葳兴;刘磊;陈雨龙;王鑫;张之阳;
【目的】为解决传统水轮机在数值仿真时计算量大、耗时长等问题,采用致动盘(actuator disc)方法研究潮汐能水轮机尾流场及其水动力性能。【方法】将推力T作为体积力的附加源项形式均匀加载致动盘上,并应用OpenFOA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捕捉潮汐能水轮机流场特性。【结果与结论】将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在推力系数和功率系数随尖端速度比(tip-speed ratio,TSR)的变化趋势一致。TSR=5.5时发现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的湍流强度和速度高度吻合,两者在流场的中心截面上误差分别为3%与5%。致动盘模型展示在尾流场细节特征的捕捉优势,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42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赫岩莉;毛鸿飞;林金波;田正林;吴光林;
【目的】研究深水破碎波演化过程中波浪成分非线性相位耦合作用及破碎能耗的来源。【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小波二阶相干谱方法实验研究波浪演化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分析波浪成分间非线性耦合作用与能量变化的相关性,通过探讨破碎前后能量变化及波浪成分相互作用过程,阐明波浪破碎能量变化特征。【结果】通过分析波浪聚焦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显示波浪成分间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高频能量增加,波浪发生破碎后,能耗主要来源于部分高频区间。【结论】随着深水波浪聚焦,越来越多波浪成分参与到非线性相位耦合作用中,能量向高频成分转移;当波浪破碎后,波浪间非线性耦合作用减小,1.6~2.5 Hz波浪成分承担主要破碎能耗。
2022年04期 v.42 146-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叶荣春;熊正烨;郭竞渊;陈清香;
【目的】研究光在高透光率液体中的传输和吸收,设计一个高透光率液体吸收系数的测量装置。【方法】在分析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测量纯水吸收系数产生误差原因的基础上,依据朗伯定律,设计一种通过测量平行光束经不同厚度待测液体后的透射光照度,从而计算出液体的光吸收系数的装置。用该装置测量纯水的光吸收系数,并将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积分腔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测量高透光率液体的光吸收系数时,会受到样品池与液体界面的反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误差;用新设计装置测量待测液体的光吸收系数,可消除界面反射影响,得到较准确的结果;该装置测量纯水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积分腔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比国标法测量结果更准确。
2022年04期 v.42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