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海洋活性物质与功能制品

  • 鮟鱇鱼皮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对HK-2细胞损伤保护的作用

    许珂;缪秉陶;曹洪杰;任祥雨;李航婷;杨最素;

    【目的】为探讨鮟鱇(Lophius litulon)鱼皮活性肽(Monkfish skin peptides,MSP)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保护的作用。【方法】以新鲜鮟鱇鱼皮为材料,选取加酶量、提取时间、pH、温度和料液比为因子,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响应值,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鮟鱇鱼皮肽的提取工艺;对得到的鮟鱇鱼皮肽经过超滤、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和全自动高压制备分离纯化得到MSP;利用液相二级质谱和多肽从头(de novo)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筛选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肽段;通过构建PA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模型,测定MSP对HK-2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脂质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确定酸性蛋白酶与胃蛋白酶质量比2∶1的复配比例,加酶量3 800 U/g、pH 3、酶解时间4 h、温度50℃和料液比1 g∶10 mL为鮟鱇鱼皮活性肽的最佳酶解条件,此条件下制备的鮟鱇鱼皮肽对DPPH·的清除率为78.84%;经超滤,酶解多肽中<3 ku组分抗氧化活性最强,收集该组分进行凝胶色谱分离后,得到F1、F2和F3共3个峰,其中F1组分DPPH·清除率最高。F1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纯化后得到6个吸收峰,其中H2组分吸收峰强度最高,经氨基酸序列鉴定,从中筛选出3种寡肽,分别为Phe-Glu-Ala-Thr-Ser-Gln-Glu-Leu(FEATSQEL,FL-8)、Leu-Val-Ser-Cys-Ser-Ser-Leu(LVSCSSL,LL-7)和Pro-Leu-Glu-Asn-Tyr(PLENY,PY-5)。3条多肽在HK-2细胞脂质损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各不相同:FL-8和PY-5能提高HK-2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使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降低细胞中活性氧的荧光强度,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水平,而LL-7能降低GSH-Px活性与T-AOC能力,能显著降低MDA的含量;在调节细胞的脂质代谢方面,FL-8与PY-5分别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而LL-7则会加剧细胞内的脂质蓄积;FL-8与PY-5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而LL-7则相反(α=0.05)。【结论】制备的MSP对PA诱导的HK-2具有保护作用,可为鮟鱇鱼皮活性肽的利用和缓解脂质肾毒性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024年04期 v.4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厚壳贻贝乙醇脱氢酶激活肽的纯化、鉴定及其与ADH的相互作用

    刘昱璇;冯子齐;王震;余方苗;

    【目的】开发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肽,并探究其与ADH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体外ADH激活率为指标,通过凝胶柱层析色谱、反向液相色谱法(RP-LC)分离纯化分子质量小于1 ku的厚壳贻贝活性肽(Mytilus coruscus peptides,MCP),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高ADH激活性的肽组分进行鉴定,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其与ADH间的相互作用。【结果】MCP经色谱分离得到活性组分Y-I-I,鉴定并筛选出其中3条与ADH对接结合能较低的活性肽序列PPLYE、PPLYQ和APPLYQ,其中活性肽PPLYE体外ADH激活作用最佳,在PPLYE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ADH激活率达到77.35%,且呈剂量依赖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PLYE可结合至ADH活性中心附近的疏水空腔内,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与受体蛋白ADH形成稳定复合物,其结合能最低,为-35.58 kJ/mol。【结论】PPLYE作为最佳的ADH激活肽,可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与ADH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提高ADH活性,本研究为厚壳贻贝资源的开发利用及ADH激活肽的开发提供依据。

    2024年04期 v.44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研究论文

  • 基于密码子优化mSaCas9蛋白的重组表达与应用

    陈若雪;蒋月雯;王梦洋;许朝然;梁晶婕;陈天圣;

    【目的】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来源的SaCas9研究可替代商业Cas9的基因编辑蛋白,为生产适用于鱼类基因编辑的蛋白酶提供参考。【方法】以青鳉(Oryzias latipes)密码子偏好优化SaCas9(命名为mSaCas9),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SaCas9,并利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原核表达mSaCas9重组蛋白,对纯化蛋白活性进行体外酶切验证;利用纯化蛋白进行显微注射,验证mSaCas9-RNP递送方式的应用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SaCas9,其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为130 ku;在1 L培养基中纯化获得2.5 mg mSaCas9蛋白,纯度为95%;体外酶切结果显示,其终质量浓度为30 ng/μL时即可编辑tyr和oca2基因的PCR产物,表明纯化所得蛋白具备体外编辑活性;向青鳉胚胎中注射mSaCas9蛋白和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oca2-gRNA,胚胎眼部出现色素缺失,表明mSaCas9-RNP可应用于青鳉基因组编辑。【结论】通过体外表达纯化获得了有活性且分子质量更小的Cas9蛋白,并在鱼类中证明了以递送SaCas9核糖核蛋白(SaCas9-RNP)形式,实现个体水平基因编辑的有效性。

    2024年04期 v.4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苏金枝;邓远;李振通;黎琳琳;邱弈树;丁小雨;段鹏飞;王心怡;王林娜;刘阳;王清滨;赵侠;孙芳芳;田永胜;李胜忠;

    【目的】探究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为虾青素在赤斑石斑鱼饲料中的应用及功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赤斑石斑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虾青素0、100、200、400和800 mg/kg,制成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AST0(对照)、AST100、AST200、AST400和AST800组,饲喂初始体质量(6.17±0.26)g、全长(7.84±0.54)cm的赤点石斑鱼90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指标,用色差仪测定石斑鱼体色参数,通过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石斑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和黑色素,用试剂盒测定石斑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抗氧化性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赤点石斑鱼的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饲料系数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 0.05),AST800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降低(P <0.05)。随着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赤点石斑鱼的头部、体侧和尾部的皮肤斑点变橙黄色,腹鳍基部变深红色;鱼鳍上的色素团分布均呈背鳍、臀鳍和尾鳍色素细胞密度较高,胸鳍和腹鳍色素细胞密度较低的规律;虾青素添加组腹鳍中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的数量增加。各虾青素添加组鳃盖、背部和尾柄皮肤与胸鳍、背鳍的亮度(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鳃盖皮肤和背鳍的红度(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鳃盖、背部、腹部和尾柄皮肤与胸鳍、背鳍和尾鳍的黄度(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显著增加赤点石斑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类胡萝卜素浓度(P <0.05),以及腹部皮肤黑色素浓度(P <0.05)。赤点石斑鱼肝脏T-AOC、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05),丙二醛含量随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结论】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未显著影响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改善赤点石斑鱼的体色、内在色素沉着,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综合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含量、抗氧化性数据,赤点石斑鱼饲料中适宜虾青素添加量为200~400 mg/kg。

    2024年04期 v.44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黏质沙雷氏菌HL4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刘凤坤;赵吉臣;许敬轩;郑雅之;鲁慧杰;孙育平;阮灼豪;郭慧;杨俊贤;黄文;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菌株,通过设置不同碳源、碳氮质量比(m_C/m_N)、pH、温度、盐度等条件探明其最适培养条件及脱氮性能。通过攻毒试验[以健康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检验菌株的环境安全性。【结果】经鉴定,菌株HL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命名为S.marcescens HL4。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菌株HL4在m_C/m_N=20、pH=6.0~7.0、温度30℃的条件下具有较强脱氮能力,48 h TN去除率为81.83%~87.17%;该菌株在0~30的盐度环境下均可生长,在0~10盐度范围内72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68.76%~76.59%,在20~30盐度范围内72 h的TN去除率为23.84%~53.94%;在NH_4~+-N质量浓度为0~100 mg·L~(-1)时,72 h NH_4~+-N去除率皆在90%以上,在NH_4~+-N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72 h NH_4~+-N去除率高达73.52%。健康斑马鱼在含1×10~6CFU·mL~(-1)菌株HL4的水体中15 d后,成活率100%。【结论】菌株HL4生物及环境安全性较高,在处理中高浓度铵废水以及治理咸淡水、低盐度海水养殖尾水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4年04期 v.44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基于Ecopath模型的淡水虾蟹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

    周聃;刘梅;张政;邹松保;倪蒙;原居林;

    【目的】研究在淡水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内添加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对系统的影响,并估算罗氏沼虾最适放养密度,为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罗氏沼虾-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混养实验组和传统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养殖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年实测数据和参考资料,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6.5软件,分别建立Ecopath模型,分析系统内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结果】实验组的生态营养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为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89(P <0.05),表明系统中增加罗氏沼虾,能提高池塘饲料利用率。实验组二级生态营养效率值为0.203,高于对照组的0.187,表明随罗氏沼虾加入,提高了系统内的次级生产利用率。实验组的联结指数、杂食性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5、0.227和1.318,均高于对照组的0.390、0.214和1.243,表明在系统中加入罗氏沼虾,丰富了食物网和能量传递路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增加了系统多样性。通过调节实验组罗氏沼虾生物量,估算其生态容量,当罗氏沼虾生物量增加至当前的1.35倍时,罗氏沼虾达到生态容量36.32 t/km~2。【结论】在虾蟹池塘内添加罗氏沼虾形成的多营养层级养殖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上优于传统虾蟹混养系统,罗氏沼虾的最适放养密度为303.75 kg/hm~2。

    2024年04期 v.44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黑龙江3种野生雌性茴鱼肌肉与卵的营养品质

    韩豪祥;韩世成;张颖;孙文韬;马波;

    【目的】对比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和贝加尔茴鱼(Thymallus baicalensis)在性成熟时期的肌肉及卵的营养品质。【方法】采集处于卵巢Ⅳ期的3种茴鱼的肌肉与卵,检测其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等营养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3种茴鱼卵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肌肉,其中卵水分、卵灰分、卵脂肪与卵蛋白质含量均有种间差异(P <0.05),贝加尔茴鱼卵的水分与灰分质量分数最高,下游黑龙江茴鱼卵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均最高。肌肉脂肪含量有种间差异(P <0.05),以贝加尔茴鱼肌肉的脂肪含量最高、黑龙江茴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下游黑龙江茴鱼肌肉与贝加尔茴鱼卵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氨基酸总质量分数[w(EAA)/w(TAA)]最高,分别为38.39%、39.79%;下游黑龙江茴鱼肌肉和黑龙江茴鱼卵的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氨基酸总质量分数[w(DAA)/w(TAA)]最高,分别为39.77%、33.44%;黑龙江茴鱼肌肉与下游黑龙江茴鱼卵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分别为73.41、100.60。3种茴鱼肌肉与卵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下游黑龙江茴鱼、贝加尔茴鱼的肌肉检出19种脂肪酸,黑龙江茴鱼肌肉仅检出16种脂肪酸,3种卵中均检出16种脂肪酸;其中,肌肉营养成分中下游黑龙江茴鱼的脂肪酸配比更为理想,在卵营养成分中贝加尔茴鱼的脂肪酸配比更为理想。肌肉与卵的常量元素均为高K低Na型,且富含Fe、Zn、Cu、Mg等微量元素,下游黑龙江茴鱼和贝加尔茴鱼的矿物质含量较黑龙江茴鱼略高。【结论】3种性腺发育处于IV期的雌性野生茴鱼肌肉与卵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下游黑龙江茴鱼和贝加尔茴鱼肌肉与卵营养成分组成及配比较黑龙江茴鱼更为合理,因此黑龙江茴鱼以及尚未开展人工养殖的下游黑龙江茴鱼、贝加尔茴鱼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2024年04期 v.44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广西北部湾海域不同地区红树蚬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孙若鹏;杨宾兰;刘康;卢玉典;莫飞龙;严雪瑜;韦玲静;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不同地区红树蚬(Geloina coaxans)软体部营养成分差异,为红树蚬的养殖和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地区的红树蚬软体部,采用生化分析手段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在常规营养成分方面,防城港红树蚬软体部水分质量分数最高,北海红树蚬软体部的总糖和灰分质量分数最高(P <0.05),并且北海红树蚬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低于钦州红树蚬(P <0.05)。在氨基酸方面,3个地区红树蚬软体部分检测出15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总质量(m_(EAA)/m_(TAA))和必需氨基酸总质量/非必需氨基酸总质量(m_(EAA)/m_(NEAA))分别在27.55%~28.22%和46.28%~48.23%之间,其比值偏低,但较均衡;呈味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总质量(m_(FAA)/m_(TAA))为45.85%~46.35%,且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介于53.19~86.13之间,防城港红树蚬软体部的m_(TAA)、m_(EAA)、m_(FAA)均为最高(P <0.05),并且其EAAI评分最高。在脂肪酸方面,共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防城港和钦州红树蚬软体部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结论】广西北海、防城港、钦州的红树蚬均为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均衡的优质贝类。其氨基酸种类多,组成比例合理,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天然调味品资源予以研究。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肪酸,可作为富含脂肪酸的营养食品原料。3个地区中,防城港红树蚬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氨基酸均衡性更好,可以更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2024年04期 v.44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西非北部沿海底拖网主要商业头足类CPUE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刘兵;张健;石建高;

    【目的】研究西非北部沿海不同环境因子对章鱼、墨鱼和鱿鱼等主要商业头足类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合理规划商业性捕捞生产和科学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2021年西非北部沿海底拖网渔业数据,使用增强回归树模型(BRT)分析主要商业头足类对于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质量浓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异常,溶解氧浓度、降水量、经度、纬度、海底深度、离岸距离和时间等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与结论】BRT模型在渔业研究中尤其在数据处理方面较传统模型优势明显。本研究以相对重要性值划分11个环境因子对于商业头足类(章鱼、墨鱼和鱿鱼)CPUE影响的强弱:强重要性(10%以上)、一般重要性(5%~10%)和弱重要性(5%以下)。BRT拟合结果表明,SST、纬度、降水量和离岸距离对章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纬度、SST、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墨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而降水量、溶解氧浓度、SST对于鱿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纬度对章鱼和墨鱼的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较高的CPUE分别出现在24°N以南(章鱼)和23°N―27°N之间(墨鱼);离岸距离对章鱼和鱿鱼CPUE影响均在一般重要性以上,离岸30~70 km范围内CPUE较高;3种头足类中,鱿鱼CPUE受时间影响最大,较高CPUE出现在1月和7月。环境因子中,SST对3种头足类影响均有强重要性,相对重要性均在20%以上,其中对于章鱼和墨鱼影响效应相反,章鱼趋暖而墨鱼趋寒;溶解氧浓度与鱿鱼CPUE呈正相关;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墨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叶绿素质量浓度较低时CPUE较平稳,但当质量浓度超过4 mg·m~(-3)时CPUE却逐渐下降。降水量对于3种头足类CPUE影响均在一般重要性以上,随降水量增加,鱿鱼CPUE有所上升,而章鱼和墨鱼CPUE先升高后降低。

    2024年04期 v.44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营养因子相关性

    梁文雅;王冼民;刘琦;

    【目的】研究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构特征,及其与环境营养因子的相关性,为了解该研究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对环境营养因子的响应。【结果】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微生物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类群,占比46.6%~68.9%。微生物α多样性中Shannon指数变化范围为9.95~10.34,Chao1指数变化范围为1 990~2 527,这两个指数在中高潮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沉积物中总磷、有效磷、总氮和氨氮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83.575~760.283、41.772~97.076、820.201~1 452.442、1.511~9.048 mg·kg~(-1),且总磷在中高潮带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沉积物中营养因子对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解释量为46%,其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是对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营养因子。【结论】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中潮带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高潮带,且中潮带采样点的样本与高潮带的分离程度较好;不同分类的微生物对环境中营养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TOC是影响中潮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子,而氮磷是控制高潮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营养因子。

    2024年04期 v.44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广东沿海潮汐时空变化特征

    张峻萍;仉天宇;张玉璇;欧紫靖;周恺;陈棱鉴;

    【目的】了解广东沿海潮汐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广东沿海工程建设和潮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沿海10个观测站点2020年全年水位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经典调和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分析广东沿海潮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通过不同分潮数对各站点进行潮汐反演可以看出,在深圳以西,仅使用4分潮即可获得相关系数在0.9以上的反演结果,东侧区域则需要使用13分潮才可将反演结果优化至0.9以上,且气象潮对整体的优化超过0.07;潮汐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上,广东沿海的潮汐类型参数基本都维持在(0.25,1.50]区间,仅少数区域大于或小于该区间,而表征浅水效应的特征参数则仅在深圳东侧大于0.2;潮波方面平均高潮与平均低潮在数值上均呈现自东向西增强的趋势,但广东沿海的平均潮差基本维持在120~150 cm,两者增强幅度较为一致;遮浪站除6月以外气象潮SA的振幅最大(均大于50 cm)且月变化幅度也最大(变化幅度超过1 m),除1、12月外,其余各月平均潮差均在100 cm左右,较为稳定。【结论】在观测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深圳以西仅使用4分潮即可获得较好的模拟结果,以东则建议使用13分潮进行模拟,同时汕尾以东区域气象潮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潮汐类型较为多样,在陆丰为正规日潮,遮浪和汕尾为不正规日潮,其他区域皆为不正规半日潮;广东附近海域的大洋潮波主要从东南角向西北方向发生累积效应,且整体上看半日分潮的的增强相较于全日分潮更为显著,其中在深圳东侧还存在较强的浅水效应;国际共享站点遮浪站除6月以外的各月份中气象潮SA的振幅最大,且月变化幅度最大的也是气象潮SA,同时遮浪站除1、12月外其余各月的高低潮变化幅度较为一致。

    2024年04期 v.44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罗非鱼优势耐冰温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冰温基因

    陈惠萍;梁桉婕;吕冉晖;陈鸿;卢盛佳;薛佳;缪小兰;段杉;

    【目的】分析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中优势耐冰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特有的基因特征和耐冰温基因。【方法】采用全长16S rDNA测序找出冰温贮藏罗非鱼中的优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Illumina平台对其进行基因组从头测序,并通过基因家族分析确定耐冰温假单胞菌的核心基因家族,再与不耐冰温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的基因组比较,筛选出耐冰温假单胞菌特有的核心基因家族;结合文献报道的假单胞菌的寒冷适应基因筛查出耐冰温假单胞菌潜在的耐冰温基因。【结果与结论】发现并分离出冰温贮藏罗非鱼中丰度最高的5株腐败菌,经鉴定均为布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ubulae)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这5株假单胞菌的核心基因家族有3 692个,其中861个在不耐冰温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中不存在,此861个特有的核心基因家族在群体感应、类固醇的降解、某些氨基酸和肽的代谢、脂肪酸降解、抗坏血酸和醛糖酸代谢、柠檬烯和蒎烯降解、丁酸代谢、苯乙烯降解和香叶醇降解等途径中显著富集。进一步筛查发现上述5株耐冰温假单胞菌带有不耐冰温的铜绿假单胞菌没有的des、cbpM、ousA、treP、treR、trxC和grX等基因。

    2024年04期 v.44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冷藏石斑鱼特定腐败菌菌相高通量测序分析及蛋白降解菌筛选鉴定

    黎铸毅;刘美娇;陈秋翰;杨学博;王敏杰;钟赛意;洪鹏志;朱春华;刘寿春;

    【目的】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藏过程优势腐败菌的菌相变化,筛选鉴定具有强蛋白分解能力的特定腐败菌。【方法】通过质量指数法(QIM)评价、菌落计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等指标判断鱼肉腐败进程;对新鲜(冷藏0 d)、次新鲜(冷藏4 d)和腐败(冷藏8 d)样品进行细菌16S V3-V4区域高通量测序,通过物种组成、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物种韦恩图分析其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差异;通过传统培养法分离腐败样品菌株,酪蛋白琼脂筛选蛋白分解菌,对筛选出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冷藏石斑鱼质量指数法的感官拒绝点为12 d,菌落总数(TVC)超标临界期为4 d,TVB-N超标临界期约为10 d;随冷藏时间延长,鱼肉表面菌群多样性下降,新鲜鱼肉、冷藏4 d、冷藏8 d鱼肉菌群结构在属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新鲜鱼肉中菌群主要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0.44%、15.93%、9.24%;冷藏4 d和8 d鱼肉菌群主要物种是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27%、34.89%,30.28%、16.02%,12.90%、16.65%以及13.99%、5.67%;冷藏8 d时鱼肉中具有良好蛋白分解能力的菌株为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其组成比例接近高通量测序结果。【结论】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是珍珠龙胆石斑鱼冷藏腐败过程的优势菌并具有较强的蛋白降解能力,本研究可为后续探究冷藏石斑鱼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和开发靶向抑菌保鲜技术提供基础。

    2024年04期 v.44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蒸制过程中大黄鱼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

    张展琪;刘梦遥;余欣芮;姚闽娜;石菲菲;梁鹏;

    【目的】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蒸制时间下,其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大黄鱼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大黄鱼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力、蒸煮损失率、色差、质构、风味和脂质氧化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大黄鱼在0~4 min蒸制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总巯基含量和Ca~(2+)-ATP酶活力显著性下降;0~8 min时,蒸煮损失率增加,亮度值和蓝黄值上升,电子鼻响应值在4、6 min时较大,质构硬度、弹性、咀嚼性均下降;在蒸制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均上升。

    2024年04期 v.4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水下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肖鹏飞;许至尊;白虎林;刘洺辛;

    【目的】解决水下组合导航系统中先验噪声与实际噪声分布不匹配时,融合滤波性能下降问题,提高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导航精度。【方法】提出一种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AUKF),在融合算法中引入自适应因子;重构系统状态方程中速度项与状态变量的结合方式,解决系统方差不一致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和半物理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在平均位置估计偏差上,AUKF算法的纬度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27%,经度RMSE降低27%,高度RMSE降低25%。AUKF在面对偏差对系统状态的扰动时能够有效抑制滤波发散,从而有效地提高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导航精度。

    2024年04期 v.44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船用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动力学特性

    方楠;黄哲;赵庭祺;王生海;陈海泉;韩广冬;孙玉清;

    【目的】设计一种船用起重机减摇装置并探究其防摆机理,以期解决当前船用起重机吊装过程的摇摆问题。【方法】设计一种船用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装置,建立船舶-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风载荷的影响。设计自适应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应用于四旋翼减摇吊钩控制器,根据摆角偏差量控制相应电机转动产生抑制吊重摆动的推力,实现摆角在线实时控制。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其减摇特性和运动规律。【结果】在船舶激励下吊重面内和面外摆角分别减少约66.8%和69.7%,吊重摆动投影在x和y轴最大偏移量平均降低62.5%。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下的四旋翼减摇吊钩较PID控制响应速度提高25.0%,稳态性能提升13.0%。通过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吊重摆角曲线趋势基本吻合,在16 s时吊重趋近于稳定,验证了四旋翼减摇吊钩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结论】四旋翼减摇吊钩能有效抑制吊重摆动,可为船用起重机轻载吊装防摆研究提供新的可行性减摇方案。

    2024年04期 v.44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研究报告

  • 发热包传热效果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

    郝淑贤;韦丽娜;魏涯;黄卉;相欢;赵永强;岑剑伟;王迪;李来好;

    【目的】探究发热包传热影响因素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自热产品开发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热源质量(70、80、90和120 g)、激活剂用量(发热包质量的2.0倍、2.5倍、3.0倍和3.5倍)、内胆材质[聚丙烯(PP)和铝]和环境温度(6、17和25℃)对发热包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自热过程鱼肉复水品质的变化。【结果】随热源质量增加,传热效果显著提高(P <0.05),持续保温效果增强;激活剂用量为发热包质量的3.0~3.5倍时,传热效果较好。热源放热量、吸热量与热源质量、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发热包质量为90 g,激活剂用量为发热包质量的3.0倍时,25℃条件下反应初期水合反应剧烈,反应使发热包体积胀大2倍以上,释放大量热能,促进干制鱼肉快速复热复水。内胆材质对产品传热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10~15 min鱼块内部基本复水,鱼肉中心温度达到90℃以上,复水后鱼肉硬度约为70 g,弹性和咀嚼性影响不显著。【结论】热源质量高于90 g,激活剂用量3.0~3.5倍,铝和PP材质,6℃以上的环境温度均可满足发热要求,此条件下,10~15 min复热时间冻干鱼肉品质较好,符合自热产品速食需求。

    2024年04期 v.44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琨;吴海铃;杨创业;王庆恒;

    【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2、24和48 h时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aspase-3、HSP90、CAT和SOD)、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OSR1和tgfbr1)和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和TIMP)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HSP90的表达水平12 h时低于对照组(P <0.05),caspase-3和CAT的表达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加(P <0.05),而SOD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在急性低氧胁迫后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IMP仅在12 h时显著降低(P <0.05);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和OSR1基因的表达也出现显著下降(P <0.05),tgfbr1的表达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上调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中caspase-3、CAT的表达,抑制HSP90的表达,抑制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相关基因中EGFR、FGF18和OSR1的表达,上调tgfbr1的表达。

    2024年04期 v.44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正>《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由广东海洋大学主办,双月刊,主要刊登海洋、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水生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水生生物资源高质化加工利用、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海洋生物医药开发,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气象过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动力过程,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滨海农业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2024年04期 v.44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