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miRNA-155靶向SOCS5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的影响

    张祥;黄瑜;蔡佳;简纪常;王蓓;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微小RNA-155(miR-155)和SOCS5(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5)的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SOCS5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规律,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55与SOCS5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靶基因验证,qRT-PCR方法分析过表达和敲降miR-155对SOCS5基因表达的影响和miR-155对SOCS5的调控机制。【结果】无乳链球菌诱导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0.001),4 h达到最高值。SOCS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0.01),6 h达到最高值。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P <0.000 1),抑炎症因子IL-10、TGF-β表达显著下调(P <0.05)。构建尼罗罗非鱼SOCS5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iR-155极显著抑制(P <0.000 1)SOCS5野生型质粒表达。突变靶位点后,miR-155对SOCS5的抑制作用极显著降低(P <0.000 1),抑制效果减弱53.7%。过表达miR-155能显著抑制(P <0.001)SOCS5表达,而抑制miR-155后SOCS5表达显著上升(P <0.05)。转染miR-155抑制物6 h和12 h后,miR-155表达量显著下调(P <0.01),12 h表达量最低,而SOCS5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5),在12 h达到最高值。【结论】miR-155通过靶向负调控SOCS5的表达参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通过下调SOCS5表达影响炎症变化。

    2023年02期 v.4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五倍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陈嘉声;韦宏杰;杨奇慧;谭北平;陈宇航;林华杏;

    【目的】研究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C)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00%(对照组)、0.02%(GC2)和0.04%的五倍子(GC4),配制成3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3组初始体质量(0.40±0.00)g的幼虾56 d,测定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相关指标。【结果】GC添加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添加组全虾体粗蛋白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随着GC添加量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逐渐下降,且GC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添加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两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但GC4组显著低于GC2组(P <0.05)。GC4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 <0.05);添加组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添加五倍子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改善肠道结构。

    2023年02期 v.43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凡纳滨对虾过氧化物还原酶3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郭慧;李腾;张秀霞;鲁耀鹏;张泽龙;李军涛;郑佩华;冼健安;

    【目的】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氧化物还原酶3(Peroxiredoxin 3,Prx3)基因(LvPrx3)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和抗胁迫能力,为揭示凡纳滨对虾抗环境胁迫的应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技术取得LvPrx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Clustal X、EditSeq、ExPASy、MEGA 6.0、SignalP 5.0和TMHMM2.0等多个软件开展Prx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PCR和qRT-PCR技术检测分析LvPrx3基因在多种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响应情况。【结果】LvPrx3基因cDNA全长序列962 bp,内含45 bp 5′端非编码区(5′-UTR)、233 bp 3′端非编码区(3′-UTR)和684 bp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LvPrx3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5.09 ku,理论等电点(pI)为6.22,属于典型的2-Cys Prx,包含高度保守的“FYPLDFTFVCPTE”N端和“GEVCPA”C端。进化树分析显示,LvPrx3与节肢动物门的Prx亲缘关系较近,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Prx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LvPrx3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肠道次之,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区别。脂多糖(LPS)注射后,眼柄中LvPrx3的表达分别在胁迫3 h和12~48 h时显著上调,而肠道中,LvPrx3表达量在胁迫3~24 h时均显著下调;在4-壬基酚(4-NP)胁迫后,眼柄中LvPrx3表达量在胁迫6~24 h后显著上调,24 h时最高,为对照组的4.11倍;肠道中的LvPrx3表达量在胁迫12 h时显著上调,在胁迫48 h时显著下调;以上显著性水平α均为0.05。【结论】LvPrx3基因属典型的2-Cys Prx,主要在凡纳滨对虾眼柄和肠道中高表达。脂多糖LPS刺激和4-NP胁迫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LvPrx3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LvPrx3在对虾抵御病原菌感染及抗逆境胁迫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02期 v.43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华贵栉孔扇贝循环生理的影响

    荣云;高菲;王海青;许强;冯博轩;孙春阳;郝雨;

    【目的】探究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循环生理的影响,为贝类应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0.2、1.0、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注射到华贵栉孔扇贝体内,运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实时监测扇贝在0、5、20、40、60、180、300 min时的心率、舒张末期速度、收缩峰值速度、血流量等循环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注射0.2μmol/L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后,扇贝的心率相对变化率与海水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而舒张末期速度、收缩峰值速度、血流量分别在注射后20、40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注射0.2μ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后,仅舒张末期速度在注射后5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注射1.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后,扇贝各循环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率平均值在40 min前低于对照组,在60 min时高于对照组;注射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后,扇贝各循环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率平均值在40 min前均低于对照组且为负值,在180 min时高于海水对照组。【结论】低浓度(0.2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对扇贝的部分循环生理指标起兴奋作用;中、高浓度(1.0、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对扇贝的循环生理指标有先抑制后兴奋的双相调节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

    2023年02期 v.43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红鳍笛鲷皮肤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许振民;陈子钊;崔海涛;王中铎;郭昱嵩;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类胡萝卜素和体色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红鳍笛鲷体表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多于黑色素细胞(P <0.001),且从背部向腹部逐渐减少,红体色受到黑色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皮肤和视网膜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沉积部位,皮肤中类胡萝卜素以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红色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虾青素、角黄素和β-柠乌素等3种,虾青素和角黄素含量与红色素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建议在饲料中补充虾青素和角黄素以提升红色。

    2023年02期 v.43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罗勒精油对运前暂养珍珠龙胆石斑鱼应激缓解作用

    吴炜俊;梁喜丽;陈伟澎;黄宇豪;范秀萍;秦小明;

    【目的】探究罗勒精油对运前暂养胁迫下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i♀×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石斑鱼保活运输应激缓解技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罗勒精油的暂养浓度与暂养时间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的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暂养时间下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0 mg/L罗勒精油暂养处理,能显著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间(P <0.05),延长5.7 h,保活时间为(19.7±0.5)h;暂养24 h处理组的石斑鱼无水保活15 h时存活率仍能保持1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g/L罗勒精油暂养处理组石斑鱼血清中皮质醇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以及乳酸脱氢酶酶活力显著降低(P <0.05),谷草转氨酶酶活力上升速率减缓,石斑鱼肝脏与脑部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 <0.05),热休克蛋白70的释放显著增加(P <0.05),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脑部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与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的上升趋势减缓,暂养过程血清中葡萄糖消耗速率减缓,肝脏中乳酸积累显著减少(P <0.05),氧化应激得到缓解。【结论】暂养时加入罗勒精油能促进石斑鱼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释放、减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产生,降低乳酸的积累。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暂养胁迫下的应激响应和能量响应上升程度减缓,组织损伤和代谢物的累积减少。暂养时最佳的罗勒精油质量浓度为10 mg/L,可缩短珍珠龙胆石斑鱼所需的暂养时间,并延长石斑鱼在无水保活下的存活时间。

    2023年02期 v.43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夏季珠江口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

    田丰歌;何静;王符菁;黄颖华;庄泽彬;黄彬彬;

    【目的】研究珠江口海域两种不同浮游生物网网采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探讨在近岸及河口进行浮游动物调查时的适宜网型。【方法】于2017―2020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分别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以下分别称“Ⅰ型网”“Ⅱ型网”)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并对比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年际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4次调查中,Ⅰ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35.7~388.4 m~(-3),而Ⅱ型网采集的丰度为19 097.6~24 608.2 m~(-3),远高于前者。两种网型均能采集到较多对方未采获的种类。相似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显示,两种网型调查结果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中小型类群,尤其是以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为代表的中小型桡足类丰度差异,Ⅰ型网漏采多数中小型桡足类。Ⅰ型网调查得到的优势种信息同样严重低估中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程度。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年际变化趋势不一致,Ⅱ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在近岸及河口调查研究中,Ⅰ型网和Ⅱ型网的调查结果有一定互补性,仅使用I型网难以全面真实反映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生态状况,建议加强Ⅱ型网的使用。

    2023年02期 v.43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气候变暖下全球大洋大、中尺度过程变化

    夏琼;陈泽楷;李高聪;付东洋;

    【目的】研究大尺度海洋运动以及中尺度海洋过程受气候变暖影响所产生的变化。【方法】通过计算全球绝对动力高度(ADT)的方差确定海平面在1993-2014年振荡幅度的变化。【结果和结论】ADT方差的增加趋势表明全球海洋的波动和地转流的增强。将全球绝对动力高度(ADT)分为两个不同部分:全球3 a平均海表面高度(MSS)和残余绝对动力高度(RADT),以确定不断增加的波动在何种尺度上占主导地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这两部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MSS方差的增加可归因于全球海平面的不均匀上升和太平洋海洋环流的增强,而RADT方差变化趋势接近于0,这表明海洋中尺度信号无明显增强或减弱。通过引入信息熵以及对全球ADT分布的研究,发现全球ADT呈类高斯分布,信息熵的增加趋势表明极端海平面的出现频率增加。

    2023年02期 v.43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南大洋中尺度涡活动的季节变化

    刘婷甄;郑少军;严厉;

    【目的】了解南大洋中尺度涡的活动规律。【方法】利用AVISO提供的1993—2020年中尺度涡轨迹数据集META3.2DT,通过合成分析和能量分析,探讨南大洋寿命为30 d以上中尺度涡出现数(EON)的季节变化及动力机制。【结果和结论】南大洋EON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即夏季多(2月达到最大值)春季少(9月达到最小值),且与涡动能季节变化紧密相关。涡旋的振幅、转速和强度呈现出与EON大致相反的季节变化,即春季大夏季小。合成分析表明,风场的季节变化引起“涡旋消亡”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EON季节变化。能量分析表明,EON季节变化受正压不稳定的调控。

    2023年02期 v.43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交联淀粉对虾肉糜3D打印效果的影响及机制

    黄煜钦;孙钦秀;刘阳;魏帅;王泽富;韩宗元;夏秋瑜;夏文;吉宏武;刘书成;

    【目的】分析交联淀粉与虾肉糜不同比例混合时3D打印稳定性的变化,阐明交联淀粉改善虾肉糜3D打印效果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比例虾肉糜-交联淀粉的物理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相行为特征、3D可打印性、流变特性、微观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结果】当以虾肉糜与交联淀粉的质量比80∶20进行物理混合形成共混体系时,离子键、疏水相互作用的增加和氢键、二硫键的减少,驱动虾肉糜将交联淀粉包裹于内部形成连续相,使共混体系的稠度系数K和流变单元之间相互作用强度AF增加,改善了物料的流动性和自支撑能力,3D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分别为94.78%和97.2%。【结论】交联淀粉与虾肉糜共混体系在分子间作用力的驱动下,改善了体系的流变特性,使物料能够流畅地进行3D打印并最大程度保持其设计结构特征。当虾肉糜与交联淀粉质量比为80∶20时,物料的3D打印效果最佳。

    2023年02期 v.43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鲟鱼内源丝氨酸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周猛;洪惠;罗永康;谭雨青;

    【目的】探究鲟鱼(Acipenser sinensis)内源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鲟鱼鱼糜加工及品质提升提供基础。【方法】在鲟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并于55℃下进行劣化降解试验,筛选起主要作用的蛋白酶类型,探究该蛋白酶在不同加热模式、不同加热阶段对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水平和主要化学力的影响,以及在动态流变学中对储能模量的影响。【结果】内源丝氨酸蛋白酶在肌原纤维蛋白劣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且在不同加热模式下,额外添加鲟鱼内源丝氨酸蛋白酶粗酶组相比对照组,在凝胶化的过程中伴随蛋白质降解,三氯乙酸(TCA)可溶性肽含量显著增加(P <0.05);内源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胶形成过程中主要影响了疏水相互作用;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内源丝氨酸蛋白酶的添加会降低凝胶形成的储能模量;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添加内源丝氨酸蛋白酶致使凝胶微观结构更为松散。【结论】鲟鱼内源丝氨酸蛋白酶一定程度上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能。

    2023年02期 v.43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pH值对罗非鱼肌球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张若兰;周春霞;洪鹏志;刘唤明;刘璐;马焕塔;黄晓冰;

    【目的】探讨pH值对肌球蛋白乳化稳定性及界面蛋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设定2.0、5.0、7.0、11.0等4种pH值,通过pH偏移法探究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球蛋白乳化性的影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罗非鱼肌球蛋白-大豆油乳液,分析不同pH值条件下罗非鱼肌球蛋白乳液的稳定性、界面蛋白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pH为5.0时,肌球蛋白的乳化性最差,乳液粒径最大(P <0.05),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P <0.05),界面蛋白α-螺旋含量最低,无规则卷曲含量最多,乳液在贮藏期内明显分层。调节pH值至2.0、7.0和11.0时,肌球蛋白的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增强,乳液贮藏7 d未分层。电泳结果显示,乳液体系中界面蛋白主要由肌球蛋白重链组成,pH 2.0和5.0时蛋白在界面发生交联聚集,而pH 7.0和11.0时蛋白在界面聚集少,与未经处理的肌球蛋白相比,乳液及界面吸附状态肌球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α-螺旋含量减少(P<0.05)。比较而言,pH 11.0条件下,肌球蛋白乳液粒径最小(P <0.05),界面蛋白分子结构部分展开,与油滴相互作用增强,肌球蛋白的乳化性最好。【结论】pH值的变化能诱导肌球蛋白分子结构及界面特性的改变,从而改善肌球蛋白的乳化性能。

    2023年02期 v.43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10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

    李佩佩;何鹏飞;严忠雍;方益;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壮观霉素、潮霉素B、双氢链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10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样品用10 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提取,用氢氧化钠溶液将提取液的pH调为6.6~7.0,取一半体积提取液上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Obelisc R柱高效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结果与结论】10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新霉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0、10.0μg/kg,潮霉素B和安普霉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0、5.0μg/kg,其余7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2.0μg/kg。10种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4.8%~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5%~12.6%。本方法分析时间短,5 min内即完成10种药物的分离,分析物峰形尖锐。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10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同时测定。

    2023年02期 v.43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三种南海礁栖海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

    郗亚凡;林海生;曹文红;郑惠娜;秦小明;高加龙;章超桦;

    【目的】综合评价南海礁栖海参营养功能成分,为南海礁栖海参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三种南海礁栖海参体壁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与结论】三种海参的基本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糙海参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69.24%),糙刺参脂肪和灰分含量最高,而玉足海参总糖质量分数最高(16.96%);三种海参蛋白质均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玉足海参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17.93%),糙海参的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糙海参和玉足海参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糙刺参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棕榈酸为三种海参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9.36%~13.86%);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C20:5,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在糙海参和玉足海参含量较高,而花生四烯酸在糙刺参氨基酸中占比最高(27.12%);三种海参体壁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元素,常量元素中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铁和锌含量最高;三种海参均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

    2023年02期 v.43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风浪夹角对浮式风机水动力及发电效率的影响

    张婧;李铭军;曹奔;施兴华;

    【目的】研究不共线风浪对于浮式风机基础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OrcaFlex软件搭建10 MW风力机、半潜式浮式风机基础和系泊系统的全耦合模型,针对不同风浪夹角下的浮式风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结论】风向角变化对浮式风机基础运动影响较大,浪流角度的变化对风力机运动影响较小。风向角由0°变化到30°、60°、90°,风机发电效率分别降低11.61%、58.27%、81.69%;浪流角由0°变化到30°、60°、90°,风机发电效率分别降低0.23%、0.69%、0.91%,表明风向角变化会导致浮式风机发电效率明显减弱。

    2023年02期 v.43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研究报告

  • 珠母贝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谭传港;喻达辉;任童童;徐志雄;何积翠;李素萍;白丽蓉;

    【目的】探究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明确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珠母贝外源基因表达效率及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育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珠母贝线粒体基因组中大于300 bp的10条非重复编码序列,利用CodonW 1.4.2、Excel、SPSS 22.0等软件分析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以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差值(△RSCU)> 0.08以及在高表达基因库中RSCU值>1.00为标准筛选最优密码子。【结果】珠母贝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第1位GC(GC1)比例为35.2%~51.8%,平均值为45.6%;第2位GC(GC2)比例为35.8%~46.8%,平均值为40.0%;第3位GC(GC3)比例为37.7%~51.8%,平均值为44.1%;总GC比例为41.1%~47.5%,平均值为34.9%。密码子的适应指数(CAI)为0.119~0.181,平均值为0.151。密码子的偏好性指数(CBI)为-0.184~-0.04,平均值为-0.1048。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为0.259~0.359,平均值为0.322。有效密码子数(ENC)为39.72~54.35,平均值为47.46。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216 6~1.038 5,平均值为0.7412。相对密码子使用度(RSCU)> 1.00的密码子数目为26个,主要以U(T)/G结尾。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和对应性分析均表明,珠母贝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更多受选择压力的影响。AGG、AUU、CCU、GAG、GCU、UGA等6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结论】珠母贝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U(T)/G结尾,筛选的6个最优密码子主要以U(T)/G结尾。珠母贝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为弱偏好性,自然选择是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3年02期 v.43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综述

  •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生态修复历程与展望

    岳文;李翠田;林阳阳;冯天乔;王丽荣;

    珠海淇澳岛沿岸滩涂曾生长大量红树林,但因围海养殖、滩涂围垦、工程建设和海洋捕捞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红树林面积锐减,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损害。随着政府的重视及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淇澳岛红树林处于逐步恢复之中。根据淇澳岛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背景、内容、措施和成效等特征,分3个阶段[自发修复阶段(1998年之前)、集中种植阶段(1999―2007年)、系统修复阶段(2008年至今)]阐述30多a来淇澳岛红树林修复历程,分析红树林修复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工作展望。淇澳岛的红树林生态修复经验对本区及我国其他地区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有积极借鉴意义。

    2023年02期 v.43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