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良;黄建盛;陈刚;张健东;刘诗亮;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对细鳞鯻(Therapon jarbua)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作出评价。结果显示,细鳞鯻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69%、19.36%、4.34%和1.38%。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其水解氨基酸总量(AA)占鲜样的质量分数为18.66%,其中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占鲜样的2.98%;色氨酸质量分数最低,占鲜样的0.10%;必需氨基酸(EAA)占鲜样的质量分数为7.63%,占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为40.88%,占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的质量分数为80.83%;鲜味氨基酸(DAA)占鲜样的质量分数为7.20%,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38.60%。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平均值为0.97,化学评分CS平均值为0.7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6.87。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Trp),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接近FAO/WHO推荐模式。细鳞鯻肌肉中共检测到15中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 A)6种,占干样的质量分数为39.6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占干样的质量分数为23.5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占干样的质量分数为35.72%;DHA与EPA总量占干样的质量分数为达到32.49%。细鳞鯻属营养价值较高、海鲜味较浓郁的优质鱼类。
2013年04期 v.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9 ] - 卢乃会;严玉宁;何红;卢仕严;黄勤知;
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计数法和平皿分离计数法对秋茄内生细菌总量和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秋茄植株根茎叶内均含有大量的内生细菌,其中根茎叶内生细菌总量平均分别为4.35×107ind/g、6.31×107ind/g和5.02×107ind/g;可培养细菌总量平均分别为2.58×103cfu/g、1.76×103cfu/g和4.43×103cfu/g。其时空变化动态为:内生细菌总量根部变化基本平稳,而叶部和茎部均呈峰形变化,其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可培养细菌数量根茎叶均呈峰形变化,根部峰值出现在9月,而茎叶部峰值均出现在3月。秋茄植株可培养的内生细菌数量占其内生细菌总量比率为(0.02~8.33)×10-4,秋茄植株体内仅有小部分的内生细菌为可培养,绝大多数内生细菌为不可培养或难培养。
2013年04期 v.3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 焦钰;阎芳;杜晓东;黄荣莲;王庆恒;邓岳文;
Su(H)基因(Suppressor of Hairless gene)对生物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转录组数据库中注释为Su(H)的unigene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Su(H)[pm-Su(H)]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pm-Su(H)基因全长3 83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含有1 920 bp,编码640个氨基酸残基,5'UTR为1 568bp,3'UTR为342 bp,含有27 bp polyA;预测其分子质量为70.6 ku,等电点为7.38;多序列比对显示,pm-Su(H)与其他物种的Su(H)有较高的保守性,与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同源序列高达80%;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m-Su(H)在马氏珠母贝闭壳肌、鳃、珍珠囊、外套膜、肝胰脏、性腺、足、血淋巴等8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性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珍珠囊和外套膜。
2013年04期 v.33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5 ] - 刘皓;骆学贤;周操;刘丽;
对雷州常见的3种滨珊瑚科珊瑚: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灰黑滨珊瑚(Porites nigrescens)、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共32个样本的12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研究其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所得的3种珊瑚的12S rRNA基因长度在728~908 bp之间,G+C含量在34.3%~39.2%之间,遗传距离在0.004~0.019之间。利用邻接(NJ)法、最大似然(ML)法和不加权对群分析(UPGMA)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3种珊瑚被分成了2个支系,澄黄滨珊瑚和灰黑滨珊瑚聚合在一个分支上,而普格滨珊瑚在另一支,这一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2013年04期 v.3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7 ] - 梁华芳;黄东科;吴耀华;王成桂;钟卫军;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45;盐度从30骤变至5、10、15、20、25、35、40、45、50、55等盐度时,龙虎斑100%存活,骤变至0时,4 h内存活率100%,16 h存活率55.5%;盐度从30渐变,每天降低2,降至6后,每天降低1,盐度降到1时,龙虎斑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渐变至0时,36 h出现死亡,48 h内全部死亡。
2013年04期 v.3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43 ] - 胡志国;刘建勇;蒋湘;包秀凤;
在自然海区设置5个水平养殖密度,分别为100、200、300、500、700只/组,每组分别设置1平行组,观察筏式养殖密度对九孔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九孔鲍的生长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值<0.05),在5只密度组中以低密度组的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平均日增壳长、日增壳宽与日增体质量分别达72.50μm/d、40.00μm/d与14.17 mg/d;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九孔鲍生长逐渐减慢,存活率逐渐降低;在实验范围内,养殖密度与平均日增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12.338 exp(-0.000 2x)。
2013年04期 v.3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樊云霞;简纪常;鲁义善;吴灶和;
根据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CD40基因cDNA全长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红笛鲷头肾组织中扩增出CD40 ORF序列和去信号肽序列,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相连,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ET32-CD40和pET32-△CD40,并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经IPTG诱导后,分别于54 ku和53 ku处有清晰的目的蛋白条带。融合蛋白的表达效率最佳的表达条件,pET32-CD40是诱导温度37℃,起始D(600nm)为0.4,IPTG浓度为0.08 mmol/L,诱导5 h;pET32-△CD40是诱导温度37℃,起始D(600nm)为0.6,IPTG浓度为0.10 mmol/L,诱导6 h。在各自优化的表达条件下,pET32-△CD40融合蛋白表达量较pET32-CD40融合蛋白高。RNAstructure软件分析发现,CD40的mRNA 5′端序列形成复杂且较为稳定的二级结构,不利于翻译的起始,表明信号肽序列的存在可能对CD40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2013年04期 v.33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3 ] - 杨林;蔡佳;简纪常;颜鹏;鲁义善;吴灶和;
通过PCR方法克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NEDD4结合蛋白基因1(简称CiN4BP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将扩增产物与pET-32a(+)表达载体相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4BP1,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然后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检测该蛋白表达情况。SDS-PAGE分析表明,在温度为37℃,IPTG浓度为0.06 mmol/L,诱导时间为4 h时,N4BP1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高,蛋白分子质量为40.2 ku,与软件预测值大小相符,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利用His Trap HP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N4BP1融合蛋白能与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表达的蛋白为目的蛋白。
2013年04期 v.3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黄浦江;黄郁葱;简纪常;吴灶和;鲁义善;黄瑜;樊云霞;
以重组质粒pMD18-T/IL6和pMD18-T/OmpW为模板,分别扩增红笛鲷IL-6基因和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W基因,运用PCR重叠延伸剪切技术,将IL-6和OmpW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融合蛋白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6.6 ku。优化后表达条件为温度37℃,IPTG浓度0.2 mmol·L-1,诱导时间5 h。用HisTrap HP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400 mmol·L-1,纯化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0μg·mL-1。Western-blot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可与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反应,表明目的蛋白得以正确表达。
2013年04期 v.33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王蓓;梁军;简纪常;鲁义善;蔡双虎;黄郁葱;汤菊芬;蔡佳;吴灶和;
采用溶藻弧菌ATCC17749菌体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溶藻弧菌多克隆抗体;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胶体金及胶体金-抗体结合物,并将其喷涂在玻璃纤维膜上冷冻干燥;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兔抗溶藻弧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兔Ig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控制线;将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素膜、硝酸纤维膜、样品垫及吸水纸组装成双抗夹心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溶藻弧菌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512 000;胶体金溶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加入1.8 mL 10 mg/mL的柠檬酸三钠,500 W微波炉中火加热10 min;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抗体最佳包被量分别为8.0 mg/mL和1.0 mg/mL;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1×106cfu/mL,特异性试验显示,试纸条与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美人鱼弧菌、弗氏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等8株菌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表明,试纸在4℃干燥条件下能稳定保存5个月以上。制备的溶藻弧菌多克隆检测试纸条可灵敏、较特异地检测源自病鱼的溶藻弧菌,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0 min内完成,适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
2013年04期 v.33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6 ] - 张邦杰;莫介化;陈浩;黄林波;李敏;张瑞瑜;
调查东莞内陆自然水域1982-1984和2005-2010年的鱼类资源。结果显示,1982-1984年,有鱼类151种,分隶17目44科,其中洄游性鱼类8种,河口性鱼类47种。纯淡水鱼类中,鲤形目67种,鲇形目14种,组成东莞纯淡水鱼类的主体,约占84.4%;河口鱼类中,鲈形目26种,与鲱、鲻形目组成东莞沿岸、三角洲水网咸淡水鱼类的主体,约占76.7%。鲤形目、鲈形目和鲇形目组成东莞内陆自然水域原生态鱼类的主体,约占鱼类总数的80.1%。2005-2010年的复查结果,仅存鱼类107种,分隶18目40科,其中原土著鱼类96种,隶属15目34科。近30年间,有2目10科56种土著鱼类消失,减少37.1%,生物多样性下降;外来入侵鱼类增多3目6科11种,从原先占有比例的2.6%增至14%。分析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鱼类资源变动原因,探讨鱼类资源的利用、增殖和保护。
2013年04期 v.33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陈春亮;古汉基;杨国欢;
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测定广东硇洲岛海域的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鱼肉、鱼鳃、内脏团和鱼鳞的稳定氮同位素,并计算出营养级。结果表明,在规格较一致的情况下,金线鱼各部位δ15N值范围为10.09‰~14.07‰,其中,鱼肉δ15N值范围为11.56‰~14.07‰,差值达2.51‰,平均为12.84‰;鱼鳃δ15N值范围10.41‰~12.10‰,差值达1.69‰,平均为11.41‰;内脏团δ15N值范围10.09‰~11.98‰,差值达1.89‰,平均为11.08‰;鱼鳞δ15N值范围10.10‰~11.35‰,差值达1.25‰,平均为10.66‰。鱼肉、鱼鳃、内脏团、鱼鳞的δ15N值大小依次为:鱼肉、鱼鳃、内脏团、鱼鳞。由δ15N值推算出来金线鱼的营养级范围为2.46~3.12,平均值为2.80,符合其主要摄食浮游和底栖动物的食性。
2013年04期 v.3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5 ] - 罗理;王伟利;姜兰;谭爱萍;邓玉婷;赵飞;
在水温28℃条件下,以12 mg/kg剂量对罗非鱼单次口服给药,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水平,分析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肾组织的吸收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肝脏和肾脏中的药动学参数均符合药动学一室模型,肝脏的药物消除速度快于肾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89 h和15.93 h;药物在肝脏的Tmax为5.43 h,吸收峰值为4.84μg/g;59 h后肝、肾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均低于0.8μg/g。取12 mg/kg剂量连续给药7 d的实验鱼肝、肾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给药组罗非鱼的肝、肾组织均未出现病理性变化。此外,氟苯尼考对6株罗非鱼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中,最小抑菌浓度(MIC)均≤4 mg/L,表明常用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消除快、残留少且不造成组织损伤,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2013年04期 v.3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韦蔓新;何本茂;范航清;潘良浩;曹庆先;
利用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广西沿海4个海湾红树林区进行系统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较高,年平均值高达52.26μmol·dm-3,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河口区的30.83μmol·dm-3;在季节上主要依赖于径流的变化而呈夏高、冬低,春、秋季适中的特征,区域分布亦具有随S下降而增加,随硅藻占浮游植物比例上升而下降的良好规律,依次排列为廉州湾>钦州湾>珍珠湾>铁山港红树林区。相关分析显示,影响研究海区Si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陆源径流与海水的物理混合过程,其次是生物作用,有机体分解的化学过程影响相对较小。Si与N、P营养盐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Si与N的同源性极好,4个季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p值<0.01)的正相关水平;而Si与P含量之间却出现明显分区现象,海湾特征尤为突出。
2013年04期 v.33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8 ] - 颜万隆;陈月峰;
由于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移动应用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多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及共享成为移动应用技术研究的重点。首先分析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Alliance)协议的工作原理,然后描述利用DLNA协议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对多屏互动系统的设计及关键模块的实现。该平台具有无缝连接的、所见即所得的、操作简单等优点。
2013年04期 v.3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8 ] - 余慧敏;
研究了在复合linex对称损失下,两参数Lomax分布当刻度参数已知时,其形状参数的Bayes估计及其容许性,并给出了其多层Bayes估计的一般形式。
2013年04期 v.3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