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凡纳滨对虾含酪氨酸酶结构域血蓝蛋白的免疫功能

    张锐;王子昂;汤俊宇;杨林蔚;

    【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一种新的含酪氨酸酶结构域血蓝蛋白(Tyrosinase-domain containing hemocyanin,TDCH),研究其免疫功能。【方法】根据NCBI上公布的tdch基因序列设计克隆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tdch的编码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dch的结构特征;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dch在凡纳滨对虾12个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hylococcu saureus)、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白斑综合征病毒、脂多糖及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刺激后在鳃和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利用RNAi技术敲降tdch在对虾中的表达,研究其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免疫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克隆获得tdch的编码区全长,编码551氨基酸的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63.37 ku,等电点为7.74;tdch除含有血蓝蛋白结构域以外,还含有酪氨酸酶Tyrosinase结构域;tdch在对虾肌肉、肝胰腺、鳃、胃、表皮、触角、心脏、肠、幽门盲囊、眼柄和神经索中均有表达,眼柄中表达最高,在幽门盲囊中表达最低。Poly(I:C)刺激后,tdch在血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在鳃组织中表达变化不明显;其余5种免疫原刺激后,tdch在鳃和血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沉默tdch的表达可导致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存活率显著下降,表明tdch参与了抗副溶血弧菌免疫应答。

    2022年05期 v.4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 不同生长速率花鲈肌肉转录组分析及生长相关基因筛选

    范嗣刚;杨文燕;黄皓;王鹏飞;赵超;闫路路;张博;邱丽华;

    【目的】筛选与花鲈肌肉生长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为揭示花鲈肌肉生长发育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取4尾生长快速[体长(34.22±2.53)cm]和4尾生长慢速[体长(17.46±1.78)cm]的花鲈个体肌肉进行转录组测序。用DESeq2 R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测序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组装共得到137 960个unigenes,其中68 334个unigenes在Nr中注释成功。获得10 552个DEGs,其中2 064个DEGs表达量上调,8 488个DEGs表达量下调,鉴定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FGF)、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生长激素受体1基因(GHR1)等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DEGs的GO富集结果显示,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的条目差异显著。KEGG富集结果显示,糖酵解/合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肪酸降解、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与肌肉生长密切相关。

    2022年05期 v.42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8 ]
  • 低温胁迫对军曹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李豫;黄建盛;陈有铭;温震威;欧光海;黄鉴鹏;蒋鑫涛;郭潮安;马骞;陈刚;

    【目的】探究低温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将军曹鱼幼鱼分别置于28(对照组)、25、21、18℃4种温度条件下,于0、4、7 d取样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1)军曹鱼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4、7 d时28℃组显著高于温度处理组(P <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0、7 d时21、18℃组显著高于28、25℃组(P <0.05);总胆固醇(T-CHO)含量在21、18℃组所有时间点均显著低于28、25℃组(P <0.05);总蛋白(TP)含量仅在7 d时21、18℃组显著低于28、25℃组(P <0.05);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0、4 d时18℃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0 d时28℃组显著低于温度处理组(P <0.05);碱性磷酸酶(AKP)在4、7 d时21、18℃组与28、25℃组有显著差异(P <0.05)。(2)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7 d时21、18℃组显著低于28、25℃组(P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4 d时21、18℃组显著低于28、25℃组(P <0.05),在7 d时则显著升高(P <0.05)。丙二醛(MDA)含量21℃和18℃组均高于28、25℃组且在7 d时差异显著(P <0.05)。(3)肝脏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caspase-3、p53、mdm2表达量在温度处理组中均高于28℃组,Bcl-2在0、7 d时18℃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5)。【结论】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军曹鱼幼鱼血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诱导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造成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凋亡。

    2022年05期 v.42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35 ]
  • 尼罗罗非鱼marco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杨观健;汪志文;黎源;李炳喜;鲁义善;

    【目的】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胶原样结构巨噬细胞受体(macrophage receptor with collagenous structure,Marco)的结构特征和免疫功能,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尼罗罗非鱼脾脏克隆marco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等手段分析其结构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尼罗罗非鱼marco基因(Onmarco)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1 071 bp,共编码356个氨基酸,具有跨膜结构域、典型的胶原样结构域和C端富半胱氨酸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rich,SRCR)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arco在硬骨鱼类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亚细胞定位显示,尼罗罗非鱼Marco(OnMarco)在HEK-293T细胞中为全细胞分布,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qRT-PCR结果显示,Onmarco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经灭活的无乳链球菌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后,Onmarco在罗非鱼肠道、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均呈时序性变化;用脂多糖(LPS)、Poly I:C和灭活后的无乳链球菌刺激罗非鱼头肾白细胞,Onmarco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Onmarco基因可能在鱼体抵御细菌和病毒入侵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05期 v.42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3 ]
  • 墨吉明对虾高血糖激素基因FmCHH-I的分子鉴定和表达特征

    雷易果;陈兆明;王伟;

    【目的】研究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高血糖激素基因Fm CHH-I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规律。【方法】根据转录组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FmCHH-I基因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其氨基酸和蛋白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和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切除单侧眼柄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成功克隆墨吉明对虾高血糖激素基因FmCHH-I的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59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69 bp,编码123个氨基酸。蛋白序列的1~20位包含一个信号肽,随后有一段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导肽,末端为成熟肽,包含74个氨基酸以及6个半胱氨酸残基。FmCHH-I基因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HH-I基因同源性最高(91.53%),与欧洲龙虾(Homarus gammarus)CHH-I基因同源性最低(43.8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mCHH-I与斑节对虾聚在一起,与对虾科物种聚为一支。FmCHH-I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肠道中也有表达。FmCHH-I在性腺未发育期和性腺成熟期雌性对虾眼柄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除眼柄后,卵巢中FmCHH-I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1)。

    2022年05期 v.42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4 ]
  • 2种充气模式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水体水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

    苏俊宇;陈辰;李伟;雷骆;祝骏贤;罗来福;耿露露;史伟;李健松;张继平;朱新平;

    【目的】研究2种充气模式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工厂化养殖水体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方法】使用EPDM微孔管(MA)和PVC普通通底管(DG)两种充气模式对该物种工厂化养殖水体进行充气,分析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1)微孔管的充气效率明显优于通底管。MA组的水体溶解氧含量(DO)显著高于DG组(P <0.05),亚硝态氮含量(NO2--N)显著低于DG组(P <0.05)。2)两种充气模式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在门水平,MA组微生物群落组成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4.81%)、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13.15%)、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10.49%)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9.56%),DG组优势菌门较为集中,66.99%为变形菌门,12.81%为髌骨细菌门。在科水平,MA组的优势菌科为红环菌科(Rhodocyclaccae,34.07%)和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10.48%),DG组的优势菌科为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41.25%)和红环菌科(17.32%)。在已鉴定的属水平类群中,MA组以自养或好氧微生物类群为主,DG组则以厌氧性或间性厌氧性反硝化菌类为主;两种充气方式Denitratisoma属相对丰度最高,其相对丰度与pH和DO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条件致病菌Escherichia-Shigella属的相对丰度DG组显著高于MA组。3)MA组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DG组(P <0.05)。PCoA分析表明,两种充气模式的水体微生物群落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使用微孔管充气可稳定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水体水质,改善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

    2022年05期 v.42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不同氮源供体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吕布;梁晶;廖晓言;臧战;VASQUEZ Hebert Ely;王爱民;郑兴;顾志峰;

    【目的】探寻适合湛江等鞭金藻规模化低成本培养的氮源。【方法】以宁波3#微藻培养液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的无机氮[尿素(35.33 mg·L~(-1))、化肥尿素(复合肥)(76.14 mg·L~(-1))、氯化铵(62.94 mg·L~(-1))、乙酸铵(90.95 mg·L~(-1))]和有机氮[胰蛋白胨(63.54 mg·L~(-1))]为氮源供体,研究不同氮源供体对湛江等鞭金藻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将接种藻密度控制为10.0×104mL~(-1),培养周期为21 d。【结果】以化肥尿素为氮源供体培养下湛江等鞭金藻生产力、比生长速率、藻密度、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质量浓度显著优于硝酸钠、尿素、氯化铵、乙酸铵和胰蛋白胨(P <0.05);培养水体中化肥尿素总氮和总磷的吸收率分别为94.2%和99.0%。【结论】化肥尿素氮源供体是培养湛江等鞭金藻最优质的培养基配方氮源,显著优于硝酸钠和其他氮源供体(P <0.05)。

    2022年05期 v.42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 2021年春季北部湾北部近岸浮游植物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史海艺;赵辉;孙东;

    【目的】研究2021年春季北部湾北部近岸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的分布特性及影响机制。【方法】对2021年春季北部湾北部近岸海域8个站位的现场Chl-a浓度与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利用matlab绘制等值线剖面图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分析Chl-a的分布特征及其响应机制。【结果】1)Chl-a与海表温度(SST)的高值区均在三娘湾;2)SST、浊度(TUR)和氮磷营养盐为影响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理化因子;3)防城港Chl-a和总溶解无机氮最大值存在9 d的显著滞后正相关,在廉州湾有显著滞后负相关,而在钦州湾有较好同步相关。【结论】2021年春季研究区域Chl-a时间变化主要受陆源输运、光照和不规则全日潮影响。不同区域Chl-a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有差异,防城港的藻类生长受营养盐限制;高营养盐的廉州湾水体因高TUR光照减弱,藻类受光限制;钦州湾和三娘湾的藻类均不受营养盐和光限制,且三娘湾的SST相对更适宜生长,该区初级生产力最高。

    2022年05期 v.42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8 ]
  • 基于不同海洋再分析资料的吕宋海峡热能输送及其变化

    曹宁;李润朝;叶颖昕;郑兆轩;刘春雷;

    【目的】揭示吕宋海峡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评估不同海洋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的异同。【方法】基于CMEMS的1993-2019年四套海洋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吕宋海峡120.75oE剖面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通过吕宋海峡的热能输送主要发生在500 m以浅,呈“流套型”或者“弯曲型”结构。净的热能输送以输入南海为主,夏季微弱净流出,其他季节是净流入,冬季最强。吕宋海峡净热输运年际变化存在约6 a周期,与ENSO显著正相关(P <0.05),在ENSO发展期的10月份和衰退期的4月份相关系数最高。【结论】吕宋海峡净热输运及相关流场和混合层的季节变化受南海季风和海洋环境季节变化影响显著,在年际尺度主要体现为与ENSO相关的变化特征。四套资料在描述吕宋海峡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输运强度和流场结构变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FOAM资料的差异性较为明显。

    2022年05期 v.42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洗脱剂极性对沉积物长链烯酮硅胶柱层析效果的影响

    陈国生;孔德明;邱梓惠;冯伟家;杨嘉雯;

    目的】研究洗脱溶剂极性对海洋沉积物中C_(37)和C_(38)烯酮的柱层析分离效果及对重建古海表温度的影响,探寻能完全洗脱长链烯酮而不引入过多杂质的洗脱溶剂配比。【方法】通过改变正己烷(H)与二氯甲烷(D)体积比来调节洗脱液极性,按极性从小到大对标准样品进行洗脱,并计算每种烯酮分子的洗脱量。【结果】当V_H∶V_D=8∶1时烯酮开始被洗脱出,到1∶2时可被完全洗脱。烯酮C_(38:2)Et最先被洗脱出,而C_(37:3)最后被洗脱出。各烯酮分子被洗脱量的峰值出现在不同极性的洗脱液,按极性排序为C_(38:2)Et<C_(38:3)Et<(C_(38:2)Me、C_(37:2))<C_(37:3)。【结论】洗脱液极性对不同烯酮分子洗脱效果有差异,如果C_(37)洗脱不完全,可能会使U_(37)~(k')偏大,导致换算的温度偏高。V_H∶V_D小于1∶2时,烯酮分子可被完全洗脱。

    2022年05期 v.4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我国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

    王妍;高强;潘盛龙;

    【目的】探讨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演变趋势和主要障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对策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选用障碍度模型剖析影响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关键因子。【结果和结论】1)2000-2017年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灾害社会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0.76下降至0.38,从较高脆弱水平下降到较低脆弱水平。2)2000-2017年海洋生态灾害经济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由0.86波动下降至0.35,从高脆弱水平下降至较低脆弱水平。3)生态环境承灾体脆弱性指数波动较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由0.23增至0.73,呈现持续上涨趋势;2005-2011年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由0.73下降至0.43,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1-2017年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呈现陡升又骤降趋势。4)总体来看,2000-2017年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于2005年和2012年出现两次峰值。5)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准则层指标障碍度大小排序为生态环境承灾体脆弱性>社会承灾体脆弱性>经济承灾体脆弱性,平均得分为58.21%、45.32%和41.56%。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指标层障碍因子排名前5位的指标是海洋生态灾害重灾比例、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比例、海水养殖面积密度、渔业产值占GDP比例。

    2022年05期 v.4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循环水养殖绿色水产品全程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大为;崔正国;曲克明;李卫东;刘名军;崔鸿武;

    【目的】构建一套循环水养殖绿色水产品全程追溯系统,提升水产品安全质量,保障居民饮食健康。【方法】以循环水养殖绿色水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循环水养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础上,结合HACCP体系和绿色水产品相关标准对产业链各环节所涉及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设计追溯数据库的结构和追溯系统的多功能模块。【结果和结论】构建分权限、多用户的循环水养殖绿色水产品全程追溯系统,在实现水产品全程追溯的同时,也为养殖企业的管理和绿色水产品的认证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2年05期 v.42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特征注意力机制的RNN-Bi-LSTM船舶轨迹预测

    赵程栋;庄继晖;程晓鸣;李宇航;郭东平;

    【目的】为更准确预测船舶轨迹,基于RNN、Bi-LSTM和注意力机制,研究一种结合特征注意力机制的RNN-Bi-LSTM的船舶轨迹预测模型。【方法】基于AIS数据构建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并在混合模型中加入特征注意力机制对数据特征进行权重分配,提升模型对船舶轨迹预测精度。【结果】使用实际运行的船舶AIS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测试集均方误差为2.751×10~(-5)、均方根误差为5.245×10~(-3),在连续弯道预测中的均方误差为4.359×10~(-6)、均方根误差为2.088×10~(-3)。【结论】结合特征注意力机制的RNN-Bi-LSTM相较于传统的预测神经网络,船舶轨迹预测精度更高,尤其在弯道预测中也表现出较好的符合度。

    2022年05期 v.42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1680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85 ]

研究报告

  • 盐度驯化对虹鳟幼鱼鳞片再生过程MMP2和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刘永;周启苓;马骞;杨云生;杨二军;陈刚;李政鑫;

    【目的】揭示MMP2和MMP9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鳞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盐度驯化对鳞片再生的影响。【方法】基于虹鳟转录组数据提取MMP2和MMP9基因序列信息,基于二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MMPs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设置盐度驯化组(盐度27)和对照组(盐度3),分别采集两组虹鳟幼鱼在鳞片再生过程中不同时间(1、3、7、14、21 d)的正常鳞和再生鳞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MP2和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虹鳟MMP2和MMP9均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相应MMPs先聚为一支,再与其他鱼类MMPs聚为硬骨鱼类分支;对照组再生鳞MMP2和MMP9表达水平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在7 d时表达量最高;盐度驯化组再生鳞MMP2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在3 d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而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结论】MMP2和MMP9在鳞片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特征之一;盐度驯化抑制了虹鳟鳞片再生过程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表明盐度变化对骨再生过程有抑制作用。

    2022年05期 v.42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红鳍笛鲷仔稚幼鱼形态与色素细胞发育

    陈子钊;梁秋璐;许振民;王中铎;郭昱嵩;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早期形态特征及色素细胞发育特点。【方法】利用生物显微镜和正置荧光显微镜对0~29日龄的仔稚幼鱼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形态学特征和色素发育的变化情况,分析全长、体长、头长和体高数据。【结果与结论】根据卵黄囊的消失、鳞片出现以及是否全身披鳞片可将红鳍笛鲷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0~21 d)、稚鱼期(22~28 d)和幼鱼期3个阶段,而仔鱼期又可细分为早期仔鱼(0~2 d)和后期仔鱼(3~21 d)2个阶段。初孵仔鱼只有黑色素细胞,无游泳能力且生长较慢。鳍条的发育以胸鳍最快,其次是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初孵仔鱼黑色素细胞形如星点状,在腹部呈近直线排列;2日龄仔鱼开口,随着食性转换仔鱼头部上方出现黄色素细胞;16日龄仔鱼鳃盖出现虹彩色素细胞,呈银白色和紫红色;红色素细胞出现时间最晚,在26日龄稚鱼背鳍及尾鳍鳍膜上首次出现。红鳍笛鲷胚后发育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及色素细胞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发育模式。

    2022年05期 v.42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1 ]
  •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的时空分布

    林泓羽;汪金涛;陈新军;雷林;邓荣成;隋恒寿;李彬;

    【目的】探究垂直温度梯度对大眼金枪鱼时空分布的影响,为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的渔场预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6-2019年中国水产集团远洋延绳钓船队在大西洋的大眼金枪鱼生产数据,结合垂直水温及其相邻垂直梯度水温差值,深度范围为0~300 m,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预测,由累计解释偏差(Accumulation of deviance explained)以及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选取最优GAM模型。【结果】模型结果表明,累计解释率达到52.9%,各个模型因子效应对CPUE的贡献率产生主要影响依次为经纬度交互效应、月份、深度150 m的水温t_(150)、深度100 m的水温t_(100)和深度300 m的水温t_(300)等。预测CPUE与名义CPUE的时空分布叠加结果表明,整体分布规律基本一致,0°-20°N、30°W-50°W的大西洋中部的西北区域海域为预测的高值区,是适宜大眼金枪鱼捕捞作业的海域。【结论】建立最优GAM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的渔场分布,垂直水温结构对其渔场时空分布具有影响。

    2022年05期 v.42 12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7 ]
  • 半叶和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

    罗宝浈;陈建平;李佳睿;陈雪花;范土贵;钟赛意;刘晓菲;李瑞;宋兵兵;

    【目的】比较半叶马尾藻岩藻聚糖(Fb)和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Fh)的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探讨马尾藻岩藻聚糖的理化性质与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运用超声热水浸提法提取Fb和Fh,进行化学组成和紫外分析,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测定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比较Fb和Fh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运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Fb中总糖(75.33±3.99)%、L-岩藻糖(15.63±3.37)%和硫酸基(29.16±0.86)%的含量均高于Fh。紫外扫描表明Fb和Fh不含核酸,仍含少量蛋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Fb和Fh均有O—H、C—H多糖特征官能团、S=O活性特征官能团;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Fb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Fh,并呈剂量依赖性,表明Fb抗氧化活性强于Fh。MTT结果表明,随着Fh和Fb质量浓度增大,HepG2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且当Fb和Fh质量浓度为8 mg/mL时,HepG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1.17±2.54)%、(27.21±3.69)%,说明Fb的抗肿瘤活性也强于Fh。【结论】马尾藻岩藻聚糖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与其L-岩藻糖、硫酸根的含量有关,且抗肿瘤活性与其抗氧化能力也相关。

    2022年05期 v.42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正>《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由广东海洋大学主办,双月刊,主要刊登海洋、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海洋、水产生物资源高质化加工利用、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海洋生物医药开发,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气象过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动力过程,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滨海农业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2022年05期 v.42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