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饲料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水平对光裸星虫稚虫生长及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

    黄剑强;钟如卓;杨创业;王庆恒;廖永山;

    【目的】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水平配合饲料对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稚虫生长及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9.46%/20.67%(EG1组)、34.97%/24.02%(EG2组)、30.48%/27.37%(EG3组)、25.99%/30.72%(EG4组)和21.50%/34.07%(EG5组)的饲料,饲喂体质量为(2.45±0.40)g的光裸星虫稚虫12周,测定稚虫的生长指标及体壁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结果】随着碳水化合物水平降低、蛋白质水平升高,各饲料组光裸星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EG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其余4组(P<0.05);EG2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EG3组、EG5组(P<0.05),但与EG1组、EG4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平饲料会影响光裸星虫稚虫体壁的水分及其干物质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P<0.05),而各组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当饲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4.97%/24.02%时,光裸星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不会影响其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

    2022年01期 v.4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7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复方中草药对虹鳟免疫保护力的影响

    刘海芳;王凡;张思琪;李聪歌;马雅雯;

    【目的】研究复方中草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脏免疫功能及肠道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红枣提取物、山药提取物和黄芪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1∶1混合,分别按质量分数0(对照)、0.3%、0.6%和1.2%添加到虹鳟基础饲料中,饲喂体长7.6~8.9 cm的虹鳟幼鱼56 d。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对幼鱼进行攻毒试验(5.48×10~6 cfu/尾),4 d后,取其肝脏和肠道,测定肝脏的生理生化指标,用半定量PCR及荧光定量PCR测定肠道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溶菌酶(LZM)水平极显著升高(P <0.01),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 <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0.6%剂量组的丙二醛(MDA)极显著降低(P <0.01),而SOD无显著差异(P> 0.05);各复方中草药组肠道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1.2%剂量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 <0.01),0.3%和0.6%剂量组的补体3(C3)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复方中草药(红枣+山药+黄芪)可提高感染副溶血弧菌的虹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022年01期 v.42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4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 ]
  • 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陆泽峰;黄和;黄湘湄;黄伟镇;

    【目的】探究保活运输中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诱导体质量为(498.2±27.3)g的杂交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并放置在溶解氧为(1.74±0.21)mg·L~(-1)的低氧环境下,低氧胁迫0、6、12、24、48、72 h后,取样测定血清应激指标,肌肉、肝脏、鳃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肌肉、肝脏能量利用指标。【结果】低氧胁迫过程中,杂交石斑鱼血糖含量在胁迫6 h时最大,72 h时恢复胁迫前水平;皮质醇含量在胁迫过程均显著高于胁迫前;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肝脏、鳃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肌肉、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鳃CAT活性在胁迫12、72h显著低于胁迫前;肌肉、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增加,鳃MDA含量先降后升;肌肉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在胁迫12 h达到最大值,肝脏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鳃中GSH含量在12h时显著高于胁迫前,之后逐渐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肌肉、肝脏、鳃中均呈上升的趋势;肌肉和肝脏中糖原的含量显著减少,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加,肝脏LDH先降后升。显著性水平均为0.05。【结论】低氧胁迫会刺激珍珠龙胆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影响体内正常的氧化应激系统,并对不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

    2022年01期 v.42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8K]
    [下载次数:1319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5 ]
  • 急冷与空气暴露联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理代谢影响

    徐德峰 ;吴嘉鑫 ;孙力军 ;秦小明 ;范秀萍 ;

    【目的】探明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响应急冷(acute cold,AC)与空气暴露(waterlessduration,WD)联合胁迫的生理代谢调节规律。【方法】研究模拟产业运输实际,分析联合胁迫(AC+WD)进程中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肝胰腺典型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C胁迫后,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含量由正常组(normalcontrol,NC)的(326.90±4.61)pg/mL显著增加到AC组的(427.16±7.92)pg/mL(P <0.05),AC+WD组则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在联合胁迫6h后达到最大值(26.31±1.05)mg/dL,乳酸在9h达到峰值(7.90±0.11)mmol/L。AC及AC+WD组中血蓝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较NC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总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胁迫时间依赖性下降。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呈上升趋势,并在9 h达到峰值。以上生化指标在胁迫复苏组有所恢复,表明AC+WD双重胁迫引起凡纳滨对虾物质代谢紊乱,复苏后机体生理应激和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代偿性调节,且胁迫进程中肝胰腺组织病理损伤特征进一步解释了凡纳滨对虾响应环境联合胁迫的结构基础。【结论】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双重胁迫时间依赖性改变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水平和物质代谢,在9 h时可明显造成肝胰腺组织结构损伤,进而影响机体存活。

    2022年01期 v.42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9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4 ]
  • 化学物质诱导对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附着的影响

    杨创业;章佳斌;曾业涛;廖永山;邓岳文;王庆恒;

    【目的】研究血清素(5-HT)、蜕皮激素、γ-氨基丁酸(GABA)、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对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附着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5-HT、蜕皮激素、GABA、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溶液处理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不同时间后,分析眼点幼虫附着率的变化。【结果】在24~96 h作用时间里,5-HT、蜕皮激素、GABA对眼点幼虫附着的诱导效果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在24~120 h作用时间里,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对眼点幼虫附着的诱导效果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眼点幼虫在10~(-5) mol/L的5-HT和GABA处理24、48、72和96 h后,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10~(-5) mol/L的蜕皮激素处理24 h和72 h,10~(-6) mol/L的蜕皮激素处理24 h和96 h,10~(-7) mol/L的蜕皮激素处理24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10μmol/L腺嘌呤核苷处理24、48、72和120 h,1μmol/L腺嘌呤核苷处理24、48、72、96和120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10μmol/L次黄嘌呤核苷处理48和72 h,1μmol/L次黄嘌呤核苷处理48、72、96和120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10μmol/L的次黄嘌呤处理72、96和120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HT、蜕皮激素、GABA、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溶液在适宜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可诱导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附着,其中10~(-5) mol/L的5-HT处理24 h对附着率的诱导效果最佳,可达对照组的6.3倍。

    2022年01期 v.4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2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 ]
  • CO2协同低温有水对卵形鲳鲹麻醉保活效果的影响

    杜欢;秦小明;范秀萍;张家胜;李盛基;

    【目的】探究二氧化碳CO_2麻醉协同低温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影响,延长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保活时间。【方法】研究保活过程中CO_2质量浓度、麻醉时间、麻醉温度和鱼质量水比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在最佳麻醉保活条件下,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及肝脏氧化应激指标及代谢指标。【结果】卵形鲳鲹在16℃、100 mg/L CO_2水溶液中麻醉3 min其麻醉效果最佳。在15℃低温下进行有水保活,鱼水质量比为2∶1,存活时间最长,为(359±2)min,此条件下复苏率达100%。经过CO_2麻醉协同低温有水保活后的卵形鲳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含量上升,血糖含量下降。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乳酸(LD)和糖原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肝脏中的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CAT活性和LD的含量上升,MDA和糖原的含量下降。【结论】CO_2协同低温有水对卵形鲳鲹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保活运输。在保活过程中卵形鲳鲹通过提升能量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应答环境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形鲳鲹保活过程的存活时间。

    2022年01期 v.42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9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禁食暂养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

    张坤;周结倩;范秀萍;魏帅;孙钦秀;夏秋瑜;刘书成;

    【目的】探究禁食暂养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卵形鲳鲹的保活运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暂养过程中水体的总氨氮和p H值、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禁食暂养条件。【结果与结论】禁食暂养过程中,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水体总氨氮含量与p H值显著上升,但在禁食暂养时间为6 h时,其总氨氮质量浓度为3.22 mg/L和p H值为7.80;禁食暂养6 h可以降低或减少卵形鲳鲹的应激,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皮质醇(Cortisol)、血糖(GLU)、尿素氮(BUN)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 785.53 U/L、19.04 U/L、158.72 ng/mL、2.98 mmol/L、4.35 mmol/L和4.96 mmol/L;同时减轻了应激带来的肌肉组织氧化损失,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34 U/L和5.86 mmol/L;卵形鲳鲹适宜的暂养条件为在鱼水比m_鱼∶m_水=1∶20和(25±1)℃的洁净海水中暂养6 h。

    2022年01期 v.42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2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6 ]
  • 化学诱导对2株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刘亚月;薛欣怡;黎卓怡;马小翔;梁金月;胡雪琼;张翼;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对Penicillium sp. 019和Aspergillus terreus ZN4-5-4两株海洋来源真菌进行表观遗传修饰。通过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变化,并根据薄层层析(TLC)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和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等技术手段,从中筛选出代谢产物丰富、AChE抑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产物丰富且毒性小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添加1 mmol/mL的丁酸钠诱导剂可使菌株019和ZN4-5-4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增加,且同时能提高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AChE的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因此,确定菌株019和ZN4-5-4的最优发酵条件均是添加浓度为1 mmol/mL丁酸钠的PDB培养基。【结论】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指导下,添加诱导剂5-azaC或者丁酸钠对2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影响。

    2022年01期 v.42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7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 ]
  • 海洋土曲霉C23-3代谢产物epi-aszonalenin A对内皮细胞的活性机制

    刘怡;陈敏琪;张翼;千忠吉;

    【目的】探究海洋土霉菌代谢产物epi-aszonalenin A(EA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用CCK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OS)的含量,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血管生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LOX-1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子对接模拟EAA与LOX-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CCK法证明EAA对HUVEC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P> 0.05);与空白组相比,EAA对HUVEC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起到显著抑制作用(P <0.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实验组EAA浓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减少(P <0.001),LOX-1、VEGF、MAPK通路蛋白p38、JNK、ERK的磷酸化和ICAM-1、VCAM-1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 <0.001);此外EAA能与LOX-1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结论】EAA能清除ROS,抑制HUVEC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血管生成。

    2022年01期 v.42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对印度夏季风爆发的协同作用

    李雅洁 ;李德琳 ;徐峰 ;柴博语 ;韩利国 ;陈思奇 ;杨金艺 ;张韶晶 ;

    【目的】探讨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对印度夏季风(Indian Summer Monsoon,ISM)爆发产生的协同作用。【方法】基于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提供的逐日数据,结合印度气象局对ISM爆发日期(即印度次大陆最南端的喀拉拉邦降水骤升的日期)的统计数据采用功率谱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对ISM爆发的协同作用。【结果】ISM爆发前1候至当候,印度地区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同时对流层低层索马里急流的强度和范围不断增强,使阿拉伯海地区的西南气流不断增强,将阿拉伯海地区大量水汽输送至印度大陆,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印度南部降水量剧增,ISM爆发;当5月下旬的南亚高压、索马里急流以及阿拉伯海地区水汽通量和气旋性环流均显著偏强时,ISM会提前爆发,降水也会异常偏多。【结论】ISM爆发日期受到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两者协同作用的影响,而并非单独受到某个系统的影响。

    2022年01期 v.42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6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海南岛北部晚中-新生代剥露过程的低温年代学约束

    石红才;谢辉;赵维娜;刘唐伟;孔德明;

    【目的】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在中-新生代的隆升剥露过程与热演化史,为华南地块的构造演化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磷灰石及锆石(U-Th)/He等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重建海南岛北部岩体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分析侵入岩体在不同构造热演化阶段的冷却剥蚀速率,并进一步探讨岩体隆升过程的动力学过程。【结果】AFT年龄介于(33.3±2.5)~(45.0±3.5)Ma之间,磷灰石平均长度为(12.68±0.28)~(13.04±0.9)μm;磷灰石(U-Th)/He (AHe)单颗粒年龄(36.3±2.2)~(60.2±3.7)Ma,锆石(U-Th)/He (ZHe)单颗粒年龄为(79.5±4.9)~(98.4±6.1)Ma及(37.1±2.3)~(59.6±3.7)Ma。联合反演热史揭示,研究区岩体自晚白垩世(约100 Ma)以来的冷却过程有明显的差异性,可分为4个阶段:1)约100~45 Ma相对缓慢冷却阶段;2)约45~35 Ma快速冷却剥蚀阶段;3)约30~35 Ma至10 Ma缓慢冷却过程;4)约10 Ma以来再次快速冷却剥露。【结论】海南岛北部花岗岩体阶段性抬升冷却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西南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中新世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挤压有关。海南岛北部在Ⅰ、Ⅱ期(始新世晚期)剥蚀阶段基本造成总剥蚀量的2/3。

    2022年01期 v.42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4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菲律宾蛤仔肉不同提取物呈味特性

    饶梦微;章超桦;林海生;曹文红;秦小明;郑惠娜;高加龙;

    【目的】系统评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肉不同提取物的呈味物质含量和呈味特征差异。【方法】以新鲜菲律宾蛤仔肉为原材料,采用水煮和酶解的不同提取方式,制得两种冻干粉,比较分析两者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含量的差异,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评价其对滋味的贡献,并结合感官评价法和电子舌检测法考察其整体呈味特征。【结果】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水煮提取物鲜味和甜味强于酶解提取物;鲜味、甜味和苦味是酶解提取物的重要味觉特征;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水煮提取物更接近谷氨酸钠的呈鲜特性。水煮和酶解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呈味物质由于含量的差异及呈味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煮和酶解提取物的整体滋味存在差异。【结论】菲律宾蛤仔的呈味特性与其水溶性呈味物质密切相关,酶解提取物虽增加了氨基酸等的总体含量,但对鲜味、甜味的贡献不大。

    2022年01期 v.42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8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 ]
  • 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保鲜剂对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影响

    蓝蔚青;张炳杰;张溪;谢晶;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E)-柠檬酸(CA)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变化影响,探讨此法用于虾类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将样品分别经SAEW、质量分数4%RE+质量分数1%CA(RC)、SAEW结合RC(SAEW+RC)和无菌水(CK)处理10 min后,自然沥干15 min,装入PE保鲜袋于(4±1)℃冰箱中保藏,每2 d测定样品的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化学键、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内源荧光强度(IFI)等指标,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复合处理能延缓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pH与TVB-N值的升高,抑制总巯基含量下降,CK、RC、SAEW与SAEW+RC组样品的Ca~(2+)-ATPase活力分别由初始0.16、0.17、0.17与0.17μmol/(mg·min)降至0.12、0.13、0.12与0.14μmol/(mg·min),MFI值较初始值上升1.88、1.73、1.76和1.54倍,可见SAEW+RC对延缓Ca~(2+)-ATPase活性下降与MFI值的上升有较好作用。同时,SAEW+RC处理还能减缓蛋白质分解、氧化和变性,保持蛋白质化学键与IFI值的相对稳定。【结论】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保鲜剂处理能较好抑制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的蛋白质氧化分解,延缓其品质劣变。

    2022年01期 v.42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6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0 ]
  • 不同方法提取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胶原蛋白理化性质比较

    林海生;王雯;秦小明;曹文红;章超桦;高加龙;郑惠娜;陈忆宾;伍彬;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采用酸-酶法和热水法从外套膜中提取得到两种胶原蛋白(A-PSC(Pm)和HSC(Pm)),对其氨基酸组成、微观结构及热变性温度等理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C(Pm)提取率高于A-PSC(Pm);HSC(Pm)中,Gly、Glu与Arg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16%、17.57%和10.07%;而A-PSC(Pm)中,Glu、Asp与Arg相对含量为19.67%、11.63%和10.07%;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别显示,两种胶原蛋白均在220 nm左右有强吸收峰,且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特征带(酰胺A、B、Ⅰ、Ⅱ和Ⅲ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PSC(Pm)呈致密多孔网状结构,HSC(Pm)则基本为薄片状;DSC分析结果表明,HSC(P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结论】酸-酶法及热水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均具有类V型胶原蛋白特性,其结构特征及其理化性质均存在差异,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用以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

    2022年01期 v.42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7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 ]
  • 扁舵鲣抗氧化肽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瞿瑜杉;吉宏武;宋文奎;彭烁;詹苏泓;韦柳益;陈铭;张迪;刘书成;

    【目的】从扁舵鲣(Auxis thazard)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中分离鉴定具有较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抗氧化肽。【方法】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扁舵鲣,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检测指标,通过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抗氧化肽,再经过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Xevo G2-XS QTOF)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酶解产物中获得3种抗氧化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β-丙氨酸-1-甲基-L-组氨酸(241 u)、Gly-Ala-Gly-Gly-Pro(357 u)和Val-Glu(246 u)。【结论】扁舵鲣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含有抗氧化活性的肽类,可为其抗氧化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v.42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3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活塞作用下的管内气流脉动特性

    凌长明;彭丽明;徐青;伍振海;

    【目的】研究气流管路中活塞运动对气流的扰动机理,探讨机械能转化成脉动能的转化规律及效率。【方法】建立活塞对管内气流作用的物理与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活塞运动对匀速气流的扰动特性,分析不同进口气流速度、活塞运动振幅及频率对匀速气流的扰动规律。【结果与结论】活塞往复运动能有效使管路内匀速气流产生脉动。管路内气流脉动振幅及频率不受其进口速度的影响。活塞运动振幅与气流脉动振幅呈线性关系,随着活塞振幅的增加脉动传导效率逐渐下降,脉动传导效率均在80%以上,效率最高可达99.20%。气流脉动与活塞运动同频率变化。

    2022年01期 v.42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3种附属管排布方式对主管路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黄技;王成彦;巫凯旋;陶韵如;赵远溥;尹辉;

    【目的】研究均匀流多管束干涉流动下圆柱受迫振动的水动力特性。【方法】基于SSTκ-ω模型,在亚临界雷诺数下(Re=1×10~5)对多管束共振强迫的涡激振动问题进行二维数值模拟,比较与分析三种典型附属管排布方式对主管路流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采用模型3下的附属管排布方式可在较大范围的振幅比下(A_y/D=0.1~0.8)有效改善主管路水动力特性:1)有效降低主管路上平均升力系数的幅值;2)抑制在单管路系统中出现的脉动升力系数突变衰减。同时,由于多管束对流动产生干涉效应,主管路上表现的尾迹涡度随着振动幅度的增大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此外,功率谱密度分析发现,多管束系统相较于单圆柱系统,在频率比为1时,模型2与模型3的共振"锁定"状态得到改善。

    2022年01期 v.42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研究报告

  • 12月龄多鳞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余家旺;王耀嵘;林星桦;沈奕君;李广丽;黄洋;朱春华;田昌绪;

    【目的】研究12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12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估计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12月龄多鳞鱚13个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高(X_1)、体厚(X_2)、眼径(X_7)、体长(X_(10))和背鳍前长(X_(11))对体质量(Y)有明显的直接影响;除体长外,其他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小于它们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同时,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上述5个主要性状是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体长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0.331),5个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28。建立的以主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3.339+2.913X_1+3.352X_2-4.467X_7+1.473X_(10)+0.763X_(11)。【结论】体长、体厚、眼径、体高和背鳍前长等5个主要性状是影响多鳞鱚体质量的核心性状,其中体长影响最大。

    2022年01期 v.42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 ]

综述

  • 黑水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进展

    谢雨桐;彭凯;胡俊茹;王国霞;

    总结黑水虻的生物特性、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简述黑水虻幼虫不同产品形式(干虫/虫粉、脱脂虫粉、虫油、鲜虫/虫浆)在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和甲壳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展,阐述在水产动物饲料中适量添加黑水虻可提高所饲动物的生长性能,过量添加则引起动物发生病理性变化,综述在不同水生动物中黑水虻的最适添加量,提出黑水虻在产业化生产及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2022年01期 v.42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5K]
    [下载次数:2080 ] |[网刊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66 ]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正>《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由广东海洋大学主办,双月刊,主要刊登海洋、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海洋、水产生物资源高质化加工利用、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海洋生物医药开发,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气象过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动力过程,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滨海农业等领域的学术论文。1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1文稿务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可靠,逻辑性强,文字精炼。论文结构必须包括(按顺序):题名,作者及工作单位(校内作者注明至"学院"一级),中文摘要(内容应包含研究的目的、

    2022年01期 v.42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