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秀英;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孙修勤;
LCDV-cn是分离自中国养殖牙鲆的淋巴囊肿病病原,给中国牙鲆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PCR、克隆和测序,获得了LCDV-cn部分基因的序列,证明LCDV-cn与LCDV-C的基因组序列是一致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LCDV-cn基因组中有137个ORF是其独有的、与LCDV-1及其它虹彩病毒无同源区域。对LCDV-cn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LCDV-cn独有的ORF中,有的编码与宿主同源的蛋白,有的编码与DNA复制相关的蛋白,某些ORF编码的蛋白含有跨膜区等。LCDV-cn的独有基因或许对其毒力和宿主范围有关。
2011年01期 v.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9 ] - 刘丽;陈育盛;李晓娜;申玉春;刘楚吾;
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得到10种徐闻石珊瑚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变异频率,并采用Neighbor-Joining和Maximum Parsimony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序列中A+T比例为61.0%,G+C比例为3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滨珊瑚科分类与传统分类存在一定差异,揭示传统形态学分类可能受珊瑚骨骼生长可塑性限制,造成分类不准确;刺柄珊瑚属与蜂巢珊瑚科各属亲缘关系较近。
2011年01期 v.3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57 ] - 王中铎;史沛鑫;苏惠娜;赵洁;沈恩健;刘楚吾;
筛选出10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的选择性扩增引物(E-aga/M-cgt、E-aga/M-cga、E-agc/M-cga、E-agg/M-cga、E-act/M-cgc、E-aag/M-cgc、E-aca/M-cga、E-aac/M-cgc、E-aac/M-cac和E-aac/M-cat),分析了4个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全人工繁育群体海南1(HN1)、海南2(HN2)、湛江(ZJ)和流沙湾(LS)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总体多态位点比例(83.9%)、分化指数(0.427 8)和Shannon信息指数(0.614 9)均处于较高水平,遗传多样性丰富;主坐标分析和邻位连接树中LS-HN2支与ZJ-HN1支明显分离,各群体内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HN1、HN2、LS、ZJ),但总体基因流仍然较大(Nm=10.327),分子方差分析(AMOVA)获得的群内方差(53%)也略大于群间(47%)。
2011年01期 v.31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5 ] - 唐啸尘;周歧存;丁燏;张海发;王云新;
用4种不同浓度的甲状腺素(T4)分别浸泡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研究T4对仔鱼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后24 h内,T4对仔鱼发育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 h后,T4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后72 h,0.01 mg·L-1 T4处理组仔鱼小肠管径、直肠管径、全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0 mg·L-1和1.00 mg·L-1 T4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组大(P<0.01),1.00 mg·L-1 T4处理组仔鱼全长显著比对照组短(P<0.01),而0.10 mg·L-1处理组仔鱼全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孵化后第8天,0.10 mg·L-1 T4处理组仔鱼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而0.01 mg·L-1 T4组和1.00 mg·L-1 T4组与对照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0.10 mg·L-1 T4处理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消化道发育并提高其存活率。
2011年01期 v.3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 朱春华;赵光凤;李广丽;
采用生化方法制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Penaeus)vannamei)]眼柄粗提物,用活体注射法研究不同粗提物剂量对去眼柄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直径大小的影响,以检验其性腺抑制素(Gonadinhibiting hormone,GIH)的生物活性;在凡纳滨对虾仔虾后17、22和27 d,分别以不同浓度眼柄粗提物浸泡24 h,结果显示:除0.001个眼柄/mL的GIH浓度外,0.01、0.1和1个眼柄/mL组均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直径(P﹤0.05);浸泡处理后,仔虾后17 d GIH处理组凡纳滨对虾雌性率达70.1%~80.1%;仔虾后22 d GIH处理组雌性率达65.8%~71.7%,各浓度GIH处理组雌性率比对照组(雌雄比例约为1:1)显著提高(P﹤0.05);仔虾后27 d,0.01和1个眼柄/mL处理组雌性率(约58%)略高于对照组,但0.1个眼柄/mL处理组雌性率(73.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眼柄粗提物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雌性化,在仔虾后22 d前处理效果最佳。
2011年01期 v.3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0 ] - 栗志民;刘志刚;谢丽;钟春城;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近江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33℃范围内,近江牡蛎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重(W)均呈负相关,可用Y=aW-b表示。耗氧率和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RO=-c+b1t-b2 t2,耗氧率为0.626~2.354 mg.g-1.h-1;在温度13~28℃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RN=c1e d1t,排氨率为0.075~0.318 mg.g-1.h-1,且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呈持续升高趋势。近江牡蛎呼吸和排泄Q10值范围分别为0.631~3.399和1.046~2.288。在28℃,不同规格近江牡蛎呼吸氧原子数与排出氨氮原子数的比值(nO/nN)均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近江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近江牡蛎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6.8%和67.7%。
2011年01期 v.3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2 ] - 谢绍河;梁飞龙;林展新;林伟财;
比较了不同材料模核、模核规格和植核季节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育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壳、金属铝、硬塑料和软硅胶模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硬塑料模核的优质珠率最高;不同规格模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利用复合模核的育珠效果较好,育珠蚌成活率最高可达88%以上,优质珠率最高可达33%;不同季节插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手术植核,取得的育珠效果较好。
2011年01期 v.31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温崇庆;薛明;张良军;李兴;吴勇;
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编号为GD1、GD2、GD3、GD4、GD5、JS、JX、SD1和SD2等9种水产养殖用芽孢杆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数,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各制剂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代表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GD1、GD2和GD5制剂未标明芽孢数量外,其余制剂检测到的芽孢数量均低于或远低于标注数量;经鉴定,各制剂中最优势类型,GD2、GD3、GD5、SD1和SD2制剂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GD4、JS和JX制剂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GD1制剂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除GD4、GD5和SD1制剂未标明具体菌种以及GD2的标注菌种与检测结果不一致外,其他制剂的标注菌种与被鉴定的优势类型芽孢杆菌基本一致。
2011年01期 v.3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6 ] - 施钢;张健东;潘传豪;黄建盛;汤宝贵;周晖;王中良;陈刚;
以人工育苗所得的褐点石斑鱼苗为材料,水温28~31.5℃下,盐度范围0~70以组间距5共设置15个梯度,分别进行盐度渐变和骤变对鱼苗存活和摄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渐变实验中,以5/d升高或者降低盐度时,盐度10~55之间,鱼苗存活率100%;而在盐度降低至5时,平均存活时间为15.16 h,24 h存活率19.1%;盐度降至0,平均存活时间7.92 h,24 h存活率为0,盐度0时其平均存活时间与盐度5时的平均存活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盐度60,鱼苗基本不摄食,24 h平均存活时间38.51h,24 h存活率为89.8%,24~48 h存活率为89.8%;盐度65,鱼苗不摄食,平均存活时间10.95 h,24 h存活率0%;盐度65平均存活时间与盐度60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鱼苗在盐度25~45间摄食活动活跃。骤变实验中,盐度5~50,鱼苗存活时间>48 h;盐度0,24 h存活率5%,48 h存活率为0;盐度55,24 h存活率100%,24~48 h间存活率83.3%;盐度60,24 h存活率44.1%,48 h存活率降至11.1%;鱼苗在盐度65、70中24 h存活率0%;盐度0、65、70的处理组48 h平均存活时间的显著短于其它各组,盐度0~5、55~70为褐点石斑鱼苗骤变的极限生存盐度。
2011年01期 v.31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09 ] - 鲁义善;余坦健;吴灶和;简纪常;
采用水体中常见污染物——苯酚对奥尼罗非鱼进行刺激,研究不同浓度苯酚对奥尼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奥尼罗非鱼分别暴露于0.005、0.025、0.125、0.625、3.125 mg/L等5个浓度的苯酚中8周,每两周采集抗凝血液和血清,用于检测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暴露于低浓度苯酚组(0.005 mg/L和0.025 mg/L)的奥尼罗非鱼NBT(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浓度苯酚组(0.125 mg/L和0.625 mg/L)和高浓度苯酚组(3.125mg/L)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P<0.05),可减少NBT阳性细胞数、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抗菌活力;促使溶菌酶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先升后降。表明中高浓度苯酚组对奥尼罗非鱼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
2011年01期 v.3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2 ] - 汤菊芬;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王蓓;李楠;
将黄芪多糖(APS)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 mg/mL和20 mg/mL针剂,腹腔注射吉富罗非鱼,以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24 h后分别提取吉富罗非鱼鳃、头肾、肝脏、脾脏等组织中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腹腔注射20 mg/mL高剂量APS后,其鳃、头肾、肝脏等三个组织中的Lysozyme-c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2 mg/mL低剂量APS后,Lysozyme-c基因表达量仅在脾脏中出现显著上调(P<0.05)。APS可通过诱导Lysozyme-c基因在鳃、头肾、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在的表达量,来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机体免疫力。
2011年01期 v.3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88 ] - 张维柱;余招龙;艾伟岭;
采集采自山东某养殖场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健康贝和病贝的血淋巴,测定其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蛋白图谱和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血浆抗菌活性、凝集素活性等几种重要的体液免疫因素,研究环境胁迫对血浆蛋白及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C.farreri)血浆蛋白质量浓度约1 260~1 650μg/mL;血浆蛋白SDS-PAGE图谱显示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 000、25 000和14 000;健康贝血浆抗菌活性指数BI为0.34,病贝BI为0.21;凝集素活力水平为1.602~2.204。氨氮胁迫下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约780μg/mL,凝集素活力下降为1.301;高温胁迫下血浆蛋白质量浓度下降约为900μg/mL,凝集素活力为1.903;高盐胁迫下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约为990μg/mL,凝集素活力为2.204。
2011年01期 v.31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 张才学;孙省利;陈春亮;
于2005年8月对湛江港附近海域潮间带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贝类体内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的砷优于海水水质Ⅰ类标准,而汞、铜、锌、铅、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铜、铅、镉污染较为严重,均劣于海水水质Ⅳ类标准;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含量低于全国海岸带背景值,而汞、铜、锌、铅、镉均高于全国海岸带背景值,其标准指数分别为1.35、1.66、1.50、2.08、3.10,汞、铜略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标准,有轻微污染,砷、锌、铅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标准,未受污染,而镉略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二类标准,环境受镉污染。各元素在各站点的分布没有规律性。牡蛎和蛤仔体内各重金属含量均优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卫生质量良好。
2011年01期 v.31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65 ] - 易志全;杨艺文;张际标;孙省利;陈春亮;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湛江港海水中的铜(Cu)、锌(Zn)、铅(Pb)、镉(Cd)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湛江港湾海水中Cu、Zn、Pb、Cd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分别为4.46×10-3mg/L、14.2×10-3mg/L、0.795×10-3mg/L、0.588×10-3mg/L,总体上表层海水中Cu、Zn、Pb、Cd的含量均略低于底层海水。各季度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结果为:Cu的含量秋季>春季>夏季>冬季,Zn的含量夏季>春季>秋季>冬季,Pb的含量秋季>夏季>春季>冬季,Cd的含量冬季>夏季>秋季>春季。湛江港湾的Cu、Zn、Pb、Cd的含量均在中部水域湛江港码头核心作业区最高,港湾外较低;Zn、Cd在港湾内的含量较高。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湛江港湾海水中的Cu、Zn、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规定的限值,水质较好。
2011年01期 v.31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66 ] - 赵仑;刘海涛;嵇海旭;梁康养;
根据等距曲线的成形原理和几何特性,讨论了在有条件下的不等边基四边形等距曲线设计以及基四边形边长和形状的变化对等距曲线的影响,阐述了等距曲线的图形设计原则、轮廓曲线作图方法并加以证明,从而确定了不等边基四边形的设计作图范围和应用特性,扩展了机械传动机构型面联接中的等距曲线设计途径和方法。
2011年01期 v.3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