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恒;邓岳文;杜晓东;师尚丽;
随机选择200个湛江南三岛翡翠贻贝野生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L)和软体重(EW)等5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壳性状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软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软体部质量相关极显著(P<0.01)。壳长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次之;与壳长和壳高相比,壳宽、韧带长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壳长和壳高为自变量估计软体部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EW=-39.287+0.466XSL+0.994XSH,为翡翠贻贝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2009年04期 v.2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69 ] - 谢丽;陈国良;叶富良;栗志民;
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群体(Molokai、OI、SIS和Kona Bay)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2~7个,平均3.555 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472 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0.026 0~0.623 4,期望杂合度(He)0.263 1~0.785 5;各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从小到大依次为SIS(0.383 3)<Kona Bay(0.405 2)<Molokai(0.427 8)<OI(0.444 4)。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53 8,各群体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OI与Kona Bay群体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Molokai与Kona Bay群体,而SIS与Molokai群体亲缘关系最远。
2009年04期 v.2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51 ] - 初庆柱;陈刚;张健东;潘传豪;周晖;
对2007年取自粤西水域的福建纹胸鮡进行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粤西福建纹胸鮡食性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雌雄性比为1.16∶1;性腺成熟系数雌性为0.263%~19.048%,雄性为0.101%~3.226%;福建纹胸鮡个体绝对怀卵量在45~420粒之间,平均140.9±74.7粒;相对怀卵量在31.7~130.4粒/g之间,平均64.3±21.1粒/g;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呈幂相关:y=0.0008 x7.7308,R2=0.855 2;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呈指数相关:y=14.439 e0.838 2 x,R2=0.878 3。
2009年04期 v.2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4 ] - 张丽丽;周歧存;程怡秋;韦晓丽;张少平;
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以20%添加水平的葡萄糖、糊精、蔗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糖源,配制成6种不同糖源的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糖源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糖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肉壳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幼螺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消化酶活性、糖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肉壳比均受到糖源种类的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马铃薯淀粉组、糊精组、葡萄糖组、蔗糖组;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均以小麦淀粉组表现最好,与马铃薯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糊精组、葡萄糖组及蔗糖组。消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蔗糖组和小麦淀粉组,糊精组次之,葡萄糖组和马铃薯淀粉组的淀粉酶活性最低;各处理组脂肪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从高至低分依次为马铃薯淀粉组>小麦淀粉组>糊精组>玉米淀粉组>蔗糖组、葡萄糖组;蛋白酶活性以小麦淀粉组最高,其次为蔗糖组,其他糖源组并无显著差异;而内脏团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除了葡萄糖组外,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以葡萄糖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而肉壳比则刚好相反,以小麦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最高,葡萄糖组最低。以生长、饲料利用率和消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方斑东风螺饲料中采用小麦淀粉作为糖源效果最优。
2009年04期 v.2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61 ] - 刘继红;张研;常玉梅;梁利群;张晓峰;鲁翠云;徐美佳;孙效文;
利用265个AFLP标记、1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37个EST-SSR标记和16个RAPD标记(共445个标记)对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F2代雌核发育群体44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 L.)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WinQTLCart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体重和体长两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与两个与体重性状相关的QTL,分别定位到LG24连锁群(qBWh-24-1)和LG20连锁群(qBWh-20-1)上,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7.98%和20.05%;检测到两个与体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LG2连锁群(qFS-2-1)和LG20连锁群(qFS-20-1),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5.69%和12.69%,4个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
2009年04期 v.29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08 ] - 黄荣莲;王庆恒;杜晓东;杨杰枝;邓岳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湛江地区的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3种组织(肠组织、体腔液和体壁肌肉)12种同工酶(SOD、EST、MDH、LDH、ALP、AMY、ME、ACP、G6PDH、SDH、ADH、GP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12种同工酶中的7种酶(SOD、EST、MDH、LDH、ALP、AMY、ME)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GPI在组织中表达不稳定,未检测到其他4种同工酶(ACP、G6PDH、SDH、ADH)的活性;光裸星虫酶谱带数目少,酶谱构型单一。并说明了对其种群内遗传生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2009年04期 v.2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6 ] - 谢恩义;申玉春;叶宁;吴灶和;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共采集底栖大型海藻3门10目17科19属32种,其中红藻门4目9科9属15种,绿藻门4目6科7属14种,褐藻门2目2科3属3种,以亚热带藻种占绝对优势,达59.4%,温带成分21.9%,热带成分18.7%。采样海藻具印度-西太平洋海洋植物区系中国-日本亚热带海洋植物亚区特点。调查区域内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2009年04期 v.29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1 ] - 赵永锋;刘波;周群兰;王广宇;何义进;谢骏;戈贤平;
在实验池投放一定数量的生物刷和生物球等生物滤料,研究其对翘嘴红鲌生长、池塘水质及细菌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实验池翘嘴红鲌生长有增加趋势,对池塘水温、pH、DO、TP、H2S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在30 d时水体COD显著降低(P<0.05);在90 d时NH4-N显著降低(P<0.05);在60 d和90 d时NO2-N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池相比,在30 d时实验池水样与生物球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30、60 d时,实验池生物刷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90 d时实验池水样、生物球、生物刷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实验池水样、生物球分别在30、90 d时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生物滤料可增加池塘的异养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降低水体弧菌数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水体,促进鱼体生长。
2009年04期 v.2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蒲红宇;唐玲;张弼;张喜昌;
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接种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并将繁茂膜海绵与大菱鲆同池养殖,研究繁茂膜海绵对大菱鲆工厂化养鱼水体微生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接种量为7 mg/L繁茂膜海绵经过8、16、24、32、40、48 h对养鱼废水中细菌总数的清除率分别为23.18%、47.65%、66.09%、81.57%、93.80%、98.96%;对弧菌的清除率分别为48.61%、56.44%、78.13%、92.88%、97.10%、98.56%;对大肠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39.51%、41.90%、73.24%、92.29%、97.69%、99.14%,将繁茂膜海绵以7 mg/L的生物量与大菱鲆同池养殖24 h,水体中细菌总数、弧菌和大肠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61.38%、50.34%、93.47%。
2009年04期 v.2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侯庆华;宋文东;王浩;纪丽丽;
从沿海藻类昆布(Thallus laminariae)中提取昆布多糖,经降解后得昆布寡糖。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法诱导SD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后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昆布寡糖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寡糖溶液8周,定期观察体重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昆布寡糖对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增加体重,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但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不明显。可见,昆布寡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2009年04期 v.2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9 ] - 刘宇红;刘志美;
利用积分均值法,研究了一类具污染的捕食与被捕食者模型,得到了各种群平均持续生存与绝灭的阈值。
2009年04期 v.2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张静;刘书成;郝记明;章超桦;
以蓝圆鲹为原料,酶解蓝圆鲹鱼肉蛋白制备小分子肽。运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蓝圆鲹蛋白酶解的工艺条件,探讨了酶种类和添加量、液固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0.10%,液固比2∶1,酶解温度54.4℃,酶解时间3.18 h下,多肽提取率为32.35%。
2009年04期 v.2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8 ] - 吕艳;王庆业;
基于一个高分辨率准全球海洋模式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赤道潜流的起源。结果表明:赤道潜流在大约130°E处开始,流核位于225 m、2°N附近,最大流速超过15 cm/s,体积输运约1.6×106 m3/s,其水源来自棉兰老海流;在东部140°E断面,赤道潜流的北部主要是由棉兰老海流提供(9.7×106 m3/s),其南部主要是来自新几内亚沿岸潜流(9.1×106 m3/s)。
2009年04期 v.2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 付向红;
通过引入权函数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带最佳值c(λ)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等价形式。
2009年04期 v.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师文庆;吕楠;陈劲民;
为了更好、更快地进行密立根油滴实验,减小实验中的误差,对常规处理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的验证法进行分析研究,用分析后的结果反过来指导实验。通过适当选取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平衡电压和下落时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实验误差,有利于尽快锁定平衡电压,快速准确的完成实验的测量,节约实验时间。
2009年04期 v.2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李昌利;
分析了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的稀疏分量分析方法,通过聚类算法得到混合矩阵的估计,通过优化算法恢复源信号。总结了各种实现"聚类"和"优化"的具体方法,论述了欠定盲源分离和稀疏分量分析、压缩传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欠定盲源分离进行了展望。
2009年04期 v.2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李俊辉;刘亮明;杜晓东;邓岳文;
光镜观察湛江南三地区文蛤血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按细胞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将文蛤血细胞分为4类: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直径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0.11±0.44μm、10.99±0.32μm、9.63±0.41μm和9.22±0.25μm。透明细胞是血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细胞质中无颗粒;小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细小颗粒;大颗粒细胞细胞质中的颗粒直径有1.0~2.5μm;淋巴细胞是血细胞中含量最少的,有很高的核质比,大约为0.5。
2009年04期 v.2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1 ] - 强俊;王辉;李瑞伟;彭俊;
研究在(28.0±1)℃条件下,5种不同饲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的生长、体成分及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3、4、5次/d组的相对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次/d组;各组的饲料转化率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胰蛋白酶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脂肪含量显著上升,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分析表明,奥尼罗非鱼仔稚鱼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2009年04期 v.2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80 ] - 姚卫军;黄翔鹄;李活;
分别以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近江牡蛎(Ostrea riuularis)及三者的混合饵料(1∶1∶1)培育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至性腺发育成熟,通过分析亲虾性腺发育时间、蜕壳间期、交配率、产卵量、变态率,确定培育亲虾的优质饵料。结果表明:投喂双齿围沙蚕或混合饵料的组与投喂杜氏枪乌贼、近江牡蛎组在产卵量、卵巢发育时间、蜕壳间期、交配率、孵化率、变态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投喂双齿围沙蚕或混合饵料的亲虾平均产卵量可达21.2×104粒/尾,卵巢平均发育时间为101 h,平均蜕壳间期为218 h,平均交配率可达80%,平均孵化率可达62.99%,平均变态率可达82.44%。表明在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的过程中,沙蚕单独或与其他天然饵料混合投喂,较乌贼、牡蛎单独投喂对亲虾性腺发育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
2009年04期 v.29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7 ] - 吴铁军;王大鹏;何安尤;张益峰;雷建军;陈晓汉;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两个年度共8次调查。第1年发现浮游植物6门53属,冬季出现种属最多,达到43属,春、夏季最少,为35属,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35.18×104 L-1,平均生物量为1.07 mg·L-1。第2年度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属,以春季出现种属最多,达到40属,夏季最少,为29属,第2年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低于第1年,为19.77×104 L-1,生物量高于第1年,达到1.22 mg·L-1。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2009年04期 v.2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