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泓宇;李立贤;AYIKU Stephen;唐泽;范炜;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杨奇慧;章双;周文豪;
【目的】研究含非蛋白氮(L)、不含非蛋白氮(N)的2种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lanceolatu♂)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C0组),2%、4%酵母培养物L(L1、L2组)以及2%、4%的酵母培养物N(N1、N2组),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56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力指标;观察肠道形态结构;用哈维氏弧菌对实验鱼进行攻毒,研究实验鱼抗病力。【结果】养殖实验结束后,N1和N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N2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 <0.05),而粗脂肪含量以N1组显著增加(P <0.05)。N1和N2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2组鱼血清总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免疫球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2组溶菌酶、甘油三脂和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N1和N2组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攻毒实验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抵抗力增强,N2组的累积存活率最高。【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增重率、免疫指标和累积存活率为判据,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4%发酵底物不含非蛋白氮的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和抗病能力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2021年03期 v.41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997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6 ] - 朱旭枫;邓秋霞;郭慧;李广丽;朱春华;
【目的】研究水解单宁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胁迫24 h后的生理响应,初步探究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0.05%、0.10%、0.15%和0.20%的水解单宁(HTs),饲喂凡纳滨对虾60 d。对对虾注射0.2 mL的副溶血弧菌(2.5×10~8 CFU·mL~(-1)),感染24 h后,分析血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ROS)、一氧化氮含量(NO)、酯酶活性、Toll样受体(TLR)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血清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结果】在感染副溶血弧菌24 h后,实验组对虾的血细胞凋亡率,ROS、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的AKP、ACP、SOD活性,T-AOC和LZM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虾血细胞TLR和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结论】饲料中添加水解单宁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氧化功能,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清除机体受到刺激产生的ROS和NO,增强酯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
2021年03期 v.41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5 ] - 颜云榕;邱星宇;张丽姿;钟亚娜;周倍合;招春旭;李忠炉;
【目的】研究南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四个季节繁殖力、性腺成熟度、性成熟比例及卵径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18年灯光罩网作业渔船在我国南海南沙海域捕获的907尾鸢乌贼样本,通过测量胴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性腺质量、卵粒数,研究鸢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鸢乌贼胴长为45~165 mm,体质量为2.52~193.02 g;冬季雌雄比最高(1.23),夏季雌雄比最低(0.51);鸢乌贼个体性成熟比例较高季节分别为春季(53.3%)和冬季(48.4%);雌性个体性成熟度指数值最高为春季(1.27),最低为冬季(0.75),雄性个体性成熟度指数全年变化不明显;鸢乌贼潜在繁殖力为1 802~64 627粒,相对繁殖力为66.6~990.0粒·g-1,胴长与潜在繁殖力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卵细胞长径为0.12~1.73 mm,平均(0.68±0.23)mm,短径为0.08~1.30mm,平均(0.47±0.20)mm。【结论】2018年鸢乌贼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卵径大小与个体生长发育关系不明显,繁殖策略存在季节性差异。
2021年03期 v.41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 ] - 陆丽仪;曾嘉维;林坤;张静;王学锋;
【目的】研究海南东部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特征,比较其与近海海域鱼类群落的差异,为海南外海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群落参数和环境-生物的冗余分析(RDA,Redundancy analysis)研究2019年春季(4月)、秋季(9月)水深86~380 m的海南东部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与结论】春、秋季共调查到鱼类312种,隶属于26目96科195属。优势种组成方面,春季为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和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秋季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黄鳍马面鲀、深水金线鱼和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macracanthus);春秋季共有优势种深水金线鱼和黄鳍马面鲀的优势体长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黄鳍马面鲀为秋季(80~105 mm)大于春季(60~85 mm),而深水金线鱼则反之。渔获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多样性特征指数平均值略高于春季。RDA结果表明,水深、pH、水温、溶解氧和盐度在春、秋季对鱼类资源量(质量密度,kg/km2)空间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58.34%、53.94%。水深(P=0.003~0.004)和pH (P=0.017~0.002)在春秋季均对鱼类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盐度仅在秋季有显著影响(P=0.013),在春季则无影响(P=0.860)。海南东部外海海域鱼类种类组成、资源量优于海南近海、雷州湾、大亚湾和北部湾海域;在渔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除应关注主要经济种类种群水平上的捕捞产量外,更应关注群落水平上种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2021年03期 v.41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0 ] - 罗宇婷;代培;刘思磊;马凤娇;尤洋;刘凯;
【目的】掌握长江安庆段洄游汛期内刀鲚(Coilianasus)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方法】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采集刀鲚样本392尾,并开展其年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刀鲚平均体长为(25.09±2.05)cm,平均体质量为(51.43±15.61)g,体长(L)、体质量(m)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m=0.0013L3.286 6,生长接近匀速生长特征;样本体长与鳞径呈线性相关,拟合方程为L=4.2503R+14.008;其生长特征适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_t=32.75[1-e~(-0.397 3(t+0.674 3))],m_t=124.19[1-e~(-0.397 3(t+0.674 3))]3.286 6。样本群体由1~4冬龄个体组成,优势年龄组为2龄,占总数的47.96%;生长拐点年龄为2.3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2.79 cm和37.69 g。【结论】掌握长江禁捕前长江安庆段刀鲚种群特征,可为刀鲚资源保护及资源恢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2021年03期 v.41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 ] - 郑子豪;沈城;黄文靖;张艳萍;李锋;刘丽;
【目的】筛选盾形陀螺珊瑚最佳的活体饵料。【方法】共设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进行为期45 d的喂食实验,测定不同饵料喂食条件下(轮虫、卤虫、小球藻)盾形陀螺珊瑚生长率、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轮虫、卤虫、小球藻等三种饵料中,盾形陀螺珊瑚最适宜的活体饵料是轮虫,其钙化率、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饵料,其钙化率比卤虫组和小球藻组分别高出59.3%和420%,蛋白质分别高出66.7%和60.7%,脂肪含量分别高出18%和71.7%。脂肪酸结果显示轮虫喂食下珊瑚C24:1、C22:6两种脂肪酸比例偏低。【结论】轮虫是盾形陀螺珊瑚较合适的饵料载体,能够显著增加珊瑚的钙化率、蛋白及脂肪含量,但仍需进一步解决其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的问题,为珊瑚提供更均衡的营养。
2021年03期 v.41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孙东;陈琪;朱博;段美娜;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及其主要抑藻物质原儿茶酸对典型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生长、光合系统PSⅡ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米氏凯伦藻分别接种于含有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的f/2培养基中,接种量4.5×104 cells·L~(-1)。计算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对米氏凯伦藻的抑制效率,并分析米氏凯伦藻光合系统Ⅱ中JIP-test和电子传递链在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及其主要抑藻物质原儿茶酸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米氏凯伦藻光合系统Ⅱ中"J-I-P"相的增长,可引发单位激发界面能量通量相关指标(ABS/CS_0、DI_0/CS_0、ET_0/CS_0、TR_0/CS_0)的下降,导致光合系统Ⅱ电子的传递、转移受阻。【结论】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有用于防控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的潜力。
2021年03期 v.41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吴俊晖;劳齐斌;曾珍;周欣;骆惠洁;陈法锦;
【目的】研究珠江口2000—2016年湿沉降的酸度、无机氮、SO_4~(2-)及其他离子的浓度变化和发展趋势,阐明珠江口大气氮(N)、硫(S)等溶解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状况。【方法】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2000—2016年珠江口湿沉降浓度数据,分析其化学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2001—2006年,珠江口雨水中的铵根(NH_4~+)、硝酸根(NO_3~-)和硫酸根(SO_4~(2-))浓度波动下降;2007—2016年,NO_3~-和NH_4~+浓度总体缓慢波动上升,SO_4~(2-)浓度无明显变化。pH值在2000—2005年波动变化较大,2006—2016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酸雨值(pH <5.6);降雨酸度变化不仅受当地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广东省内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SO_4~(2-)、NH_4~+、NO_3~-、钙离子(Ca~(2+))和氯离子(Cl~-)的沉降通量在2000—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2007—2016年总体波动上升,人为来源是N、S和Cl沉降通量升高的主要因素。与其他区域相比,N和S沉降通量高于南海其他近岸区域,但低于中国南方其他城市区域。【结论】N、S和Cl沉降通量的不断升高,会使珠江口雨水酸化加重,进一步危害其生态系统,需要加强对N、S和Cl排放的管控。
2021年03期 v.41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聂磊;谢子强;彭丹;
【目的】比较分析壳状和枝状珊瑚藻在海水酸化作用下的生长与生理能力变化。【方法】通过颗粒有机碳含量分析等技术,测定壳状珊瑚藻拟中叶藻(Mesophyllum simulans)和枝状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的钙化固碳速率(Cn)和光合固碳速率(Pn),进而分析珊瑚藻钙化和光合能力变化。【结果】海水酸化提升了珊瑚藻的光合固碳速率,叉节藻的光合固碳速率在pH 7.4海水处理下较对照升高了26.52%,拟中叶藻较对照升高了31.11%。酸化海水降低珊瑚藻的碳酸酐酶(CA)活力,导致光合色素叶绿素(Chla)和藻红蛋白(PE)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有所上升。海水CO_2浓度升高处理明显降低珊瑚藻钙化固碳速率,经90 d的海水pH值7.4酸性环境处理,叉节藻钙化表现为负值[(-0.52±0.07)mg·g~(-1)·h~(-1)],钙化量与有机物之比PIC/POC也随之下降,进而影响生长。【结论】海水酸化对于壳状及枝状珊瑚藻的生长、光合色素积累、碳酸酐酶活性以及钙化固碳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壳状珊瑚藻在海水酸化下的钙化生理指标和生长数值变化幅度不明显,但相对差异更为显著。鉴于壳状珊瑚藻在生物礁营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海水酸化因影响壳状珊瑚藻钙化生理,从而对生物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2021年03期 v.41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 ] - 魏伟;朱国萍;章超桦;高加龙;曹文红;郑惠娜;秦小明;
【目的】分析马氏珠母贝酶解蛋白粉(Enzymolysis protein powder of Pinctada martensii,EPP)营养组成,并探讨EPP改善自然衰老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的功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EPP营养组成。18月龄斑马鱼分模型组和实验组,另取6月龄斑马鱼作对照组,实验组饲喂EPP [3 g/(kg·d)] 30 d,其它组喂食正常饲料,通过T迷宫试验观察各组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鱼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0含量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结果】EPP含有质量分数78.28%的蛋白质,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其钙、铁、锌元素含量较高。与模型组相比,EPP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组斑马鱼觅食成功率及右臂游动路程占比(P<0.05),降低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EPP可以降低实验组斑马鱼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P<0.05),分别降低了3.18、2.77 pg/mg,同时提高其BDNF的水平(P<0.05),提高了54.99 pg/mg,但对IL-10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EPP具有改善自然衰老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的功效,其机制与EPP缓解大脑的炎症状况、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2021年03期 v.41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7 ] - 蓝蔚青;张溪;赵盼盼;仇炜麟;迪丽菲拉·库尔班;谢晶;
【目的】研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extract,R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方法】分别用质量分数2.0%(RE1)、4.0%(RE2)与6.0%(RE3)迷迭香提取物溶液浸渍样品,以无菌水浸渍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每2 d对各组样品测定一次,指标包括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理化性质[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硬度、弹性]、蛋白特性(总巯基含量与内源荧光强度)、色差、黑变指数与感官分析。【结果与结论】相较于对照组,迷迭香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的微生物生长速度,减缓pH值、TVB-N值与TBA值的上升速度,保持良好的硬度与弹性值,降低其蛋白质氧化速率,维持贮藏期间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性,并保持其体表色泽的稳定。其中,以浸渍质量分数4.0%迷迭香提取物保鲜作用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经该浓度迷迭香提取物浸渍处理后,能使其冷藏货架期延长2~3 d。
2021年03期 v.41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 ] - 王有权;金鑫;刘晓雨;丁北辰;张杨;宋坚;丁君;常亚青;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刺参胶原蛋白含量及一般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于2019年5月末至7月初在西霞口、旅顺、蚆蛸岛、瓦房店、黑石礁、营城子海域分别选取12只刺参,并测定其干物质中胶原蛋白、粗蛋白、灰分、粗脂肪、总糖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养殖刺参(营城子、黑石礁和瓦房店海域)的胶原蛋白、粗蛋白、灰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刺参(旅顺、蚆蛸岛和西霞口海域)(P<0.05);养殖刺参的总脂肪酸T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DHA和EPA的平均质量分数(4 709.26、2 062.43、94.79 mg/kg)显著高于野生刺参(4 487.03、1 692.31、72.49 mg/kg)(P<0.05)。养殖刺参中,营城子刺参(池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及DHA和EPA含量(1 522.87、2 180.94、148.60 mg/kg)显著高于瓦房店刺参(1 366.65、2 001.43、51.37mg/kg)及黑石礁刺参(1 335.37、2 001.92、84.39 mg/kg)(P<0.05)。【结论】在一般营养成分组成上,养殖刺参略优于野生刺参,营城子池塘养殖刺参的优于瓦房店池塘养殖刺参及黑石礁室内养殖刺参。
2021年03期 v.41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 ] - 梁桉婕;缪小兰;段杉;
【目的】比较冰温贮藏及4℃贮藏罗非鱼(Oreochromis)的腐败特征差异,查找适于评价冰温贮藏罗非鱼鲜度的潜在腐败标志物。【方法】研究4℃(普通贮藏)和-1.5℃(冰温及微冻贮藏)条件下罗非鱼贮藏期间的TVB-N值、菌落总数及感官鲜度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追踪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在4℃贮藏时罗非鱼的TVB-N值在0~6d变化较小,之后迅速升高,而在-1.5℃下贮藏的罗非鱼TVB-N值在0~21 d变化较小,24 d后迅速升高;菌落总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4℃贮藏的罗非鱼至5 d时已达到109 cfu/g,而-1.5℃贮藏至15 d才达到109 cfu/g。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贮藏的罗非鱼至6 d时已发生明显腐败,而-1.5℃贮藏的罗非鱼至21 d时发生明显腐败。4℃贮藏的罗非鱼的感官评价结果与TVB-N值呈显著相关(P <0.05),-1.5℃贮藏时两者相关性不显著(P> 0.05),说明TVB-N值并不适合作为冰温及微冻贮藏罗非鱼的鲜度指标。贮藏于4℃和-1.5℃的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氮氧化合物、甲基类、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醇类、醛酮类等)相差很大,其中-1.5℃罗非鱼的氮氧化合物含量远高于贮藏于4℃的罗非鱼,-1.5℃的罗非鱼的腐败感官评分与氮氧化物、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的相关性良好(r> 0.78),与甲基类成分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甲基类成分具有作为冰温或微冻贮藏罗非鱼腐败标志物的潜力。
2021年03期 v.41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 ] - 张旭飞;罗晓琳;吉宏武;刘书成;任惠峰;毛伟杰;
【目的】研究水煮加热过程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颜色与虾青素、体外抗氧化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CVS)和色差仪两种方法对标准色卡进行测定,确定CVS参数,对加热过程中颜色进行连续化测定;测定水煮加热中虾青素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水煮加热过程中,CVS可以代替色差仪对颜色进行连续化测定。前300 s内L、a、b值均增加,且与加热时间呈线性相关;360 s后a、b值无显著变化(P> 0.05),L值呈下降趋势。虾青素的含量在300s时达到最高后呈下降趋势。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凡纳滨对虾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增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300s之内,L、a、b值与虾青素含量、自由基清除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7。【结论】CVS可以代替色差仪对加热过程中对虾的色泽进行测定,且颜色值与虾青素含量、自由基清除率呈高度相关。
2021年03期 v.41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 ] - 徐东星;
【目的】针对天牛群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及搜索精度较低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振荡自适应变异的天牛群搜索算法。【方法】该算法引入二阶振荡环节增加算法的全局探索能力和局部开发能力。采用正余弦搜索思想对天牛个体进行位置更新,使得天牛个体可充分的利用自身与最优位置的差值信息逐渐趋近最优解。同时引入自适应t分布变异算子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结果与讨论】对高维单峰函数、高维多峰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地提高其搜索精度、收敛速度及鲁棒性,克服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将改进天牛群算法应用于BP神经网络权值及阈值优化对船舶纵摇运动姿态进行预测,并于BP网络、BSO-BP网络及PSO-BP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精度分别提升85.7%、74.6%和77.2%。改进天牛群搜索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021年03期 v.41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