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天凤,江世贵,朱彩艳,吴进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对粤西镇海湾水域的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群体 2 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 ,获得大约 5 0 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 ,经ClustalX同源排序 ,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 ,得到4 14bp的核苷酸片段。 2 7个个体共检测到 2个变异位点 ,均为颠换位点 ,没发现碱基位点插入、缺失及转换位点 ,共 3种单倍型 ,每个单倍型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运用DNASP软件计算得该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 0 .0 0 0 36和 0 .14 815。此结果提示镇海湾近江牡蛎群体遗传多样性已很低 ,很有必要从其他分布区引进近江牡蛎亲贝来扩大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004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郁桐炳,唐渝,尤洋,俞开颐
光照与日本沼虾繁殖和孵化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了不同波长的光对日本沼虾孵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环境光谱主峰值 4 70 .5nm、4 77.9nm、4 92 .6nm、5 0 4 .8nm和 6 15 .2nm条件下 ,适度成熟的亲虾都能顺利孵化 ,日本沼虾孵化与否 ,与孵化环境中的光波波长无关 ,而与抱卵日本沼虾胚胎发育有关。日本沼虾在孵化期对不同波长的光谱有明显的视觉敏感度分布 ,在前 4种光谱条件下 ,日本沼虾视觉器官敏感 ,而在光谱主峰值 6 15 .2nm时日本沼虾视觉器官不敏感。这一特点在日本沼虾育苗生产上具指导意义 ,可防止抱卵亲虾在孵化过程中吞食幼体 ,提高幼体成活率
2004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3 ] - 申玉春,叶富良,梁国潘,向献芬
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 ,该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大型海藻栽培等 4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 ,1个水处理区及 1个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经济动植物 ,对虾池水质环境进行生物调控。结果表明 ,循环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单养对虾池明显降低 (t检验 ,P <0 .0 1)。养殖后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E <1)。投入每千克对虾饲料生产0 .6 6 7kg对虾 ,同时生产 0 .0 37kg罗非鱼、0 .738kg牡蛎、0 .4 37kg江蓠 ,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养殖模式还具有防病性、环保性、高效性等优点
2004年04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9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36 ] - 李桂峰,钱沛锋
在胡子鲶基础料中分别添加 0、5 0 0、10 0 0、15 0 0、2 0 0 0mg/kg的维生素C(VC) ,分别在饲喂不同实验料后的第 12、2 4、36和 5 2天 ,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血清的溶血活力和杀菌活力 ;并在饲喂后的第 4 0天 ,用鲁氏不动杆菌进行攻毒实验 ,观察胡子鲶死亡情况。结果表明 ,添加VC对胡子鲶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有提高作用 ,但无规律性 ;在添加后的第 12、2 4、36天对血清溶血活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对血清杀菌活力没有增强作用。攻毒结果表明 ,VC能明显提高胡子鲶对鲁氏不动杆菌的抵抗力
2004年04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5 ] - 王亚南,彭志英,刘双江
对近海养殖场底泥细菌的研究 ,发现养殖池底泥中芽孢菌为优势菌群。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 16SrDNA序列测定 ,对芽孢杆菌属细菌做进一步分类的结果表明 ,该属细菌在底泥中的主要种群为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baekryungensis等。同时 ,还分析了这些芽孢杆菌属细菌在底泥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认为这类细菌应属于陆生微生物 ,在养殖环境中代谢有机化合物产生氨、亚硝酸盐和H2 S ,对养殖环境产生不利的作用和影响
2004年0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9 ] - 邓尚贵,彭志英,常志娟,杨萍
在假设复合酶恒温控制水解动力学遵循内切酶限制水解动力学历程的前提下 ,采用实验方法求出了复合酶恒温控制水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复合酶对青鳞鱼蛋白进行控制水解的动力学模型为 :R =(0 .315 4e0 - 0 .0 186s0 )exp(- 0 .170DH) ,DH =5 .882ln[1+(0 .0 5 36 2e0 /s0 -0 .0 0 32 )t];其酶失活常数Kd=0 .0 5 36min- 1;水解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e0 /s0 >c0 ,常数c0 =5 .90× 10 - 2 。验证实验证明 ,根据复合酶恒温控制水解动力学模型得到的理论DH与实际DH基本吻合 ,该动力学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004年0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6 ] - 刘卓华,刘书成,田树良,洪鹏志,章超桦
以金枪鱼鱼油混合脂肪酸为材料 ,利用硝酸银络合法浓缩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 FA) ,主要考察了搅拌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产品得率和EPA和DHA含量的影响 ,并测定了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搅拌时间为 6 0min ,硝酸银浓度为 4mol/L时得到的产品得率为 18.0 3% ,浓缩产品中的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9.78%和 86 .0 7% ,总质量分数达95 .85 % ,过氧化值为 7.35mmol/kg ,碘值 2 6 0 8.9g/kg。
2004年04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99 ] - 范伶俐
用Nino 3指数、印度洋单极指数、偶极子指数描述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 (SST)的年际异常 ,季节分析表明 :冬季Nino3区与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 (SSTA)相互关系表现为单极 ,且 1976年以后两者的相互关系减弱 ,其可能原因 :一是冬季是ENSO(厄尔尼诺 )事件的盛期 ;二是冬季西太平洋暖水区东移 ,造成两洋的垂直纬向环流耦合减弱。夏季两者相互关系表现为偶极 ,1976年以后两者的相互关系加强 ,其可能原因 ,一是夏季是偶极子盛期 ,ENSO事件的发展期 ;二是夏季西太平洋暖水区虽然东移 ,但暖水区位置偏北 ,且东南印度洋的上升支强度增大 ,造成两洋的纬向环流耦合更强烈
2004年04期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乐茂华
对于正整数a ,设S(a)是Smarandache函数。证明了 :方程S(1·2 ) +S(2·3) +… +S(x(x +1) ) =S(x(x +1) (x +2 ) /3)仅有正整数解x =1。
2004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阳元娥,罗发兴,黄强,谭伟
对双酶法制备用作微胶囊壁材的低黏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工艺路线与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在酯化淀粉乳质量浓度 2 0 %、每 g淀粉α 淀粉酶的用量为 6SKBU的条件下 ,影响产品性能的各因素中 ,糖化酶的用量对产品的DE值和流度的影响最大 ,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是 :糖化酶的用量、糖化酶作用时间、α 淀粉酶保温作用时间。最佳工艺条件是 :α 淀粉酶保温作用时间 4min ,每 g淀粉糖化酶用量 0 .2GAU ,糖化酶作用时间 2 .5h ,此时产品的DE值为 30 ,流度为 80左右
2004年04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12 ] - 郑超,谭中文,廖宗文
通过对雷州半岛蔗区甘蔗营养状况的普查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养分间、养分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增N、提高土壤pH值可显著提高茎长 ,茎长的提高可促进单茎重、工业蔗产量、含糖量极显著提高。增K、Mg可显著提高有效茎 ,有效茎的提高可促进工业蔗产量显著提高 ,却导致锤度显著下降。偏施Mg会导致锤度极显著下降。因而采取的措施为增N、K ,合理配施镁含量低的石灰和P肥 ,以促进茎长、单茎重、有效茎的提高 ,从而提高产量 ;控施Mg肥 ,达到提高糖分含量的目的
2004年04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刘铀,毕英佐,马静云,曹永长
P1 T重组质粒上含有口蹄疫病毒 (FMDV)GD10分离株的p1cDNA片段 ,以此为模板 ,用PCR方法扩增其中的VP1基因 ,获得大小约 6 40bp的片段。该片段用BglⅡ和BstEⅡ酶切消化后克隆至表达载体 pCAMBIA130 5 .2 ,转化EcoliTOP10感受态细胞。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序列分析 ,证实VP1基因处于CaMV35S启动子控制 ,且读码框正确
2004年04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5 ] - 谌素华,洪鹏志,章超桦,黄艺宁,于志斌
以菠萝 (AnanascomosusMerr)为原料 ,应用改良的方法对菠萝天然酶活力进行测定 ,对菠萝酶活力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测定未成熟、成熟菠萝酶活力分别为 10 6 .10和 6 5 .85u/mL ;菠萝肉、皮、整果汁酶活力分别为 86 .98、5 0 .72、5 5 .2 1u/mL ;室温贮藏 ,酶活力取样时为 5 4.97u/mL ,第 4天达最高值 72 .78u/mL ,第 8天降至 4 3.6 6u/mL ;4℃贮藏 ,酶活力取样时为 5 4.97u/mL ,第 2天达最高值71.6 8u/mL ,第 4天降至 5 0 .12u/mL ,即不同温度下贮藏不同时间酶活力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
2004年04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 凌长明,植仲培,刘斌,李军,梁德芳2004年04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4 ]
- 杜涛,罗杰,梁飞龙2004年04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2 ]
- 彭志英,王亚南2004年04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8 ]
- 郝记明
,章超桦,郭顺堂2004年04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7 ]
- 欧春艳2004年04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71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9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