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智利外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刘必林;陈新军;钱卫国;

    根据2007年1月和5~6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的调查数据,对茎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茎柔鱼胴长范围287~702 mm,优势胴长为380~430 mm,占64.2%;体重范围0.63~11.3 kg,优势体重为0.5~2.0 kg,占75.6%;调查海区渔获个体自西向东、自南往北呈现增大趋势;依据胴长组成推断调查海域可能存在3个群体。生长指数大于3,与秘鲁外海茎柔鱼相近;雌雄性比约为3:1,性腺成熟度以Ⅰ期为主,占92%;摄食等级0~2级为主,约占73%;当地时间00:00后摄食量增大,胃含物以鱿鱼和中上层小型鱼类为主。

    2009年01期 v.2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09 ]
  • 中国南海绿海龟(Chelonia mydas)线粒体DNA序列分析

    郭昱嵩;王中铎;刘楚吾;

    测定了南海海域绿海龟(Chelonia mydas)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Cyt b,EU918367、EU918368)和控制区(D-loop,EU918363、EU918364、EU918365、EU918366)的全序列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EU600157、EU600158)5’端DNA标签序列。Cyt b基因全序列和COⅠ标签序列(DNA barcode)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比对,确认样本均为绿海龟。D-loop区序列聚类分析显示中国南海绿海龟分别与中东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绿海龟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2009年01期 v.2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5 ]
  • 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70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李莉萍;陈明;罗永巨;唐章生;唐瞻杨;陈忠;张永德;曾兰;林勇;

    采用RACE技术,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Oreochromis aurea)(美国奥利亚和中国奥利亚)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完整编码区(code sequences,CDS)cDNA的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CDS序列完全相同,全长1 923 bp,编码64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0.29×103,理论等电点5.462,均具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IFDLGGGTFD、VVLVGGSTRIPKIQK;核定位信号标签KRKHKKDISQNKRALRR;Dank特征基序DLGTT-S-V;胞质Hsp70特征基序EEVD;靠近C端的GGMP4肽序列;2个糖基化位点NKSI和NVSA。对所得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青锵(Oryzias latipes)等物种Hsp70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最高99.4%,与牙鲆最低83.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Hsp70 cDNA序列与青鳉等物种的Hsp70基因聚在一支,而与牙鲆的Hsp70基因相分离。

    2009年01期 v.29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2 ]
  • 大口黑鲈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张宁宁;白俊杰;何小平;郭玉函;叶星;李胜杰;杜晓东;

    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前肽(MSTN-Pro)的cDNA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中,双酶切检测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pcDNA3.1(-)/mycHisB载体中的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MSTN基因前肽cDNA为正向插入,且重组质粒无错配或插入移位等突变。采用肌肉注射法将重组表达质粒注入大口黑鲈背部肌肉组织,在注射后第2天经RT-PCR检测到MSTN前肽基因mRNA的表达,第6天经免疫组化学检测到MSTN前肽蛋白的表达,第8天蛋白表达强度增强,对照组始终未检测到MSTN前肽基因的表达。

    2009年01期 v.2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0 ]
  • 复合酸化剂对鲤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纪亭;李海涛;宋憬愚;肖新武;孙孟明;万文菊;

    在鲤鱼(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复合酸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3%),研究复合酸化剂对其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复合酸化剂显著(P<0.05)提高鲤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以及饲料蛋白质沉积率等生长性能指标;2)添加质量分数0.3%的复合酸化剂时,鲤鱼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酸化剂组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鱼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肥满度及内脏比等品质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鲤鱼饲料中添加以柠檬酸、乳酸、磷酸等为主的复合酸化剂,可显著提高鲤鱼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促进鲤鱼生长。

    2009年01期 v.29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14 ]
  • 异育银鲫气单胞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陆文浩;陈辉;黄春贵;

    从患病异育银鲫体内分离到5株可疑菌株,经API 20NE细菌生化鉴定,YCS07-03和YZ07-11株鉴定率为99.2%和99.3%。注射感染中5×108 CFU.mL-1剂量组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12 d死亡率100%。菌株在营养肉汤培养液中呈均匀混浊状;在营养琼脂平皿中呈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呈光滑灰白色菌落,YZ07-11株出现透明的β溶血环;在TCBS培养基呈黄色菌落;在SS和麦康凯培养基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扁平菌落。经负染电镜观察,菌株两端圆,呈直杆状,无芽孢,极生单鞭毛,菌株大小(短径×长径)分别为1.53μm×2.71μm和0.80μm×2.12μm。菌株经生化实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氟沙星、复合磺胺、氟嗪酸、洛美沙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均产生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为中度敏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青霉素产生耐药。

    2009年01期 v.2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93 ]
  • 穿体标志对黄鳍鲷幼鱼的生长、存活及脱标的影响

    黄国光;梁伟峰;王云新;张海发;沈南南;张磊;

    研究了不同幼鱼规格、标志部位和消毒处理对黄鳍鲷存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标志部位幼鱼的脱标情况。结果显示,不同规格、标志部位和消毒处理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无显著差异;但标志后进行1次消毒处理可使黄鳍鲷的存活稳定期提早一天出现。标志部位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有显著影响,以背鳍棘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为最高,达87.0%;背鳍棘膜标志的存活率其次,为75.2%;而背鳍条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最低,仅68.0%;死亡高峰均出现在标志后前3 d。幼鱼规格对脱标无影响,但标志部位对脱标影响显著。在肌肉做标志均未脱标,而在鳍棘膜做标志的全部脱标。表明黄鳍鲷幼鱼可在背鳍棘基部肌肉进行穿体标志,暂养4 d后进行放流。

    2009年01期 v.2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8 ]
  • 不确定性对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资源评估影响的模拟研究

    朱立新;李丽芳;梁振林;

    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生物学参考点F0.1、Fmax和当前捕捞死亡系数(current fishing mortality rate,Fcur)估计中的不确定性对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长棘鲷渔业资源状态评估受到F0.1、Fmax、Fcur估计中的不确定性和管理者选取的决策置信水平的影响,二长棘鲷渔业被确定为过度捕捞的概率随着F0.1、Fmax、Fcur估计中不确定性和置信水平的增加而下降;F0.1和Fmax估计中的不确定性主要由生长参数的不确定性引起,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对F0.1和Fmax估计中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相比Fmax,将F0.1作为二长棘鲷渔业的管理目标更为合适。

    2009年01期 v.29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37 ]
  • 有效微生物菌群对养虾水体细菌生态和水质的影响

    黄永春;

    研究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养虾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池中添加EM,对水体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光合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实验组异养细菌数量比传统对照池减少40.0%,弧菌数量减少7.8%,光合细菌数量增加98.2%,放线菌数量增加99.2%。EM能改良水质条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溶解氧提高11.0%,COD降低8.0%,氨氮含量降低20.7%,亚硝酸氮含量降低10.0%。另外,实验组对虾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23.08%,饵料系数下降9.4%,利润提高了16.11%。

    2009年01期 v.2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04 ]
  • 湛江海域6种常见经济海藻的营养成分分析

    赵素芬;孙会强;梁钧志;何培民;

    分析采自湛江海域的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日本沙菜Hypnea japonica、鱼栖菜Acanthophora sp、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平卧松藻Codium repens、网地藻Dictyota dichotoma等6种经济海藻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是这些海藻的主要营养成分,占藻体干重的42.81%~66.11%,平均为55.93%;粗蛋白含量6.63%~11.13%;粗脂肪含量最低,除网地藻D.dichotoma(2.85%)外,其余5种皆不足藻体干重的1%;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在种间差别较大;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磷、铁和锌分别在平卧松藻C.repens、网地藻D.dichotoma和鱼栖菜Acanthophora中占藻体干重的0.093%、0.13%和0.0055%;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Thr、Val、Ile、Leu、Phe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FAO标准;不少种类中汞、镉、铅、砷等含量超出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海藻体内的营养成分含量因海藻种类和生长海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2009年01期 v.2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7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和结晶紫

    吴仕辉;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戴晓欣;潘德博;

    样品中的孔雀石绿、结晶紫经试剂盒提取,浓缩后用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硼氢化钾还原、反向色谱柱分离,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孔雀石绿、结晶紫的加标回收率在76.1%~9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9%~5.8%,检出限均为0.5μg/kg。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孔雀石绿(MG)、结晶紫(GV)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节省时间,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2009年01期 v.2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0 ]
  • 新型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胡章;李思东;李先文;欧春艳;侯婷婷;

    采用甲磺酸作为溶剂兼作氨基保护试剂,对壳聚糖上的羟基选择性酯化,再游离出氨基并对其氯乙酰化,最后进行吡啶成盐,得到新型水溶性的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产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从而为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09年01期 v.2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 雷州半岛雷暴频数变化特征研究

    徐峰;牛生杰;张羽;于华英;王晶;

    对雷州半岛近50 a来的年雷暴日数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其雷暴频数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平均年雷暴频数线性拟和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年雷暴日91 d,1983年及以前基本高于年平均值,1984年之后均低于年平均值;平均年雷暴频数总体趋势为1983年前正距平,1984年后为负距平;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存在准2 a的周期变化,70年代存在显著的2-4 a的周期变化,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存在显著的3-4 a的周期变化,在90年代中后期存在显著的准2 a的周期变化。

    2009年01期 v.29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4 ]
  • 蓄冰中央空调两级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徐今强;肖睿;冯自平;

    根据蓄冰中央空调的控制要求设计了一个基于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两级监控系统,现场工作站由PLC与触摸屏组成,作为现场监控及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工作站由工控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作为主要的人机界面(HMI),除能打印数据及远程监控现场工作站外,还具有现场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控系统能实时监视和控制蓄冰中央空调状态,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及制冷效率。

    2009年01期 v.2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冷库系统变工况性能的理论分析

    曾冬琪;

    对氨冷库蒸汽压缩制冷系统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改变蒸发器和冷凝器压力降,建模计算了冷库系统的损失、效率和制冷系数COP,结果表明,系统各设备的损失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变化,系统设备性能随着压力降升高而变化。认为减少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温差,减少压缩机内不可逆损失,减少蒸发器的压力降等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2009年01期 v.2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 湿地植物香蒲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林锋;

    以湿地植物香蒲为材料,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中,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研究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香蒲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主峰(22.0μmol.m-2.s-1)出现在9:00左右,次峰(16.9μmol.m-2.s-1)出现在15:00,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且非气孔限制是产生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Pn=0.7692+29.7059 xGs-0.7689xTr+0.014 2 xPAR(复相关系数0.9563,显著水平P=0.0001;叶片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1;气孔导度Gs,mol.m-2.s-1;蒸腾速率Tr,mmol.m-2.s-1;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m-2.s-1)。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Gs、Tr和PAR与Pn的日变化显著相关,是影响香蒲Pn的主要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Gs>PAR>Tr。香蒲叶片Pn-PAR的响应曲线方程为yPn=-5×10-6 xPAR 2+0.0207 xPAR-1.3728(相关系数0.9935,显著水平p=0.000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32.9μmol.m-2.s-1、147 6μmol.m-2.s-1、0.023 3 mol.mol-1;Pn-CO2的响应曲线方程为yPn=-2×10-5 w(CO2)2+0.054 9 w(CO2)-1.44 4(相关系数0.9694,显著水平p=0.000 1;w(CO2)单位为μmol.mol-1),CO2补偿点、CO2饱和点和羧化效率分别为23.7μmol.mol-1、621.4μmol.mol-1和0.0768 mol.m-2.s-1。

    2009年01期 v.29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1 ]

研究简报

  • 繁殖季节彩虹鲨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林显道;李晓营;卓孝磊;李国文;邹记兴;

    对繁殖季节彩虹鲨卵巢的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繁殖季节彩虹鲨卵巢,大多处于Ⅳ期和Ⅴ期,少数处于Ⅲ期。在Ⅳ和Ⅴ期卵巢中,Ⅱ~Ⅵ时相的卵母细胞同时存在,说明彩虹鲨为分批产卵类型。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核,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放射膜和皮质液泡,Ⅳ时相卵母细胞的受精孔和精孔细胞明显。

    2009年01期 v.2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马氏珠母贝黄壳色选育系G1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郭俊;邓岳文;杜晓东;王庆恒;

    挑选11个黄壳色的马氏珠母贝养殖个体为亲本繁殖子代群体,并随机选取50个体为亲本,建立对照群体。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马氏珠母贝黄壳色群体和对照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壳色和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358 7和0.373 3,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6.89%和90.1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3.75%。可见,经过一代选择后,黄壳色群体遗传结构指标略低于对照群体,但两个群体未发生明显分化。

    2009年01期 v.2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22 ]
  • 高体革鯻幼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马国红;刘羽清;师吉华;张延华;王爱英;卢红;

    检测了高体革鯻(Scortum bacoo)幼鱼肌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高体革鯻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7.77%,粗脂肪质量分数为3.42%,水解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5.71%,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7.50%,占氨基酸总量的47.74%,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5.46%,占氨基酸总量的34.7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60。说明高体革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养殖价值。

    2009年01期 v.2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2 ]
  • 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模型

    黄和;蒋志红;雷晓凌;吴晓萍;洪鹏志;伍彬;徐国进;

    为控制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预测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情况,对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使用CurveExpert 1.3软件作为辅助工具,选取了4种模型(Logistic模型、Richards模型、Compertz模型、MMF模型)拟合了副溶血性弧菌在冻熟虾中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0℃、18℃和30℃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通过标准差和相关系数比较,10℃、18℃和30℃下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最适的生长模型为Richards模型。

    2009年01期 v.29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4 ]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投稿须知

    <正>《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是广东海洋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公开发行。其中第1、第3、第4、第6期为自然科学,第2、第5期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主要刊登海洋与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渔船、渔

    2009年01期 v.29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