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日孝;栾淑君;
报道中国红质藻科的新记录种,尖根星丝藻Erythrotrichia biseriata,加粗星丝藻E.incrassata,日本星丝藻E.japonica,垫状星丝藻E.pulvinata,分枝星丝藻E.welwitschii。
2005年06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王辉;陈瑶生;
从理论上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遗传力条件下数量性状位点的直接选择(DSQ)和以表型为基础的选择(TBS)在10个不重叠世代中的选择反应以及DSQ相对于TBS的优势。结果表明,在10个世代中DSQ的选择进展在几乎总是大于TBS的选择进展,说明DSQ较TBS具有优越性;但DSQ的相对选择效率(RSE)会随着世代数的增加而呈现较迅速下降的趋势,单个性状情况下RSE则呈直线下降的趋势。随着选择代数的增加,DSQ将失去其优越性,TBS在遗传进展上将超过DSQ。
2005年06期 5-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陈永乐;刘毅辉;朱新平;
对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Bleeker)、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Temminck et Schlegel)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含肉率以褐塘鳢为最高(51.26%),其次是尖头塘鳢(47.08%)和线纹尖塘鳢(42.53%)。3种圹鳢的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基本一致,但粗脂肪的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尖头塘鳢(0.33%),其次是褐塘鳢(0.23%)和线纹尖塘鳢(0.13%)。必需氨基酸含量大小依次是褐塘鳢(8.92%)>尖头塘鳢(8.83%)>线纹尖塘鳢(8.53%)。呈味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是尖头塘鳢(7.72%)>褐塘鳢(7.65%)>线纹尖塘鳢(7.45%)。可见,三种塘鳢肉味鲜美、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经济性状较好,值得推广养殖。
2005年06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9 ] - 陈新宇;潘庆;毕英佐;郑石轩;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不同量微生物植酸酶(0,500,1000,2000 U/kg),观察虾的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虾体和虾壳成分,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8周后,饲料中添加500~2000 U/kg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脂肪、灰分、总钙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虾壳中粗灰分和钙含量在500和1000 U/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0 U/kg组(P<0.05),虾壳磷含量在各饲料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磷浓度在对照组和2000 U/kg组显著高于500 U/kg组(P<0.05),血清钙浓度在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500和1000 U/kg组。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虾壳和血清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对幼虾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
2005年06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3 ] - 刘立鹤;郑石轩;周永奎;董爱华;吴建开;陈立侨;
新鲜鱼油中添加05、0、2505、00 mg/kg 4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醋酸酯,在实验的第6、14、28、36和68天测定鱼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500 mg/kg添加量内,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期间,EPA(C20:5)、DHA(C22:6)、亚油酸(C18:2)含量明显下降,ARA(C20:4)、亚麻酸(C18:3)先升后降,棕榈酸(C16:1)逐步上升;C14含量逐渐增加,C17则先降后升,C16和C18在实验后期有较大提高。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ARA>EPA>DHA>C18:3>0>C16:1>C18:2>C18:1,对ARA抗氧化效用最大,效用系数达到10.193%,C20:5为0.490%,C22:6为0.364%;维生素E醋酸酯对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C14>C17>0>C18>C16。
2005年06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黄翔鹄;冯奕成;李长玲;刘楚吾;
采用微藻三级扩大培养技术,将在对虾养殖池选育的波吉卵囊藻Oocysits borgei引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高位养殖池,并检测养殖环境中微藻群落结构、水质因子、对虾抗病力相关因子、对虾生长情况,研究了以微藻生态调控为主的对虾防病技术。结果表明:养殖前、中、后期,波吉卵囊藻平均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为98.02%、78.89%和45.12%,成为虾池中的绝对优势种;作为优势种的持续时间长达77 d。波吉卵囊藻为主的微藻群落控制的水质较稳定,实验池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对照池低。对虾的血细胞数、溶菌(LSZ)活力、抗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均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血清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池对虾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可见,通过微藻的定向培育方法来优化虾池微藻群落结构,可改善养殖环境。
2005年06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52 ] - 刘波;刘文斌;王恬;
在异育银鲫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01%、0.02%、0.03%、0.04%的地衣芽孢杆菌,测定了鱼体的生长及食糜植酸酶活性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量0.01%、0.02%、0.03%组的增重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2.46%、18.59%、18.84%;添加量0.02%、0.03%组的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37.63%、35.03%(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0.52、0.57(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0.03%组食糜植酸酶活性提高50.79%、0.04%组肝体比降低20.91%(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异育银鲫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提高了机体酶活性,促进了鱼体生长。
2005年06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05 ] - 师尚丽;冯奕成;郑莲;黄翔鹄;罗杰;蔡佳;
在不同海水盐度和pH的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日龄30 d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和pH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水温为29~30℃条件下,当盐度为18、23、28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39、10.401、1.97 mg/L,盐度越低氨氮毒性越强;当pH为6.5、7.5、8.5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500、14.080、10.200 mg/L,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
2005年06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53 ] - 陈新军;刘必林;
根据2004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生产数据,结合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explorer 4.0软件作图进行柔鱼钓产量及渔场与表温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7月在160°E以东海域作业,产量较低;8~10月在150°~160°E海域作业,为生产作业的产量高峰期,占总产量的62.5%;11月在150°E以西海域作业,产量也较低。在150°E以西海域CPUE最高,150°~160°E中部海域次之,160°E以东海域最低。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各月适宜表温分别为:5月12~14℃;6月15~16℃;7月14~16℃;8月18~19℃;9月16~17℃;10月15~16℃;11月12~13℃。
2005年06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9 ] - 韦蔓新;童万平;何本茂;
根据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间工厂化虾池生态系中的实测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养成密度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气候对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影响较大,台风发生时COD含量相对较高,台风前后相对较低;台风气候对COD周日变化的影响以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较为显著,养成密度小的养殖池则影响较小;COD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也较大,台风前,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与NO2-呈显著正相关(r=0.668),与T和Chl.a呈负相关关系(r=-0.608或r=-0.633);台风后与PO4-P、NH4+和Chl.a之间则表现的显著正相关(r=0.907、0.832、0.846)。而养成密度低的养殖池,台风前COD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732),台风后与PO4-P和N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20)和良好正相关(r=0.591)。但在台风发生时,二池均无此类相关性出现。
2005年06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6 ] - 程建华;胡勇有;李泗清;
从甲壳素出发,先制备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选择过硫酸铵_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合成了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在脱乙酰度为68.5%时聚合物的接枝率最大为250%,其最佳合成工艺为∶m(壳聚糖)∶m(丙烯酰胺)=1∶5,引发剂用量为体系质量分数的0.3%~0.4%,温度55~60℃,反应时间为2.5~3.0 h。
2005年06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颜若愚;杨文彬;刘兴运;
给出了一种合理的数据库连接池的设计思想及Java实现。并对该连接池的效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比较,表明该连接池能以较好的性能工作,并显著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2005年06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车驾雄;
利用AUTOCAD2004和VBA形成天线辐射的全方位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表现了对四单元和八单元的PCS基站智能天线的辐射特性,进一步了解PCS智能基站的性能。并推导了PCS系统智能天线控制水平方位变化的基本方程。
2005年06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肖洪生;陈善雄;
阐述了排课系统的管理层次、操作权限分配、资源管理、网络排课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多个校区、多个学院之间的分配资源和排课冲突问题。其特点是资源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005年06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 朱乐敏;王元明;黄迅成;成安生;
微生物培养是生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了一个非线性连续微生物培养动力系统的极限环的相对位置。对带非常数产物系数的连续培养模型进行推广。模型中的极限环对应于发酵和生化培养中的非线性振荡,其相对位置对研究连续培养中振荡产生的时间和范围是有意义的。
2005年06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岳中亮;
m维瓶颈指派问题:把m个人指派到n项工作上(m>n),要求每人只做一件工作,已知每人做每件工作的效益,问题是如何把m人划分成n组m1,m2,…,mn,nΣj=1mj=m,让mj组人去做第j件工作,可使效益最低的一组效益达到最大。本文对此问题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并利用黄金分割律作为工具给出了动态规划模型的解。最后,文章给出一个算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5年06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黎日松;
利用Tychonoff乘积定理及伪轨的特点,得到了关于f1×f2和fn的等度连续性与POTP的一些结果,并推广了关于fi(i=1,2)和f的相应结果.
2005年06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 ] - 黄永相;郭建夫;吴元奇;张建中;
为探明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价值,选用6个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与多个不育系杂交,计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杂种一代的超父优势、超原种优势和单株产量竞争优势,并对其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转基因株系间的超父优势表现不同,整体上优势较明显的性状是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七丝软占转化后代的杂种F1普遍存在显著正向超原种优势,而E32转化后代所配杂种的超原种优势则较多表现为负值;产量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则表明转基因水稻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并不比常规育种方法低,其中E10、EF38的杂种F1存在较强的产量竞争优势;对转化后代杂种F1的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性状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2005年06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刘月廉;傅德卿;
从桉树枯叶中分离到的4株微生物菌株,对好食脉孢霉(Neurospora sitophila)具有拮抗作用。其中ED013、ED018和ED015抑菌圈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无菌水和多菌灵有极显著性的差异。ED014抑菌圈比前3个菌株效果差,但也与照无菌水和多菌灵有极显著性的差异。根据形态特点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鉴定4株菌株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spp.)。
2005年06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吕光俊;李凤翔;艾必燕;陈葵;2005年06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3 ]
- 朱宏友;王广军;余德光;谢骏;2005年06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84 ]
- 赵云涛;李倩茹;陈绍红;刘氘;2005年06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18 ]
- 曹煜成;李卓佳;文国樑;陈永青;吴灶和;2005年06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3 ]
- 2005年06期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