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2日,由《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主办的“科技期刊高质量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审读会”在湛江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3家期刊组织、11家科技期刊编辑部以及1所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的众多领导与专家,共同围绕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创新发展及其国际影响力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21日开幕式上,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宁凌,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主任吴惠勤,以及中国水产学会期刊分会、上海海洋大学期刊中心主任陈鹏等三位领导分别致辞。
宁凌副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以下称“学报”)的发展历程,自2004年起跻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列,2010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20年首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和WJCI报告,2023年首次被纳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指出科技期刊当前面临高质量稿源缺乏和国际影响力偏低两大难题,强调期刊组稿应紧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宁凌副校长致辞
吴惠勤理事长强调了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对科研产业和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视,并赞扬了学报取得的成绩,强调学报应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助力海洋水产产业发展。

吴惠勤理事长致辞
陈鹏主任提出了水产和海洋类特色期刊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三个方向:依靠主办单位的支持,加强行业协会的期刊评价体系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中国水产期刊的集群化建设路径。

陈鹏主任致辞
在接下来的主题报告环节,五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望忠以医学类高校学报发展为视角,分享了稿件来源拓展、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上海海洋大学期刊中心主任陈鹏则围绕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高校办刊要明确定位、重视质量建设和服务传播等建议。中国知网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伍军红深入剖析了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及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科技期刊产业平台建设的举措。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科技编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三本期刊为例,分享了海洋领域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主任王景周则就同行评议的模式转变及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题讨论环节,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孙涛,就同行评议中的审稿专家精准匹配、评审过程的可追溯性以及审稿人隐私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熊兴东分享了医学科技期刊专题约稿的经验。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秘书长、《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主任龙秀芬,讨论了期刊与学术会议的结合对有效促进学术交流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周志红,就科技期刊的专题策划与出版进行了阐述。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张冰,探讨了科技期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黄开颜,讨论了海外编委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研讨会最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陈庄在总结发言中,感谢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精彩分享与无私奉献,并表示此次会议为学报的办刊指明了清晰方向。他表示,学报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宗旨,努力提升期刊质量与国际影响力,为学科发展及海洋产业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
在《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审读会上,专家们对学报近期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细致审阅,并给出了期刊质量提升建议。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与思路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