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朝溪;史建全;祁洪芳;师园;张娅;卫福磊;俞也频;秦启伟;李长忠;
青海湖裸鲤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形态学数据是其亲本选育的基础。测定人工养殖的200尾2+龄青海湖裸鲤的全长、体长、头高、眼间距、体高、体宽、尾柄长、肛前距和臀鳍基长等9项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青海湖裸鲤各形态形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青海湖裸鲤体长、体高、臀鳍基长对体质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高、臀鳍基长。
2015年03期 v.3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2 ] - 方玲玲;王忠良;陈刚;汤保贵;张健东;黄建盛;周晖;
采用RACE-PCR克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Ⅰ,CPTⅠ)c DNA序列全长,并对其编码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CPTⅠ基因(Gen Bank登录号KP987456)c DNA序列全长2 84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2 363 bp,编码787个氨基酸,3'非编码区(URT)335 bp,5'非编码区142 bp;生物信息预测显示CPTⅠ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序列,脂溶指数高达85.63,亲水性平均值(GRAVY)为-0.213,具有2个跨膜区螺旋,在第312和367氨基酸残基处存在N-糖基化位点,在19个丝氨酸(Ser)、9个苏氨酸(Thr)和14个酪氨酸(Tyr)残基上可能发生磷酸化;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 helix)占比例最大,为40.66%;该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卵形鲳鲹CPTⅠ蛋白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同源性最高,达94%,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金鲷(Sparus aurata)的次之,均为93%,与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等的同源性较低(65%)。
2015年03期 v.35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6 ] - 朱清澄;高玉珍;王晓杰;杨明树;
根据2011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对其椎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形态参数,研究了主要形态参数与叉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具有66~67枚椎骨,其中具有67枚椎骨的秋刀鱼比率较大(67.57%),肋骨39对,具有66和67枚椎骨的秋刀鱼在26~28 cm间比例较大,椎骨数目与秋刀鱼生长不相关(r=0.13)。横轴直径、外径不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纵轴直径、观察面面积、观察面周长之间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骨长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椎骨的纵轴直径、横轴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第20枚椎骨出现最大值,外径和骨长则先增加后缓慢减小,最大值出现在第10枚椎骨附近,椎骨各形态参数最大值出现在尾椎部位。椎骨形态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横轴直径作为椎骨宽度的表征指标,外径作为椎骨长度的表征指标。横轴直径、外径的变化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分布范围主要在1.5~2.5 mm,与秋刀鱼的叉长呈显著正相关,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
2015年03期 v.35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9 ] - 白秀娟;侯刚;冯波;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北海、防城港、海口和湛江4个海区分别采集35、34、35、37只文蛤样本,用外形轮廓法对各群体进行判别。通过SHAPE软件采集傅里叶函数解析出文蛤的外形轮廓参数,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外形轮廓信息量的80.67%,其中第1主成分占49.72%。判别分析的逐步判定中,对4个海区文蛤的正确判定率为65.7%~94.6%,判定率最低的是海口群体,判定率最高的为湛江群体,平均正确判定率达到78%;交叉判定中,正确判定率为60.0%~94.6%,判定率最低为海口群体,判定率最高为湛江群体,平均正确判定率达为74.5%。研究认为,外形轮廓法可较好地判定4个海区的文蛤群体。
2015年03期 v.35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胡蝶;邱德全;邱明生;
采用复相乳液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囊材料,明胶溶液为保护液制取微胶囊,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hage)进行固定化,制备噬菌体微胶囊。结果显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30 g/L,明胶质量浓度为20 g/L,搅拌速度为600 r/min,时间30 min,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悬液与乙基纤维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3时,所得微胶囊有较好的噬菌体缓释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饲以混有噬菌体微胶囊的饵料,当饵料中噬菌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 g/kg时,与对照组比较,东风螺肠道宿主菌平均减少96%,水体中宿主菌减少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黏附剂按1.5 g/kg的剂量将噬菌体微胶囊黏附于对虾饵料,并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虾肠道的宿主菌比对照组平均减少86%,水体中宿主菌比对照组减少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胶囊可有效控制宿主弧菌的在养殖体系的浓度,减少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产生。
2015年03期 v.35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1 ] - 何雄波;陶雅晋;侯刚;卢伙胜;颜云榕;
2010-2011年在北部湾以底拖网方式按季节定点采样,采集到斑鳍白姑鱼(Pennahia pawak)样本共2 425尾,通过生物学测定及耳石年轮鉴定,研究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种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样品体长65~203 mm,体质量5.2~224.0 g,优势体长组为81~130 mm(占84%),优势体质量组为10.1~50.0 g(占83%),平均体长为107 mm,平均体质量为32.5 g;年龄组成主要是0~2龄,大部分1龄以下,未发现3龄及以上样品;1龄样品平均体长153 mm,2龄样品平均体长180 mm。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的繁殖期为春季,其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108°~110°E,19°~22°N的湾内海域,资源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出现频率、资源密度范围、平均资源密度春季最小,分别为28%、1.59~18.78 kg/km2、1.6 kg/km2,夏季、秋季逐渐递增,冬季最大,分别为56%、5.24~74.80 kg/km2、19.0 kg/km2。
2015年03期 v.35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5 ] - 颜云榕;易木荣;冯波;招春旭;李柱宏;卢伙胜;
根据2012年2月—2013年5月间在南沙群岛、中西沙群岛和东沙岛海域12个航次采集的3 245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胴长、腕长等12项形态参数,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海鸢乌贼群体进行形态差异分析与判别。结果显示:南海3个海域均分布胴背有或无卵形光斑的鸢乌贼;3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属于种内差异,各群体间在TCL(触腕穗长)/ML(胴长)、FL(鳍长)/ML、HW(头宽)/ML和MW(胴宽)/ML均数差异极显著;前6个主成分形态特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0.1%、9.6%、9.2%、8.6%、8.2%、7.4%,合计73.1%;3个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所建立的鸢乌贼地理群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为61.7~78.1%,综合判别率为65.6%。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可划分为东沙、中西沙及南沙3个地理群体。
2015年03期 v.35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9 ] - 张畅;丁琪;陈新军;
利用2003—2012年茎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经济学参数,以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衡量作为其优化配置的基础,模拟在10种不同捕捞努力量方案下1 a、5 a、10 a、20 a茎柔鱼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即累计的渔获量、利润和资源量状况。结果表明,捕捞努力量81和86万次方案的中长期经济效益较大,且保持在最大可持续产量时的资源量;而较大捕捞努力量(如111万次)方案短期社会效益虽好,但资源破坏严重且长期利益最低。研究认为,最适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81~86万次间。
2015年03期 v.3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 王淼;洪波;张玉平;孙振中;
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杭州湾北部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夏、冬季共发现40种游泳生物,隶属12目22科33属,鲈形目及十足目生物所占比率最高,分别为32.5%和35%,而鲈形目、十足目中又分别以石首鱼科(38.5%)和长臂虾科(28.6%)所占比率最高;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冬季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和狭颚绒螯蟹(Eriocheir leptognathus),两时期无共同优势种。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序排序表明,杭州湾北部游泳生物群落可分为夏季和冬季2个组群,相似性检验(ANOSIM)显示2个组群差异极显著(R=0.881,P<0.01)。BIOENV表明温度是影响杭州湾北部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为0.773。杭州湾海域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多种游泳动物产卵和索饵场所,群落结构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
2015年03期 v.35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3 ] - 巩俊霞;张金路;周长志;王志忠;陈述江;段登选;
于2012年春季、季、秋季分别对滨州浅海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采用香农-威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c Naugton优势度指数对其浮游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0个属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占92.50%;浮游植物丰度为(2.66~23520.27)×104 ind/m3,均值1525.13×104 ind/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1.76±0.20和0.70±0.25,以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其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和稳定的状态。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阈值等级评价为Ⅱ级,多样性一般,其中春季和夏季多样性一般(Ⅱ级),秋季多样性较好(Ⅲ级)。
2015年03期 v.35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曾珍;陈法锦;孟亚飞;黄亚楠;
研究了琼东海域冬季(2012年12月)和夏季(2013年8月)表层水体营养盐结构特征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冬季,调查海域除了北部站位DIN、Si O32-浓度和nDIN/nP、nSi/nP比值较高之外,其余站位营养盐浓度和比值整体比较低且分布比较均匀,这是由于北部站位受到了具有高浓度DIN、Si O32-和低浓度PO43-的广东沿岸流的影响;2013年夏季,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琼东近岸海域受到具有低浓度DIN、PO43-和高浓度Si O32-特征的河流影响,同时夏季近岸生物量增大和层化作用增强,因此DIN和PO43-浓度分布比较均匀,Si O32-浓度和nSi/nDIN、nSi/nP比值呈近岸高离岸低的分布特点。进一步分析该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发现,表层水体冬季呈现明显的硅限制,其限制因子几率为58.83%,夏季呈现氮-硅协同限制的可能性。由于生物利用、季节性的河径流量、广东沿岸流以及层化作用的影响,使得营养盐限制因子由冬季的硅限制转变为夏季的氮和硅共同限制。
2015年03期 v.35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9 ] - 张淑平;王静;赵辉;
以北部湾1999年7月至2009年6月11年的Sea Wi FS卫星遥感颗粒无机碳度资料为基础,研究北部湾颗粒无机碳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海洋动力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整个冬季北部湾颗粒无机碳浓度普遍较高,表现出季节平均最大值(0.012 mol·m-3),春季普遍较低(<0.004 mol·m-3),表现出全年最低水平;不同区域的最高水平出现的季节却有所不同:北部湾北部沿岸区域颗粒无机碳浓度在秋季较高,海南岛西部大部分海域在冬季较高,北部湾西北部沿岸则在夏季较高;在空间分布上,近岸海区的颗粒无机碳浓度明显高于海湾中央区域,北部湾北部海域普遍高于南部海域,东部海域高于西部海域。综合相关分析表明,北部湾颗粒无机碳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同季风的强弱及风向有关,同时也可能与海表温度、流场(如沿岸上升流等)及陆地径流量等有关。
2015年03期 v.35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9 ] - 苏阳;章超桦;曹文红;郑惠娜;郝记明;刘艳春;
比较了南海产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圆鮀鲣(Auxis tapeinosoma)和鲣(Katsuwonus pelamis)的普通肉、暗色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南海产青干金枪鱼、圆鮀鲣、鲣的普通肉粗蛋白(干基)质量分数依次为85.29%、87.72%、84.11%,暗色肉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75.34%、81.07%、75.35%。青干金枪鱼普通肉和暗色肉的粗脂肪(干基)质量分数为6.50%和9.38%,圆鮀鲣为2.00%和7.38%,鲣为4.94%和10.26%。暗色肉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0.62%、22.03%、21.86%。青干金枪鱼、圆鮀鲣及鲣普通肉和暗色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评分(AAS)分别为94和82,96和89,90和89;普通肉的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AAS均高于暗色肉,说明普通肉的蛋白营养价值高于暗色肉。3种金枪鱼的普通肉、暗色肉中均含有许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的37%~58%。DHA+EPA含量占总脂肪的17%~28%,且暗色肉中含量高于普通肉。3种金枪鱼的普通肉和暗色肉中均含有丰富的Ca、Fe、Zn等矿物元素。总体评价,南海3种金枪鱼普通肉、暗色肉均营养价值丰富。
2015年03期 v.35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77 ] - 才让卓玛;赵云涛;章超桦;秦小明;郑惠娜;曹文红;
通过ICP-MS法测定了汕头、惠东、珠海、台山、阳江、湛江及钦州7地香港牡蛎中的20种无机元素含量,探讨无机元素溯源技术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产地溯源的可行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元素含量统计分析,进一步区分香港牡蛎的产地。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4个主成分,聚类分析将7个不同产地的香港牡蛎聚为5类,汕头和惠东被聚为一类,钦州和湛江被聚为一类,阳江、珠海、台山3地被成功区分。不同产地香港牡蛎中的无机元素含量能初步实现其产地溯源。
2015年03期 v.35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4 ] - 李保生;范伶俐;邹涛;宋祖钦;
利用NCEP/NCAR逐日风场和湿度场再分析资料(1°×1°)和深圳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的计算,对深圳2014年"5.11"特大暴雨过程与水汽输送的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海为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源地,暴雨落区位于边界层偏南风低空急流的前方;此次特大暴雨过程中存在两支低空急流——西南风低空急流和边界层偏南风低空急流,它们作为水汽通道,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水汽,其中,边界层偏南风低空急流对此次暴雨影响更大,边界层的摩擦辐合和水汽堆积,为本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015年03期 v.35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谢仕义;刘大召;张莹;丁又专;
以雷州湾为研究区域,利用光谱仪进行水体遥感反射率的测量和同步水样采集分析,通过研究悬浮物质量浓度与遥感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波段比值法建立了悬浮物质量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2011年4月11日的HY-1B数据反演了研究区域的悬浮物质量浓度,得到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悬浮物遥感反演模型,仪器现场遥感值与实验室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4.94%。利用HY-1B数据绘制了雷州湾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图,其反映的浓度值变化有待进一步验证。
2015年03期 v.3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4 ] - 马铭龙;巨向红;雍艳红;贾汝敏;赵云涛;王萍;廖明;
热应激诱发的免疫抑制是诸多传染性疫病暴发的重要诱因,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SOCS-2)参与炎性反应及癌变等多种病理过程,可能与热应激猪的炎性因子紊乱和免疫抑制有关。克隆土杂猪(长白猪×本地土猪)SOCS2基因c DNA序列,分析其结构特征,研究其在热应激不同时段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胸腺和小肠黏膜等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SOCS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597 bp,编码一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该蛋白分子质量22.25 ku,等电点(p I)8.53,与Gen Bank中登录的普通猪、牛、人和小鼠SOCS2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97.5%、96.0%和94.4%,具有1个中央SH2域(Scr-homology 2)、1个长度可变的N端结构域和1个位于C端包含40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序列(SOCS盒)。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SOCS2表达量发生明显改变,且呈组织和时间依赖性,在猪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量下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小肠中SOCS2 m RNA的表达量上调,热应激6 d时达到峰值,6、9 d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CS2有明显的热应激响应,参与猪的热应激致病过程,是潜在的热应激防控干预靶点。
2015年03期 v.35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