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论坛

  • 政府主导下民间信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田横祭海仪式与宝格德圣山祭祀仪式的比较

    宋宁而;宝娃;

    通过对山东青岛田横祭海仪式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圣山敖包祭祀各自的庆典化过程及其社会影响的比较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方位发展,无论是在内陆还是在沿海地区,政府、社会团体及当地居民都在结合赖以生存的海洋或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将民俗传统加以创新重建,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洋庆典或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这些传统祭祀活动除了祈祷丰饶地区居民生活以外,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还担当起了对外宣传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及提高地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由于部分祭祀活动过度的商业化和政府主导化,祭祀仪式也在逐渐丧失其最初的意识形态。这两项基于各自居民信仰发展起来的民俗活动,正在政府的参与下走向规模化、扩大化和规范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彰显文化特色。

    2013年05期 v.3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5 ]
  • 美国渔业有限介入权制度述评——兼及对构建我国渔业管理创新机制的意义

    张艾妮;

    美国1892年伊利诺斯中央铁路司诉伊利诺斯州案确立了公共信托理论对限制政府处分公共信托资源之权的法律地位。借助于司法判例的解释功能,该理论扩大适用于美国渔业管理领域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基本内涵。有限介入权作为平衡公共渔业权与个人渔业权的制度工具,业已发展成为破解公地悲剧的重要手段。我国渔业权和海域使用权制度旨在特定海域赋予单位或个人有限期的捕捞权和养殖权,但不如有限介入权更能科学地界定渔业产权。有限介入权之合理性和制度价值当为我国立法所大胆借鉴,构建起我国渔业管理的创新机制。

    2013年05期 v.33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 ]
  • 论临海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临海家庭贫困现象——基于湛江临海村落的研究

    邓遂;

    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现象在临海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主要表现为因海洋资源枯竭及海洋市场洗牌所导致的家庭贫困、因临海经济开发而衍生的家庭贫困等类型。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是临海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临海社会急剧变迁之间的矛盾产物,富有浓郁的社会公平性问题色彩,它制约了临海社会的顺利转型。在消除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生成的某些宏观社会原因的前提下,发展临海地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而提高临海家庭社会适应能力,是消除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现象的关键。

    2013年05期 v.33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基于SWOT分析的厦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郝鹭捷;吕庆华;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是目前一些临海国家或区域发展的经济热点。拥有丰富海洋文化资源且以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依托,厦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但过于依赖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厦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认为厦门海洋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应从打造闽台海洋文化人文旅游线路、发展厦门新兴海洋文化产业、提高厦门海洋文化产业附加值、培养本土海洋文化产业人才等4个方面需求突破。

    2013年05期 v.3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2 ]
  • 广东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政策研究

    黄丹丽;

    随着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其无居民海岛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作用开始凸显,但经济效益型无居民海岛无人问津、生态保护型与生态修复型无居民海岛遭严重破坏、海洋权益型无居民海岛亟需保护等问题严重。针对当前现状,政府今后的政策趋势应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明确产权管理,二是加强执法力度,三是实行分类管理。在制定无居民海岛发展政策时,要结合地方特点并不断探讨、制定与国家层面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05期 v.3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 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演变

    同春芬;房可倩;

    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地悲剧的困境使其面临强烈的搭便车诱惑,导致资源过度利用甚至枯竭。如何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维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介绍了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在对基于政府集权、权利、社区以及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海洋渔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阐述了其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2013年05期 v.3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5 ]

雷州文化研究

  • 雷州民间传说求水类型丛研究

    黄小玲;

    雷州求水题材的传说所占比例不高,它们构成一种基于主干的立体性丛构关系,分为神祇求水和某人求水两大类。"求水"+"得遂"是其基本结构模式,"帮助"和"惩罚"情节单元出现的频次与求水主体神祇或某人关系密切。求水类型丛的传承与雷州半岛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2013年05期 v.3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法学

  • 论我国行政许可撤销程序中的告知制度

    苏伟标;黄冬三;敖宇星;陈妙君;

    行政许可撤销是行政审批制度的重要一环,但是《行政许可法》却没有对行政许可撤销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行政许可撤销制度中存在条件不清、责任不明、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这是立法上的一大缺陷。在行政许可撤销程序上设置告知制度,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2013年05期 v.3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文学·语言

  • 论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体式及其美学风格

    彭洁莹;

    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各体兼备各具特色:七律明净清丽、浏亮工整;五律锻琢工稳、奇逸清华;五七言绝句体情细腻、含蓄隽永。李端的古风歌行高于大历诸才子,其七言歌行韵调流畅、气势飞动,五言歌行清音古致、婉转惆怅,最得乐府神理。其歌行的韵调气势,情致遣词,在中唐诗坛中占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2013年05期 v.33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岭南文学中的一抹湛蓝——论湛江本土文学作品中的海洋韵味与海洋色调

    姚国军;

    近年来,湛江的本土作者踵武前贤,致力于"海洋文章",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海洋韵味与海洋色调的作品,为岭南文学版图添加了一抹湛蓝。湛江本土作者发表了一批"女人与海"的小说,塑造出具有"深广博大"情怀的"海的女儿"形象。另外,湛江本土诗文"面朝大海",表现了"天容海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创造了"湛蓝渺远"的艺术境界。湛江本土文学的意义在于,优秀的本土文学作品可以让外界认识湛江,树立湛江的文化形象。湛江本土文学的未来在于,本土作家应该发挥"地灵福气生天外"的地理优势,奋力开创"自有高人出世才"的局面。

    2013年05期 v.3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文学的地域情结——论岭南文化对广东女性文学的影响

    李海燕;

    广东女性文学一直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与岭南文化关系密切。文学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岭南风情;文学题材日常而冷峻,文学语言既通俗又富有诗意,文学叙事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莫不平凡普通、求利务实。广东女性文学创作在地方风情、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岭南文化情结。

    2013年05期 v.3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当代城市电影中的现代文明之惑

    冯岭;

    当代城市电影反映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观念之间深刻的矛盾冲突,促使我们反思现代文明的两面性,既在现代意识层次上对传统文明加以重新审视,又站在传统文明中符合理性或人性的一面,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尤其是集中考察现代文明异化作用下城市人的心灵困境,由此引发对当代城市电影中现代文明的深入思考。

    2013年05期 v.3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近30年《诗经》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陈莉;朱丽卉;

    从形象分析、艺术手法、特征成因、道德意蕴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30年学界对《诗经》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主要是描绘外貌、赞扬优秀品质,对男性形象的分析主要是论述人物体现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包括赋、比、兴以及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一般手法;特征成因则包括宗教意识、审美传统以及社会背景;人物形象体现了孝悌、正直、忠君爱国的道德意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诗经》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复,对其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挖掘不够,对人物形象体现的道德意蕴的现实意义缺乏深入探讨。

    2013年05期 v.33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190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7 ]
  • 意志型广告——广告创意发想的新方向

    彭巍然;

    消费者接触广告的过程中通常包含了认知、情感、意志三个阶段或层面的心理过程,意志型广告正是从意志层面进行创意发想的结果。意志型广告因为能满足消费者自我实现的需要,更易形成品牌忠诚和品牌崇拜,而被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意志型广告通常表现在对独特价值观、生活方式、精神境界等等能够引起消费者意志层面心理要素的诠释与表达。

    2013年05期 v.3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晋诗》方位词使用情况考察

    刘光明;

    中古诗歌是研究中古汉语方位词的重要语料。以《晋诗》为切入点,统计方位词出现的频率,全面考察其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从形式和功能分布的变化上探讨方位词系统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不仅可以管窥中古汉语方位词系统的基本面貌与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揭示汉语方位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2013年05期 v.3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新词“X门”的认知新解

    赵艳梅;

    "X门"在当代汉语中已经高度泛化,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从"X"到"X门",再到"-门",形成了一个认知上的连续统,也反映了语法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这为我们的新词语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2013年05期 v.3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家庭冲突话语中自称语的视点选择与身份构建

    杨青;

    家庭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往往通过转换自称语的视点实现其交际意图,重点探讨了自称语视点选择过程中的语境制约因素及其在构建主体身份过程中调节交际主体之间人际关系的方式,认为家庭冲突话语中的自称语视点选择是交际主体构建和维护自我身份或重建自我期望的理想身份的一种语言策略,这也正是自称语的视点选择调节家庭冲突话语模式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语用理据。

    2013年05期 v.33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0 ]
  • 学术语篇标题名词性并列语义辨析——以“及”和“及其”为例

    陈小曼;刘远;

    学术语篇标题中较为普遍地使用连词"和、与、及、及其"来表达名词性并列语义。在含"及其"的学术语篇标题中,"其"通常有4种指代情况:(1)指代前面单一语言单位;(2)指代定中短语的中心语;(3)指代定中短语的修饰语;(4)既可指代定中短语的中心语,又可指代修饰语。"其"指代第4种情况时,标题容易产生含混或歧义。学术语篇标题中,"及其"的英译通常有3种:一是and its/their,二是and,三是没有直接译出。采用"去余""补缺"和"重复"的方法,可以避免含"及其"或"及"学术语篇标题语义含混或岐义现象。

    2013年05期 v.3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理论译著译注的标示功能与文本可读性——以Terry Eagleton著Literary Theory的汉译为例

    席文林;王玉峰;

    通过对Terry Eagleton著Literary Theory的3个汉译本译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出理论著作翻译中译注的标示作用及其对文本可读性的影响,最后归纳出做译注应遵循必要性、对称性、说明性、正确性等四大原则。

    2013年05期 v.3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