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卫华;迟淑艳;谭北平;刘泓宇;董晓慧;杨奇慧;
初始体重(0.27±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于盐度2和30中饲养56 d,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低渗胁迫诱导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消减杂交效率分析显示,正反向消减文库差异表达的基因各富集大约25和25~10倍。从正反向两个文库中随机挑选2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正向文库80个,反向文库120个),共获得179条序列长度大于100 bp的ESTs序列,经CAP3在线拼接程序得到73条Unigenes(19条contigs和54条singlets)。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这些Unigenes所代表的相应基因的功能包括免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核蛋白、细胞凋亡和转移蛋白。这些基因信息表明,凡纳滨对虾在低盐胁迫诱导所导致的生理变化非常复杂,构建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可较好地反映低盐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影响的基因信息。
2012年06期 v.3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周晖;陈刚;纪多亮;王赛;张健东;
以全鱼粉饲料做对照(D1),用豆粕替代10%、20%鱼粉(D2、D3),玉米蛋白替代10%鱼粉(D4),啤酒酵母替代10%鱼粉(D5),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种替代蛋白源对褐点石斑鱼幼鱼(23.18±1.58g)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5组实验鱼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脏体系数、肥满度和蛋白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值>0.05)。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质效率、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值<0.05),D2组最好而D5组最差。5组实验鱼全鱼和肌肉成分中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全鱼水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值>0.05),其他指标则有显著差异(p值<0.05)。5组实验鱼的排泄能及呼吸能无显著差异(p值>0.05),摄食能、生长能和排粪能有显著差异(p值<0.05),D1、D2和D3组能量分配较好,而D4和D5组较差。与全鱼粉饲料相比,豆粕替代10%鱼粉显著提高了幼鱼的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而豆粕替代20%鱼粉亦未对幼鱼产生不良影响,豆粕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鱼粉蛋白较好的替代品。
2012年06期 v.32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2 ] - 朱春华;李郁娇;陈娈娈;黎东;李广丽;邓思平;
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在0.1、0.2、0.4 mg/L的壬基酚中暴露48 h,检测壬基酚对罗氏沼虾血清中部分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壬基酚组(0.4 mg/L)的罗氏沼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前期受到明显抑制(p<0.05),24 h后各剂量组血清SOD活力转为促进,中、高剂量组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低剂量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受到抑制,其中12 h低剂量组血清ACP活力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则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各剂量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先受到抑制后转为促进,48 h中、低剂量组血清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012年06期 v.3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6 ] - 宋理平;王爱英;冒树泉;胡斌;吴君;刘鹏;
对体质量500~600 g的野生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和仿自然水体养殖中华鳖(下称仿生鳖)的腿部肌肉、裙边及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鳖肝脏中粗蛋白、水分、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仿生鳖(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仿生鳖(p<0.05);野生鳖和仿生鳖肌肉和裙边中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仿生鳖裙边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鳖(p<0.05);野生鳖肌肉共测出32种脂肪酸,仿生鳖肌肉共测出25种脂肪酸,野生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仿生鳖(p<0.05)。
2012年06期 v.3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0 ] - 王兵兵;王梅芳;曹新云;邱烨;梁中波;余祥勇;
2010年11月中旬在珠海东澳岛进行管角螺冬季育苗实验,结果表明:在东澳岛11~12月,水温21~24℃,管角螺可以交配、繁殖;在水温16.5~24℃,需45~50 d完成胚胎发育;在水温17~20.5℃,稚螺7 d后能主动摄食投喂的鲜活幼贝饵料,此阶段稚螺壳高日增长0.417 mm,壳宽日增长0.17 mm,体质量日增长0.01 g;刚孵化稚螺厣封壳保水功能不强,耐干露能力较差,温度越高,露空时间越短;细砂底质条件下,稚螺的壳高、壳宽、体质量生长显著高于无底质组(p值<0.05),成活率(75%)也高于无底质组(65%);经过75 d海区网笼培育,稚螺壳高日增长0.236 mm,壳宽日增长0.124 mm,体质量日增长0.033 g,在自然海区培育条件下,稚螺生长较快。
2012年06期 v.32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2 ] - 谢绍河;邓陈茂;梁飞龙;符韶;林伟财;
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进行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植核手术,6个月后进行附壳造型珍珠再植核手术,附壳珍珠养殖育珠时间12个月,游离珍珠18个月。结果表明:经过术前麻醉处理的珍珠贝容易开口,方便植核手术,提高作业效率;使用特制可调式送核针可以达到核片同送,减轻手术创伤;附壳珍珠培育实验组成活率、商品珠率分别为(82.2±2.6)%与(69.9±4.7)%,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5%和18.6%(p值<0.05);游离珍珠培育实验组对照组的成活率、留核率与商品珠率分别为(31.8±1.9)%、(20.0±1.5)%与(38.8±2.6)%,实验组留核率与商品珠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9%和13.4%;对企鹅珍珠育珠贝进行一体两用技术育珠试验,企鹅珍珠贝适合培育附壳造型珍珠,但不适合培育游离珍珠。
2012年06期 v.3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5 ] - 李淑瑜;赖志服;杜涛;刘建勇;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九孔鲍主要经济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软体部质量、壳长、壳质量、壳宽等4个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软体部质量为依变量,其它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计算出对应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性状间与体质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表明各经济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效果为软体部质量(0.843)>壳长(0.163)>壳质量(0.112)>壳宽(-0.116),壳长、壳质量和壳宽对体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软体部质量实现的,其间接作用依次为0.763、0.733和0.744;所有性状总决定系数为0.974,各经济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效应依次为软体部质量(0.711)>壳长(0.027)>壳质量(0.013),与通径分析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壳长通过软体部质量对体质量的间接决定效应最大为0.711。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宽,建立了壳长、壳质量、和软体部质量对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0.880+2.480 x1+0.429 x2+1.068 x3,决定系数R2=0.974,线性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0.01)。基于决定效应大小,同时考虑性状的易测性,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策略应首选壳长。
2012年06期 v.32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7 ] - 包秀凤;刘建勇;蒋湘;胡志国;
采用筏式吊养模式,分别研究水层与饵料两因子对九孔鲍幼鲍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养殖水层设置5个水深,分别为-1 m,-2 m,-3 m,-4 m,-5 m;3类饵料分别为海带、江篱菜、海带+江篱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养殖60、120日龄时的九孔鲍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对不同水平下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水层因子对60日龄九孔鲍的壳长和壳宽及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值>0.05),对体质量影响显著(p值<0.05);对120日龄鲍苗的所有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饵料因子对60日龄和120日龄鲍苗的体质量、壳长、壳宽与存活率均有影响显著(p值>0.05)。综合水层和饵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在-2 m水层以江蓠菜+海带为饵料时,九孔鲍幼鲍的生长最好,主要生长性状均显著大于其他组合。
2012年06期 v.3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9 ] - 陈贺;吴灶和;王蓓;鲁义善;黄郁葱;简纪常;
制备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临床分离株ZJ02的灭活疫苗,采用注射和浸泡2种方法,研究疫苗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免疫保护效果和血清抗体效价。注射组以4个不同浓度的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罗非鱼,浸泡组以相同免疫剂量的灭活疫苗分别与消旋山莨菪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氯化钠3种佐剂免疫罗非鱼。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疫苗对罗非鱼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水平均显著性提高(p<0.05),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抗体效价最高分别达到1∶256和1∶128;注射组中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组免疫保护率较高,高浓度组可达到95%,浸泡组中使用3种佐剂的免疫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9%、64%、55%。表明无乳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性,免疫剂量在5×108~4×109cfu/mL之间对注射免疫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消旋山莨菪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氯化钠对浸泡免疫效果具有不同的免疫保护率。
2012年06期 v.32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63 ] - 周湖明;李长玲;陈康;黄翔鹄;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在50、100、200μg/L 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分两个阶段室内模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富集、排出Pb、Cd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其体内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浓度变化与该过程的相关性,得到近江牡蛎富集和排出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相同暴露浓度下,近江牡蛎对Cd的富集量和BCF显著大于Pb(p<0.05),因而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Pb;富集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max与Pb、Cd暴露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在Pb、Cd的富集实验中,MT含量均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T对Cd污染反应比Pb更敏感,效应时间更短;排出实验中,Pb、Cd实验组的MT含量随时间呈相反的趋势波动变化;金属暴露浓度梯度与近江牡蛎体内的MT含量变化没有"剂量—效应"关系,MT不能作为Pb、Cd对水环境污染的定量标志物。
2012年06期 v.32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2 ] - 王彦;申玉春;叶宁;刘丽;吴灶和;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湾共有浮游植物27属,隶属于5个门,其中硅藻门20属,绿藻门3属,蓝藻门2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1属,角毛藻(Chaetoceros)、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菱形藻(Nitzschia sp.)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0.11~23.63 mg L-1之间,平均为3.72 mg L-1,细胞密度平均为1.324 7×104个L-1。流沙湾共有浮游动物19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多毛类和轮虫类各1种,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中的拟铃虫(Tintinnopsis)、薄铃虫(Leprotintinnus),桡足类中的哲水蚤(Calanus),浮游幼体中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生物量在0.08~7.24 mg L-1之间,平均为2.04 mg L-1,密度平均为8 186个L-1。水体交换能力差、大规模贝类养殖以及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因素,导致流沙湾浮游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水平分布和月变化。
2012年06期 v.32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1 ] - 余为;陈新军;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作为商业性捕捞的对象,准确预报中心渔场可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根据2003、2004年9~10月份期间我国鱿钓船在2°~24°N、57°~69°E海域的探捕数据,结合表温、盐度、海表面高度和叶绿素a,以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几何平均法(GM)分别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9月份在栖息地指数(HSI)大于0.8的中心渔场作业次数比例超过24%,平均日产量在5.48 t/d左右;10月份在HSI大于0.8的中心渔场作业次数比例在43%以上,平均日产量在5.2 t/d以上。基于表温、盐度、海表面高度和叶绿素a的HSI模型能较好预测印度洋鸢乌贼中心渔场,且AM模型优于GM模型。
2012年06期 v.32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78 ] - 成印河;钟权加;周生启;
根据2006年12月7日在长山山脉以东的南海海域加密观测的1天4次高分辨率船载GPS探空数据和NCEP-CFSR格点再分析数据,完整分析了一次低空大气波导生成、维持、消失过程。结果表明:该次冬季低空大气波导过程是由南海偏北部暖锋过境引起的,波导强度达19 M单位,厚度达250 m。暖锋过后,南海风速增大,逆温层变厚,大气波导强度减弱,最后陷获层消失,成为正常大气环境。
2012年06期 v.32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6 ] - 李一峰;王筱珍;靳昌新;
设计一种基于ATmegal 6芯片作为微控制器的电容测量电路,适应多种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的需求。利用正弦波实现了小电容量的相位检测,根据电路参数计算电容容值,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电路参数,电路适用性广。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这种多界面的智能液位传感器具有优良的性能。
2012年06期 v.32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徐今强;王荣辉;王筱珍;
由于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结构上存在两个以上的反馈通道,在进行结构图化简时采用不同的变换思路,可以得到相同的闭环传递函数和不同的开环传递函数。以带测速发电机局部反馈的位置随动系统为例,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定义和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对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求解复杂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2012年06期 v.3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2 ] - 施展;杜明辉;梁亚玲;
针对SAR海洋图像中船舶航行尾迹的检测难点,以及传统Radon变换过程存在量化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迹空间投影方法对海洋SAR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对SAR图像做迹空间投影变换,提出一种加窗泛函对投影数据进行积分以提取出原图像中小尺度尾迹特征,然后进行峰值检测以确定尾迹位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2012年06期 v.32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