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中街山水域虾类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

    谢汉阳;朱文斌;徐开达;张龙;梁君;

    根据2010~2011年中街山列岛水域4个季节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虾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并探讨了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和水深对虾类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有虾类20种,隶属于9科18属;广温广盐种无论在种类数还是尾数密度与生物量均占主导地位;虾类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在季节分布上,以冬季最高,冬季均与春、夏和秋三季呈显著差异(p值<0.05);平面分布上,生物量与密度指数总体上呈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生物量与平均底温显著相关(P<0.05),与平均底盐和水深相关性较差(p值>0.05);葛氏长臂虾、细巧仿对虾、中国毛虾、日本鼓虾和中华管鞭虾为四季的优势种,且均属广温广盐种;虾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61~1.0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6~1.3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70,其中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春季与冬季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秋季与冬季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

    2012年04期 v.3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4 ]
  • 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黄东科;梁华芳;

    利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的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为18~34时,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盐度26和30时较小,耗氧率分别为0.130 5±0.010 5 mg/(g.h)和0.131 4±0.005 2 mg/(g.h),排氨率分别为0.173 3±0.003 9 mg/(g.h)和0.172 4±0.004 4 mg/(g.h)。波纹龙虾耗氧量(MO)和排氨量(MN)与体质量(m)呈正相关,而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其关系式可表示为:MO=1.492 1 m0.419 0和MN=1.129 5 m0.698 8;RO=2.933 3 m-0.734 3和RN=1.129 1 m-0.301 1。

    2012年04期 v.3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5 ]
  • 3种蛋白源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涂贵雄;陈刚;周晖;王赛;纪多亮;张健东;叶富良;

    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D1组),用豆粕替代10%、20%的鱼粉(D2、D3组),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D4组),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D5组),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投喂56 d后,D5组终末体质量显著小于D1组和D2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1组和D2组实验鱼体质量与D5组差异显著(p<0.05)。D3组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密度和平均血栓细胞体积显著低于D1组(p<0.05),D4组实验鱼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和巨大不成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D1组(p<0.05)。D3组实验鱼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D1、D4组(p<0.05),D3组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3组白球蛋白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3组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2、D3、D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D1、D4组(p<0.05);D5组肌酐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酵母蛋白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对实验鱼的生长和生理状态均产生不良影响,不适于作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鱼粉替代物;玉米蛋白粉和豆粕蛋白可以作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替代物,但替代比例玉米蛋白粉不宜超过10%,而豆粕蛋白的替代比例应小于20%。

    2012年04期 v.32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8 ]
  • 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朱庆国;林建斌;黄种持;陈度煌;梁萍;秦志清;林克冰;

    以精制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质量分数0.48%、0.97%、1.50%和1.97%等4种不同水平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饲料,并饲喂斜带石斑鱼幼鱼50 d,研究不同水平n-3 HUFA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luscoioides)幼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n-3 HUFA水平对实验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n-3 HUFA的适宜需要量(质量分数)为1.27%~1.42%;各实验组的鱼体肥满度不受饲料中n-3 HUFA水平的影响,保持在1.4左右;内脏比与肝体比随饲料中n-3 HUFA水平升高而呈现降低趋势;各实验组鱼体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不受饲料中n-3 HUFA水平的影响,肌肉中的n-3 HUFA随饲料n-3 HUFA水平增加而增加。

    2012年04期 v.32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67 ]
  • 恩诺沙星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汤菊芬;简纪常;鲁义善;黄郁葱;

    在水温26±2℃、盐度28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按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和口灌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恩诺沙星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注射和口灌后红笛鲷血浆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0.75和1.5 h,血药质量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5.22和3.94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36.98和17.24 m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28和9.18 h;恩诺沙星在组织中分布较广,注射和灌服给药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max分别为3.53和3.40μg/g、4.08和3.98μg/g、11.23和5.40μg/g,tp分别为1.5和2.0 h、1.0和2.0 h、0.75和1.5 h,AUC分别33.17和23.12 mg/(L.h)、39.36和18.20 mg/(L.h)、98.97和56.69 mg/(L.h);EF在红笛鲷体内消除速度较慢,注射和灌服给药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22.08和83.32 h、41.52和94.47 h、20.94和21.81 h。表明恩诺沙星注射给药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和消除均快于口灌给药。

    2012年04期 v.32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1 ]
  • 不同温度下罗非鱼人工感染海豚链球菌后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

    柒壮林;祝璟琳;杨弘;邹芝英;乐贻荣;李大宇;肖炜;单航宇;韩珏;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2012年04期 v.32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1 ]
  • 10种CpG-ODNs对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作用

    黄婷;张彬;陈福艳;陈明;雷爱莹;王瑞;余晓丽;罗永巨;梁万文;李昭信;

    采用人工合成的10种未甲基化CpG-ODNs序列分别注射健康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8 h后注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进行人工感染,分别于感染24 h和48 h后检测鱼体血清溶菌酶(Lysozyme,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活性,并记录死亡率。结果显示:注射ODN-205的罗非鱼LSZ、AKP和SOD活性变化均不显著(P>0.05),推测注射ODN-205后罗非鱼能较好的维持机体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抗菌能力;注射ODN-1681、1670、2133和2006的罗非鱼LSZ活性逐渐降低,而注射ODN-1826、2143、1668、2102、1669的罗非鱼LSZ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KP活性的变化趋势同LSZ活性变化大体相似,而SOD活性前后变化不显著(p值>0.05)。注射CpG-ODNs的实验组抑制海豚链球菌感染的作用差异显著(p值<0.05),其中以注射ODN-205组的死亡率最低(18%),其次为注射ODN-1670、1681、2006和2133组,死亡率均低于30%,而ODN-1669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死亡率均超过90%。实验表明,注射一定量的ODN-205、1670、1681、2006和2133能明显提高吉富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感染能力。

    2012年04期 v.3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3 ]
  • 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胡益峰;蒋红;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s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中Cu、Pb、Cd、Hg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为低污染水平,Zn和Cr 2种重金属元素为中等污染程度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单个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低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

    2012年04期 v.32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3 ]
  • 南沙北部灯光罩网与金枪鱼延绳钓联合探捕

    冯波;许永雄;卢伙胜;

    2010年7月利用灯光罩网和延绳钓对南沙北部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渔业资源调查,报道了该海域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金枪鱼的渔获与分布状况。灯光罩网平均CPUE 63.90 kg/网,主要渔获物为鸢乌贼,占总产量的67.57%,平均胴长122 mm,质量89.6 g;延绳钓平均CPUE为18.19 kg/百钩,其中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3.24 kg/百钩、短鳍斜齿鲨(Scoliodon Palasorrah)10.46 kg/百钩,渔获尾数较多的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和黑魟(Dasyatis atratus),分别占总数的39.13%和26.09%。提出南沙金枪鱼捕捞采用延绳钓与灯光罩网联合方式的建议。

    2012年04期 v.3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7 ]
  • 南海西北部海区声速垂向及断面分布特征

    朱凤芹;谢玲玲;

    根据南海西北部海区2012年2月实测的CTD资料计算出该海域的声速,给出了声速的垂向分布的几种类型和断面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特征。并根据浅海声速跃层标准(ΔC/ΔH≥0.5/S),讨论了本海域声速跃层的分布状况。

    2012年04期 v.3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6 ]
  • 基于R/S分析的碎波带波面标度不变性研究

    李志强;

    波浪经破碎、折射、绕射等过程后进入到碎波带,波面已经不再满足经典波浪理论的正态分布假设。利用R/S分析方法对碎波带波面的进行分析,揭示碎波带波面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波面序列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其Hurst指数为0.76,这对建立和解释碎波带波面及波高概率分布有指示意义。进一步分析后指出Hurst指数H和谱尖度参量Qp及波群参数Ka呈显著的负相关,Hurst指数有可能作为反映碎波带状态的一个参数。

    2012年04期 v.3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6 ]
  • 芋疫病抗病性鉴定及不同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莫俊杰;胡汉桥;梁钾贤;陈静思;许良珠;吴仁锋;

    为有效地保存抗病种质资源,对主栽的芋头品系进行疫病的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我国南方4个芋头产区收集60多个芋头品系,采用改进的疫霉菌抗病性鉴定方法,经过2 a的抗性鉴定,从中鉴定出6个抗病品系,9个中抗品系。选取全部的抗病品系及分别代表不同地区的感病品系37个,用SS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芋头品系可分为5个类群。15个抗病品系分属不同类群,野生芋和食叶芋属于第5类群,与其它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远。

    2012年04期 v.32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5 ]

研究简报

  • 盐度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仔鱼生长的影响

    陈林;周文玉;潘桂平;

    比较在0、5、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45、50等11个盐度梯度下,菊黄东方鲀(Takiugu flavidus)的受精卵发育和仔鱼生长情况,测定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在盐度0~50范围内均可孵化,最适盐度20~25。盐度(x)与孵化时间(y)呈正相关关系,表达式为:y=0.345 x+141.1,R2=0.956。2)实验盐度范围内,菊黄东方鲀仔鱼SAI值为1.55~30.10。3)在盐度5~45条件下,仔鱼皆可存活,存活率为3%~27%。其中,在10~30盐度下存活率较高,为20%~27%。经15 d的培育,仔鱼平均全长为6.28~7.34 mm。低盐度对菊黄东方鲀仔鱼生长更有利,在15~20盐度条件下,仔鱼生长较好,最终平均全长为7.30~7.34 mm。4)根据SAI值和生长状况,仔鱼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生长盐度为10~30,最适盐度范围为15~20。

    2012年04期 v.32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3 ]
  • 广西养殖拟穴青蟹携带病原体状况的初步调查

    彭银辉;郭昱嵩;裴琨;蔡小辉;檀宁;陆志款;宋忠魁;刘旭佳;董兰芳;张琴;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鳃组织中发现寄生虫茗荷(儿)。细菌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种病原性细菌存在于健康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弧菌属细菌性病原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在调查区域内均有分布,其他菌种则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异性。病毒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白斑综合症病毒仅在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率为4.94%;双顺反子病毒于北海古城和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携带率为3.70%;呼肠孤病毒携带率则较高,北海、防城港以及钦州拟穴青蟹均有检出,阳性率达25.93%。由此可见,10-11月广西区内健康养殖拟穴青蟹携带弧菌和呼肠孤病毒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病原体,为拟穴青蟹携带的主要病原体。

    2012年04期 v.32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9 ]
  • 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保护效果的研究

    宋春雨;聂芳红;林红英;刘寒;马驿;巨向红;陈进军;蔡吉榛;陆常青;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苦地胆内酯,饲喂斑马鱼成鱼14 d后,采用创伤感染法构建斑马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研究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饲喂含苦地胆内酯0.4%、0.8%、1.6%饲料的斑马鱼,其存活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值<0.05);0.8%和1.6%的苦地胆内酯对斑马鱼的保护率分别为(73.91±6.52)%和(73.91±11.30)%,与0.1%恩诺沙星保护率(76.08±7.53)%相比无显著差异(p值>0.05)。一定剂量的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具有保护效果。

    2012年04期 v.3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0 ]
  • 雷州半岛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砷的分布

    黄剑坚;韩维栋;刘素青;

    采用五态连续提取法(SEP)对雷州半岛高桥红树林群落内外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湿地0~60cm深处沉积物中除Al-结合态砷和Ca-结合态砷含量低,难以检出外,交换态砷、残渣态砷、Fe-结合态砷皆可检出,沉积物砷积累以残渣态砷和Fe-结合态砷为主,总砷测定含量为7.34±0.39~10.32±0.48 mg/kg,其中以20~40cm深处沉积物总砷测含量最多;不同深度沉积物砷含量中林内与林区外裸滩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林外裸滩-林缘-林内的表土总砷含量的分布呈波浪式分布,以林缘为最高,总砷达9.97±1.29 mg/kg,林内显著大于林外裸滩(p值<0.05),林内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强度较林外裸滩高

    2012年04期 v.3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综述

  • 粤西近岸环流研究进展

    谢玲玲;曹瑞雪;尚庆通;

    粤西近岸环流对粤西乃至北部湾海域的物质输送、水质环境、渔业养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就粤西沿岸环流(尤其是夏季环流)的基本特征、驱动机制、及其与琼州海峡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前人对粤西沿岸流终年向西以及夏季沿岸流外侧存在气旋式环流等定性特征已达成共识,然而,对环流的主要影响机制以及与琼州海峡流的关系尚有争议,关于环流的定量结果也较为缺乏,还需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观测以及适合近岸海域的数值模拟。

    2012年04期 v.3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