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地方问题”浅探

    徐质斌

    我国“海洋地方问题”是 2 0世纪后期才产生的。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的、法律的依据 ,核心内容是中央与沿海地方合理的事权分工以及各沿海行政区之间的划界。解决“海洋地方问题”应坚持三条原则 :海洋国家所有原则 ;兼顾各行为主体利益的原则 ;因地制宜 ,特事特办原则。中央政府海洋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处理以国家名义对外的各种海洋事务 ,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海洋事务 ;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制定、实施地方海洋工作规划和政策等。中央和地方主要责任海区的划分原则上地方管理的海域以 1 2海里为标准 ,特殊区位灵活处理 ;沿海地方之间的海域 ,一是不划齐 ,联合开发 ,二是划域标准灵活掌握

    2002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海洋资源特性及其管理方式

    陈万灵,郭守前

    海洋资源属于公共资源 ,具有多宜性、共享性 ,开发利用的兼容性和外部性 ,因此 ,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必须采取公共管理的方式 ;海洋公共管理正符合新公共管理的理念 ,除了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外 ,必须采取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方式 ,可以实现资产化、有偿使用和市场机制 ,分权管理 ,并动员公众参与管理 ,培育海洋文化和意识形态

    2002年0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86 ]
  • 论我国南海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

    张莉;

    南海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近 2 0 0万km2 ,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 ,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因素 ,具有海域面积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应从强化“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出发 ,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强有力的海上统一执法队伍 ,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开发战略 ,全面提升南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

    2002年02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8 ]
  • 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林年冬

    根据海洋经济及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构建“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创新教育”的人才

    2002年02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1 ]
  • 从“障塞”一词看海上丝路的起始年代

    刘明金

    针对 2 0 0 1年“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方大港学术研讨会”上 ,许多学者认为《汉书·地理志》中“日南障塞”的“障塞”是军事要塞、军事屏障 ,并据此推导出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开港时间是汉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 1 1 1年 )的观点 ,认为 :“障塞”只是一个普通的动词 ,是阻塞不通的意思 ;徐闻的开港时间也不是元鼎六年 ,而是元鼎六年之后、汉元帝之前 ,即大约公元前 1 1 0年—公元前 1年之间

    2002年02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论社会活力与人的自由

    黎玉琴

    社会活力是人类社会蕴藏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稳定和发展并存的现实可能性 ,它标志着一个社会对新情况的巨大适应性和无穷的创造潜能 ;人的部分自由和部分人的自由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自由构成了社会活力的动力机制的核心环节 ,人们追求自由的完善促使社会活力能够得以不断延展和补充

    2002年02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6 ]
  • 人的生存方式的实践哲学意蕴

    王书道

    人的生存方式问题是人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往由于受理论哲学范式的局限 ,人的生存方式理论总是与现实人的生存状况相脱离。在实践哲学范式中 ,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现实个人的生存方式 ,它是人的生成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有机统一 ,是由现实个人的生产实践、交往活动、精神生活及其具体生存境遇等构成的历史过程

    2002年02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意识形态”范畴新探

    刘鑫淼

    意识形态范畴的含混为讨论和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意识形态终结论”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布的一股“烟雾”。所谓“意识形态”范畴 ,即指一定阶级基于自己特定的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 ,以理论形态表现的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思想、情感或行为准则的体系

    2002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5 ]
  • 不同消费群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收入政策分析

    陈可文

    根据我国个人消费者的不同消费水平 ,可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个人消费群体 ,即百元级消费群体主要是农民消费群体 (Ⅰ类 ) ,千元级消费群体主要是工人消费群体 (Ⅱ类 ) ,万元级消费群体主要是公职人员消费群体 (Ⅲ类 ) ,十万元级消费群体主要是个体经营者和私人企业主消费群体 (Ⅳ类 )。在四种消费群体中 ,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Ⅱ类和Ⅲ类消费群体 ,他们数量较大而且消费水平适中 ;Ⅰ类消费群体虽然数量很大 ,但是消费水平较低 ,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不明显 ;Ⅳ类消费群体消费水平较高 ,但人数较少 ,对经济增长可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 ,对四类不同消费群体的个人收分配政策是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工人就业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有限度地提高公职人员收入 ,促进其消费水平提高 ;调节个体经营者和私人企业主的个人收入 ,引导其合理消费

    2002年02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个问题

    陈士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代际和区际都达到公平的发展模式 ,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则是代际分配合理、部门配置得当、空间分布合理、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资源利用方式。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还存在尺度过大、行业差别大、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加入WTO将在耕地数量质量的保护、土地市场、经营规模等方面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2002年02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0 ]
  • 社会主义宪法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廖宗骐,王昆

    根据“三个代表”的思想 ,社会主义宪法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宪法发展说明 ,什么时候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什么时候中国宪法就能健康发展

    2002年02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浅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与建设

    陈伟斌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提供了社会条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2年02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陈才智

    北宋文化吸纳了前此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而皮毛落尽 ,精神独存 ,不仅各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形式、各种雅俗文化百花齐放 ,更以独树一帜的北宋文化精神卓然自立。苏轼的诗歌正是在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 ,苏轼通过其二千七百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 ,展现出了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历时性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对苏轼诗歌产生了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影响 ,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又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典型地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2002年02期 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创作姿态

    陈迪泳

    20世纪 90年代中国诗歌创作在离经叛道中呈现出非线性的、多元多向发展的、自由散漫的生存状态。一是加强个人化写作 :诗人们以现实生活和个体生命的原生状态为切入点 ,以口语入诗 ;二是凸现逃亡主题 :诗人们进入非主流的、反审美的、对大写的“人”的精神逃逸性写作 ;三是注重心灵剖析 ;诗人们勇敢面对不完美的现实 ,更重视内省 ,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

    2002年02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语用迁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郭遂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 ,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由于文化因素上的差异 ,交际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产生不同的意义 ,语用迁移难免会造成理解失误或交际失败。因而外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语言技能的同时 ,应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2年02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 赫德和中法和约

    廖宗麟,张壮强

    中法战争期间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积极插手中法谈判 ,在不同的阶段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充当法国侵略者的帮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后 ,他在照顾中国利益的基础上 ,促成了中法两国签订了和约 ,结束了战争

    2002年0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2 ]
  • 论怛罗斯战役涉及阿拉伯与唐帝国关系的几个问题

    王三义

    怛罗斯战役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扩张并无直接关系。怛罗斯之战的发生 ,是由居住在阿拉伯和唐帝国边境的小国 (或部落 )间的冲突引起的。阿中两国都派兵支援自己的属国 ,因而发生了直接冲突。唐帝国边疆守将高仙芝的错误策略和行动给唐政府带来重大损失。至于怛罗斯战役促进了唐和阿拉伯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是阻碍了两大帝国间的交流 ,尚需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公元 75 1年之后两大帝国的交往比以前更为密切 ,那是与阿拔斯王朝的“和平外交”政策分不开的 ,而与怛罗斯战役之胜负并无必然联系

    2002年02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517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88 ]
  • 对广东省高校教师工资统发工作的思考

    徐英起,黄欣,黄雪洪

    分析了广东省高校教师工资统发过程中存在统发工资与地方保险局扣缴的养老金无法达到一致、统发工资与地方税务局扣缴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不一致、后勤改革与工资统发尚不配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统发工资尚不配套等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2002年0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杨雁

    从信息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强化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搞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并就如何强化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构思和探讨

    2002年0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2002年02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