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曹伏君,李长玲,刘楚吾,刘丽

    报道了乌龟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7 种细胞。红细胞数量多,长椭圆形,具圆核。白细胞数量少,圆形,分为两种:无粒型白细胞和粒型白细胞。无粒型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无特殊颗粒;粒型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有特殊颗粒。

    1999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盐度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胚胎发育的影响

    李锋,廖永岩,董学兴

    用雌雄中国鲎进行人工授精育苗,研究盐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并用未授精的卵作对照,观察其授精后 2~3 d 出现的分裂纹是否可作为受精的标志。结果表明,中国鲎人工授精育苗的可行盐度为16~40,适宜盐度为16~33。实验中,受精率在可行盐度范围内均达85% 以上,但孵化率却较低,授精后所能表现的分裂纹可作为其已受精的标志。卵的成熟度对人工授精后的卵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1999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5 ]
  • 降温降水对池塘水环境影响及诱发鳜鱼疾病的研究

    赖子尼,吴淑勤,石存斌,潘厚军,禤卫东,劳启宁,吴柳平,钟邓文

    探讨气候变化(降水、降温)与养殖鳜鱼(Siniperca chuastsi)池溏主要水生态因子关系问题。结果表明,降水、降温会引起藻类种群的改变,进而溶氧变化,最终影响鱼的健康,低溶氧是诱发鳜鱼疾病的首要水化因子。所以,气侯变化是生态因子变化继而诱发鳜鱼疾病的催化剂。水中营养盐浓度影响藻类生长。

    1999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1 ]
  • pH对4种鲷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黄巧珠,区又君,喻达辉,李加儿,江世贵

    用不同 pH 的海水对真鲷(Pagrosom us m ajor)、平鲷(Rhabdosargus sarba)、黑鲷(Sparusm acrocephalus)和黄鳍鲷(S.latus)精子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鲷鱼精子对pH 的适应范围较广,其最适pH 值与其生态习性相关。

    1999年03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7 ]
  • 黄鳝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检测与分析

    邹记兴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44 条不同性别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 )血清总甲状腺激素Thyroxine T3,Triiodothyronine T4)含量。结果表明:(1)5~9 月雄性T3 含量一直较高;雌性5~6 月T3含量比雄性和兼性低,7 月以后升至与兼性持平,8~9 月达到与雄性持平,高于兼性含量,升幅较大,但差异不显著(P> 0.05)。(2)5~6 月雄性T4 含量稍高于其它性别,7 月以后有所降低;雌性与兼性 T4 含量与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同性别T4 含量比T3 含量要低得多。甲状腺激素可能与性逆转关系不大,其作用在于促进代谢与生长。

    1999年03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驼背鲈引种驯养及人工诱导性腺发育和繁殖

    区又君,李加儿,陈福华

    为探讨通过人工诱导获得驼背鲈成熟亲鱼的途径,在室内水池进行驼背鲈驯养研究;用口服和注射性激素、控温、控光、营养强化、模拟生态条件等方法处理驼背鲈以诱导其性腺发育。结果表明,控光和模拟生态条件不能有效诱导性腺发育;激素、控温和营养强化相结合可诱导驼背鲈性腺发育并成熟。对其中1 组诱导成熟的亲鱼(雌、雄各1 尾)进行人工催产后,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孵出仔鱼2 万尾。驼背鲈在驯养条件下生长较快;通过人工控制和诱导可达到性腺发育和成熟,性腺发育速度较快。

    1999年03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96 ]
  • 飞云江、鳌江流域的淡水贝类

    黄惟灏,李章来,刘月英,王耀先

    报告了 1984 年在飞云江、鳌江流域淡水贝类的调查结果。标本经鉴定有 49 种(含未定种 5种),其中腹足纲32 种(含未定种2 种),瓣鳃纲17 种(含未定种 3 种)。分析了该流域的常见种和偶见种,广生种和狭生种。探讨了该流域淡水贝类的分布区划和经济意义。

    1999年03期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4 ]
  • 海洋动物体石油烃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的探讨

    贾晓平,林钦,蔡文贵,李纯厚,甘居利

    目前,国内外尚无颁布任何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为了满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的需要,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毒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提出了海洋动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海洋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干重)分别为15、70 和25 m g/kg。

    1999年03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1 ]
  • 广东沿海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与评价

    杨美兰,林燕棠,全桂英

    根据1990~1997 年间广东沿海17 个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1999年03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9 ]
  • 红海湾水质营养状况及其频率分析

    甘居利,贾晓平,王小平,王增焕

    根据1997 年8 月和1998 年3 月的调查,从2 项生物学指标和5 项化学要素着眼,分析了红海湾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频率特性。结果表明:红海湾海水的营养状况和频率特性呈现出季节变化和观测要素间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区域差异;总体上营养基本适中,但初秋在湾南部和湾口营养不足,早春在湾顶河口区营养过剩,过剩的营养盐主要是活性磷酸盐和氨氮。

    1999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绿鳍马面魨生长和资源评析

    陈丕茂;詹秉义;

    测定从东海区渔轮拖网渔获中取样的299 尾绿鳍马面魨的全长和体重,用其脊椎骨的第3 节椎体作为观察和测定年轮的材料,测出各年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算出各年龄鱼的平均逆算全长,结合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求出生长参数,分析全长、体重生长情况,再根据绿鳍马面魨的自然死亡系数M= 0.257 和1992 年的捕捞死亡系数F= 1.319,用B-H 模型进行资源评析,评估资源利用程度及最佳利用方案。结果表明:东海绿鳍马面魨资源已过度开发,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控制网目尺寸、将开捕年龄推迟为3 a(对应全长224 m m 、体长190 m m )等措施来保护其资源。

    1999年03期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2 ]
  • 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郭良珍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在麦田的聚集和扩散具有周期性发生的规律,种群在不同时间也表现不同状态。用模糊聚类法分析了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将发生动态分为5 个状态,即初盛状态、凋落(点片)状态、盛发状态,以及因外迁和死亡形成的衰减状态。经分析认为,化学防治应在初盛期进行

    1999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湿地松新梢化学成分与粉蚧为害关系初步研究

    王卫华,梁民

    用五点法进行抽样调查并探讨了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 Lobdell)侵入后,湿地松(Pinuselliotii)新植树皮化学成分与粉蚧为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均衡、协调的营养对粉蚧生长和繁殖有利;粉蚧为害主要导致新梢树皮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明显增加,还原糖含量明显减少;粉蚧发生高峰期,新梢树皮蛋白质含量与与粉蚧虫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1999年03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砖红壤速效磷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凌大炯,李燕

    用Olsen、Bray-1 和Mehlich-3 三种方法对不同植被下的砖红壤进行速效磷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橡胶的土壤磷,Bray-1 法和Mehlich-3 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呈显著相关;种植甘蔗的土壤磷,三种方法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而种植其它植物的土壤磷,方法间的一致性较差,相关也不显著。一般情况下,建议不要用Mehlich-3 作为砖红壤速效磷的提取剂。

    1999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1 ]
  • SE对甲胺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复合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丁燏,邬开朗

    1999年03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我国鲟类养殖技术研究现状

    陈曾龙

    1999年03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南海区捕捞渔业副渔获及其利用

    杨吝

    1999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9 ]
  • 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海洋微生物的培养

    王菊芳,梁世中

    1999年03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