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北京北运河水系夏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汨;杨柏贺;孟云飞;马思琦;杨露;殷旭旺;徐宗学;郝长琦;

    【目的】评价北京北运河水系河流生态系统状态,分析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对北京地区夏季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门23种,各采样点位平均密度为1037.35 ind/L,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为0.88,均匀度平均值为0.41。全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划分成5类功能摄食类群,其中刮食者物种数占绝对优势,滤食者密度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夏季影响北运河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和p H。【结论】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2018年01期 v.3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3 ]
  • 光裸星虫全组织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张家炜;郑哲;王庆恒;黄荣莲;杜晓东;

    【目的】筛选光裸星虫体壁、肠道、肾管、吻、收吻肌以及体腔液细胞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APDH、β-actin、TUB、TBP以及UBC等常用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以及在线内参筛选工具Ref Finder对8个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评测。【结果】8个内参基因均可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但稳定性各异。通过累计积分法综合了4个软件给出的稳定性排序结果,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综合排名为TBP(1)>TBP(2)>UBC>GAPDH>TUB(2)>TUB(1)>β-actin(2)>β-actin(1)。【结论】TBP(1)在光裸星虫全组织中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最适单内参基因。

    2018年01期 v.38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8 ]
  • 大豆酶解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王铵静;杨奇慧;谭北平;肖伟伟;贾静;董晓慧;迟淑艳;刘泓宇;章双;

    【目的】研究大豆酶解蛋白对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饲料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1.0%、1.5%、2.0%、2.5%、3.0%、3.5%和4.0%大豆酶解蛋白,配制8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幼虾56 d。【结果】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2.0%—4.0%添加组(P<0.05);1.0%和1.5%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1.0%和1.5%组蛋白质沉积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1.5%~4.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肌肉磷含量(P<0.05),3.0%组最大;1.0%、1.5%和2.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5%~4.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活性(P<0.05),添加1.0%~3.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酚氧化物酶活性(P<0.05),2.5%和3.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1.0%和1.5%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2.5%组最大;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7 d后,1.0%组累积死亡率最低。饲料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未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剂量高于3.5%可导致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1.0%大豆酶解蛋白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结论】饲料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不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高于3.5%添加组的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1.0%大豆酶解蛋白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

    2018年01期 v.38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18 ]
  • 养殖密度、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协同影响

    唐怀庆;张健东;陈刚;黄建盛;王忠良;汤保贵;周晖;

    【目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2、4、6 kg/m3)、投喂频率(1、2、3次/d)和投喂水平(60、80、100%饱食)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等3生长性能参数的协同影响。【方法】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BBD)和响应曲面(RSM)方法分析。【结果】养殖密度、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一次、二次效应对幼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水平对饲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投喂频率与投喂水平对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响应面指标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3 0、0.943 6和0.991 0,拟合方程可信度较高。响应指标优化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81.24%条件下,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最佳,分别为1.291%/d、1.041%和154.322 U/mg,可靠性达94.6%,可信度较高。【结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每天2次的81.24%饱食投喂条件下,幼鱼可健康生长,生产成本最低。

    2018年01期 v.38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16 ]
  • 基于气候和环境因子的近海鲐鱼资源评估

    张良成;郭爱;陈新军;

    【目的】研究环境与气候因子对鲐鱼的生长、繁殖和补充的影响。【方法】根据我国东、黄海鲐鱼灯光围网渔业捕获量、捕捞努力量建立剩余产量模型,尝试用6月产卵场(127°30′E、29°30′N)的平均海表温(SST)、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Nino-SSTA)、太平洋中高纬年代际振荡(PDO)和南方涛动指数(SOI)4个因子对剩余产量模型进行优化,分析SST、Nino-SSTA、PDO和SOI对东、黄海鲐鱼资源量和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影响。【结果】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DO对CPUE残差无影响,对SST、Nino-SSTA和SOI有影响。选取相关性较高的SST、Nino-SSTA对模型进行优化,发现优化后的模型对鲐鱼渔获量的拟合效果比优化前显著增强。【结论】6月份产卵场SST、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对鲐鱼资源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建议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各年环境因子的情况确定最大可持续产量,合理制定管理策略。

    2018年01期 v.38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0 ]
  • 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范秀萍;秦小明;章超桦;陈建平;朱乾峰;

    【目的】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背、腹部肌肉的营养成分与挥发性风味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用常规分析法检测鱼肉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结果】珍珠龙胆石斑鱼含肉率达到71.03%±3.88%,鱼鳞与皮质量分数高达9.60%±1.67%。背、腹部肌肉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干基)分别为85.19%和77.47%,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6.44%和12.00%,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为0.45;背、腹部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氨基酸评分(AAS)分别为86和81,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0.06和72.61,均为赖氨酸含量最高,氨基酸评分(AAS)分别为156和140;背部肌肉中5种鲜味氨基酸总量(7.26%)较腹部(7.09%)略高,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60.11%和45.54%,EPA+DHA的含量是腹部肌肉的11.5倍,质量分数达20.42%,ω-3/ω-6 PUFA为9.56;背、腹部肌肉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0与52种,腹部肌肉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60.25%,其不饱和醇类与醛类对其肌肉的总体风味起重要贡献。【结论】珍珠龙胆石斑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赖氨酸、精氨酸、EPA和DHA的优质海产经济鱼种,其背部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腹部,是优质的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背、腹部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丰富,腹部肌肉的鲜味优于背部肌肉。

    2018年01期 v.38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74 ]
  • 鳙鱼鱼鳔黏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活性评价

    屈义;周斯仪;钟赛意;谌素华;苏伟明;吴小禾;

    【目的】探讨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鱼鳔黏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和碱液浸提法提取黏多糖,用GC-MS法测定分析所提取多糖的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性质。【结果】碱液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体积比(g/m L)1∶20、碱液质量分数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黏多糖的提取率为5.58%;热水浸提和碱液浸提得到的鳙鱼鱼鳔黏多糖量分别为5.3%和25.33%;气质联用色谱(GC-MC)测定结果显示,热水提取的黏多糖(WANVM)主要由质量分数13.72%木糖、19.57%甘露糖、16.11%葡萄糖及32.49%半乳糖构成;碱液提取的黏多糖(AANVM)主要由质量分数50%甘露糖和34.87%半乳糖构成。在相同质量分数条件下,WANVM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及总还原力均高于AANVM。【结论】碱液浸提对黏多糖的提取效果优于热水浸提,AANVM、WANVM组分不同,且前者抗氧化活性略高于后者。

    2018年01期 v.38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3 ]
  • 2003-2014年珠江口香洲大气无机氮湿沉降变化研究

    陈法锦;孟亚飞;劳齐斌;李志阳;周凤霞;黄锦锋;

    目的】研究了珠江口区域近年来大气湿沉降中无机氮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近海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3-2014年珠海市香洲地区湿沉降中NO_3~--N和NH_4~+-N浓度及湿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香洲地区湿沉降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旱季高而雨季低,与降雨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氮素的浓度在年际变化有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氮素湿沉降通量与浓度变化相反,雨季明显高于旱季;降水量、当地污染状况、大气中污染物(气溶胶粒子)浓度、降雨类型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香洲地区大气无机氮湿沉降具有很强的事件特征。【结论】香洲地区氮素湿沉降浓度春秋季高于海水,且DIN成分比例与海水有差异,可能改变表层水体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2018年01期 v.38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0 ]
  • 冬春季湖光岩玛珥湖水文特征的观测分析

    王丽菊;李君益;谢玲玲;陈法锦;王露;石雨鑫;郑曼立;

    【目的】分析湖光岩玛珥湖流场、温度、密度、浮性频率的三维空间结构、时间演变及其与风场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4月,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安德拉海流计、ADCP、CTD等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对现场风速,流速、温盐等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层平均流速为0.05 m/s,其中,表层的平均流速在1-2月为0.03 m/s,在3-4月较大,为0.08 m/s。流向以南向或东南向为主,与观测风向大致吻合。垂向上,次表层流速较小,为0.02 m/s,近底层流速有增大的趋势。1-2月观测表层温度为18.5~21.5℃,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跃层主要出现在2~5 m,温度梯度为0.2℃/m。3-4月温度升高到19~26℃,温跃层加深,出现在6~10 m,温度梯度最大达到0.8℃/m。水深2 m处,近岸水浅站位表现为高温低密,12 m处部分深水站位呈现高温。

    2018年01期 v.38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脉动气流对沸腾表面水分蒸发影响的数值模拟

    娄晓博;凌长明;李儒松;陈明丰;

    【目的】考察脉动气流掠过沸腾水面时,流动参数对水分蒸发效果的影响,探究脉动气流强化蒸发过程的机理。【方法】建立二维物理与数学模型,采用商用软件ANSYS FLUENT 14.5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正弦脉动气流掠过沸腾水面时水分的蒸发情况,分析一定蒸发时间内脉动气流的振幅、频率、气流速度以及温度对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匀速气流,气流脉动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提高了约50%;脉动气流的相对振幅从0增加至1.0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提高了约1.8倍;脉动气流的频率从0 Hz增加至110 Hz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气流速度从4 m/s增加至10 m/s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提高了约15.3倍;脉动气流的温度对沸腾表面水分蒸发的影响不明显;气流脉动时,水分蒸发速率呈周期性变化。【结论】脉动气流周期性地对水面水蒸气浓度边界层进行扰动,强化了水面的对流传质,从而促进了水分蒸发。

    2018年01期 v.38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雷州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尹福泉;吴征敏;王志敬;吴浩浩;Aamir Nawab;庄桂锋;钟耿杰;黄昇;

    【目的】研究不同精粗比对雷州山羊舍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月龄公母各半的雷州山羊24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只(公母各半)。其中D_0组为对照组,饲喂皇竹草,D_(10)、D_(20)、D_(30)分别饲喂混合精料与皇竹草按干物质质量比10∶90、20∶80:和30∶70的混合饲粮,进行分组饲喂,每周测定各组羊只体质量、血液生理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D_(10)、D_(20)、D_(30)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3.28、82.58、81.80 g/d,分别较D_0组高出111.97%、425.99%、421.02%(P<0.05)。试验组的白细胞总数(WBC)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红细胞总数(RBC)总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总数(RBC)压积均高于对照组,且D_(20)组的均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所用3种皇竹草和精料比例的混合饲粮对舍饲雷州山羊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精粗比20∶80日粮,可降低雷州山羊血液WBC总数,显著提高雷州山羊平均日增重(ADG)、RBC总数、Hb和RBC压积。

    2018年01期 v.38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74 ]
  • 蓖麻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光合特性和逆境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陆建农;施玉珍;李卫锦;刘柳彬;关雪燕;曾洁;陈森;汪亚菲;殷学贵;

    【目的】评价同源四倍体蓖麻的育种意义。【方法】以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蓖麻为材料,测定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含量,并比较上述指标的种间差异。【结果】同源四倍体蓖麻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地高于二倍体,分别提高30.00%、53.47%、19.23%、25.22%、11.72%、262.07%和24.20%,丙二醛(MDA)的积累明显低于二倍体,降低30.57%。【结论】四倍体蓖麻可为蓖麻种质资源提供较宝贵新种质。

    2018年01期 v.3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0 ]

综述

  • 西北太平洋澳洲鲐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畅;陈新军;

    【目的】为系统掌握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的基础生物学以及资源利用现状,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澳洲鲐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的总结和归纳。【结果】根据外部形态和遗传分析等研究结果,澳洲鲐可分为3个地理群系,即太平洋群系、东海群系和南海群系。不同海域澳洲鲐都有明显的洄游路径,受海流影响显著,但南海群系洄游模式尚不清楚。澳洲鲐为连续产卵类型,不同群体的初次性成熟有差异,其繁殖策略需要加强研究,特别是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耳石微结构估算认为,西北太平洋海域澳洲鲐最大年龄为6龄,各群系间的生长有差异;水温对产卵场影响较大,渔场分布受到黑潮等海流影响明显。资源量的评估及其管理策略分析仍没有有效开展,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结论】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澳洲鲐资源,需加强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系统地开展西北太平洋海域澳洲鲐资源的调查和生物学研究,选择适合澳洲鲐生活史特征的资源评估模型,为该种类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2018年01期 v.38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循环水养殖系统管理运行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

    唐茹霞;史策;刘鹰;

    【目的】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全国水产养殖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研究我国各省份水产养殖企业使用循环水系统的情况,包括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现状,循环水系统各单元在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公司发展计划。【结果】我国循环水养殖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养殖水体小于5 000 m3、系统造价小于200万元、年营业额小于500万元的公司分别占63.6%、54.5%、54.5%。养殖品种上,选择养殖鲽鲆类的企业最多(33.3%),对虾其次(30.3%)。多数循环水系统由科研机构协助构建,80%以上的系统单元为国产。反硝化系统、生物滤器、微滤机被认为是最难操控的单元(分别占58.3%、41.2%、27.6%)。企业选择使用循环水系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63.6%),其次是水处理需求(54.5%)和符合环保政策的要求(48.5%)。93.3%的公司有扩大生产规模和旧系统升级改造的计划。【结论】降低运行能耗、提高运行稳定性,最终提高经济效益是未来循环水养殖系统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2018年01期 v.38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8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