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6个不同鲤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明俊超;董在杰;梁政远;张守领;张平;

    对黄河鲤、荷包红鲤、高背荷包红鲤、兴国红鲤、建鲤和黑龙江野鲤等6个鲤群体的12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眼后头长/头长外,各鲤群体间在其他比例性状上出现较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5.316%、23.221%、10.146%,累计贡献率为68.683%,并明显可将6个鲤群体划分为2个簇,荷包红鲤和高背荷包红鲤明显与其他群体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在体高/体长、头长/体长、体厚/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4个比例性状上,有些群体的差异系数大于1.28,说明这些群体在这4个指标上的差异可达到亚种水平。结果表明,6个鲤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和分化,主要体现在体型和头部特征上。

    2009年06期 v.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131 ]
  • 翡翠贻贝三个野生种群形态性状的差异分析

    王庆恒;师尚丽;杜晓东;邓岳文;

    运用差异系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4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5个比例性状,比较研究了广西北海、广东湛江和汕尾的3个翡翠贻贝野生种群的形态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3个种群间5个比例性状的差异系数在0.024~1.134之间,种群间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2)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PC1、PC2和PC3贡献率分别为40.134%、27.956%和20.614%,累计贡献率为88.704%;(3)利用逐步判别法选择3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了3种群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P1为73.0%~88.0%,P2为74.6%~86.8%,综合判别率为79.7%;(4)聚类分析显示,北海种群与汕尾种群形态较为接近,湛江种群趋异程度最大。各种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这种差异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9年06期 v.2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0 ]
  • 奥尼罗非鱼杂交子代及亲本mtDNA D-loop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李培;刘丽;谭围;刘楚吾;

    利用PCR技术扩增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3个群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其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长度多态性并不十分明显,全长921~933bp;3个群体间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变异位点(14.9%),44个个体具有44种单倍型(haplotype);3群体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4%,Tamura-Nei遗传距离平均为5.1%;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尼罗罗非鱼与其杂交子代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表明杂交后代mtDNAD-loop表现为母系遗传。

    2009年06期 v.2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6 ]
  • 近江牡蛎两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叶欣;王庆恒;杜晓东;师尚丽;

    采用RAPD分子标记和rDNA-ITS1序列分析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湛江官渡和阳江程村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2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8838条片段,157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产生13个位点,片段长度在200~2200bp之间。湛江种群和阳江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9.62%和89.57%,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70和0.4334。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27,平均遗传相似性为0.968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437。得到近江牡蛎18S、5.8S部分序列和ITS1全部序列,其中ITS1序列片段长度为478~485bp,共有11个变异位点,两个为转换(A/G),其他为插入/缺失(A/-、T/-)。湛江和阳江种群各获得8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为两个种群共享。两个种群的CG碱基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58.29%和58.41%。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0.0254。结果说明,近江牡蛎湛江种群和阳江种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

    2009年06期 v.29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8 ]
  • 体重和温度对马氏珠母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栗志民;刘志刚;谢丽;王冰荣;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3~33℃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重呈负相关,可用Y=aW表示;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b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呼吸和排泄Q10值分别为1.51~2.71和1.03~2.73,且在该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范围为7.29~13.14。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马氏珠母贝的日常代谢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0.8%和59.1%。

    2009年06期 v.2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6 ]
  •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

    尹洪滨;孙中武;于波;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或椭圆球形,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植入窝从细胞核的后端陷入核中。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包括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袖套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尾部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轴丝外两侧为细胞质膜形成的对称性鳍样结构。尾部内无囊泡及其他细胞器。

    2009年06期 v.2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7 ]
  • 企鹅珍珠贝生殖细胞的发生

    徐宗芹;王梅芳;梁飞龙;余祥勇;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企鹅珍珠贝[Ptedapenguin(Rding)]的性腺结构、生殖细胞结构与分布进行组织学观察,描述精/卵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精/卵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根据雌性生殖细胞形态和卵黄的变化特点,卵子发生经历卵原细胞、无卵黄初级卵母细胞、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卵子阶段;依据雄性生殖细胞大小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阶段,其中精原细胞存在形态上有差异的A型和B型两种类型。此外还观察到企鹅珍珠贝的性别转化现象。

    2009年06期 v.2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6 ]
  • 大黄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李素莹;周歧存;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分别添加大黄0、0.5、1.0、5.0、10.0和20.0g/kg,研究大黄对凡纳滨对虾(初始体重为0.34±0.004g)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累积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全虾和尾肌肉的灰分、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全虾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1.0g/kg组最高(P<0.05),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以及血清总蛋白量等的影响显著,溶菌酶活性以1.0g/kg组最高(P<0.05);细菌感染实验中以1.0g/kg组存活率最高(P<0.05)。以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指标及感染实验存活率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大黄的适宜添加量为1.0g/kg。

    2009年06期 v.2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4 ]
  • 30种中药及其复方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彭金菊;马驿;梁淑鋆;曾丹;梁景新;

    为评价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鱼腥草、五倍子、黄芩等30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山茱萸、白芍对温和气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12.5mg/mL),选取8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五味子、乌梅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

    2009年06期 v.2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92 ]
  • 复方中草药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汤菊芬;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王蓓;

    将A、B、C三种复方中草药分别按质量分数1.5%的比例添加到罗非鱼商品饲料中,喂养初始体重约16.58±0.48g的吉富罗非罗28d,通过测定罗非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肠道菌群等指标,研究三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罗非鱼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虽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C可使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提高10.82%,饲料系数降低4.71%,蛋白质效率提高15.68%;三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均可显著促进罗非鱼肠道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P<0.05),C方中草药制剂还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P<0.05)。结果表明,C方中草药制剂可显著促进罗非鱼肠道中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从而有效促进罗非鱼生长。

    2009年06期 v.2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98 ]
  • 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的培养及其培养基的优化

    张旭丽;简纪常;王蓓;蔡双虎;黄郁葱;鲁义善;吴灶和;

    研究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ZJMX04的培养与生长特性,探讨培养基的pH值、气体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海豚链球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海豚链球菌培养基生长因子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培养基的最适pH为7~8,最适培养温度为30℃,振荡培养对海豚链球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培养基优化研究表明,在BHI培养基中添加10mg/mL的酵母粉和2mg/mL的葡萄糖即可在对数期获得最大细菌量。

    2009年06期 v.2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2 ]
  • 基于MapX的渔船导航系统的研究

    裘海雅;施炜纲;

    以VB为开发平台,通过串口通信控件(MSComm32.ocx)接收GPS定位信息,采用MapX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渔船导航智能模块的开发,实现了在动态图层上实时记录并表达船只位置、速度、航向、距目标距离等航行要素,以及以动态数组存储和回放渔船航行轨迹。为渔船快速到达指定位置,顺利返航、精确估算扫捕面积及作业信息的后期统计分析提供便利。

    2009年06期 v.29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广东“龙舟水”降水量成因分析

    范伶俐;郭品文;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及GLDAS/NOAH的陆面资料对"龙舟水"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舟水"期间,北半球中高纬度维持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将冷空气引导至华南沿海;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孟加拉湾维持稳定的槽区,使得华南沿海暖湿气流加强,强暖湿气流为"龙舟水"过程的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旺盛的对流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龙舟水"过程前后的广东地区下垫面状况(陆面过程)的差异,对"龙舟水"期间该地区一些具体对流事件的启动和发展也有影响。

    2009年06期 v.29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6 ]
  • 基于部件可靠度和多阶段动态库存的备件管理决策

    邹律龙;侯东亮;

    基于部件可靠度和多阶段动态库存理论,分析了备件需求与库存管理。提出了基于部件可靠度的动态需求模型;以部件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为例,结合实际生产中备件的使用情况,通过确定备件储备的时间点,动态确定各周期备件的需求量。在确定备件动态需求量的基础上,采用多阶段动态库存理论确定了订货次数和每次订货数量,使库存量更符合实际和趋于合理。通过算例分析,给出了最小库存费用,表明基于部件可靠度和多阶段动态库存的备件管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009年06期 v.2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拮抗香蕉枯萎病菌海洋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黄瑶;杨耿周;张雅娟;何秋韵;林巧玲;易润华;

    从93份中国南部海域近海海泥样品中分离出1800多株海洋细菌,以对峙培养法,测定海洋细菌对香蕉枯萎菌的拮抗作用,再以琼脂划线培养法(agar streak)测定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约55.6%的菌株对香蕉枯萎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58株菌株抑制香蕉枯萎菌生长所形成的抑菌带宽度大于10.0mm,抑菌作用较好,复筛后其中13个菌株形成的抑菌带宽在15.0mm以上。经反复转接和对峙培养,筛选出拮抗效果好、抑菌活性稳定的菌株TC-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细菌,TC-1对14种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2009年06期 v.29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1 ]

研究简报

  • 雷州半岛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的初步研究

    焦宗垚;刘永;张春芳;

    对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均为小型的双壳类,褶白蚶Acarplicata(Dillwyn)、偏顶蛤Modiolussp.、翘鳞蛤Irusspp.(两种)、单韧穴蛤Vulsella sp.、杯石蛏Lithophaga calyculata(Carpenter)、蝶铰蛤Trigonothracia sp.、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楔形开腹蛤Gastrochaena cuneiformis Spengler等共9种,其中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的出现频率最高,达50%左右,为雷州半岛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的主要种类;大珠母贝年龄越大,寄生凿孔贝类数量越多;凿孔贝类可以在孔穴中生活较长时间,最长为6a,生长过程中分泌腐蚀性物质腐蚀贝壳,在贝壳内侧形成斑痕,或凿穿贝壳。

    2009年06期 v.29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特性的初步研究

    魏成清;陈永乐;朱新平;谢刚;骆豫江;刘毅辉;

    研究了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幼鱼的摄食特性。结果表明:在幼鱼阶段,云斑尖塘鳢的摄食方式为主动掠食;个体全长10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11.66%,40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51.04%,69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55.30%;日摄食量与幼鱼全长呈正相关关系:A=11.3577+0.7664L(r=0.876);云斑尖塘鳢幼鱼的适口饵料鱼全长为其全长的25%~50%,幼鱼摄食15~17h后可完全消化饵料鱼;云斑尖塘鳢幼鱼昼夜摄食节律明显,一昼夜出现一个摄食高峰,高峰时段为19:00-01:00。

    2009年06期 v.2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1 ]
  •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质及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陆家昌;黄翔鹄;李活;方锐林;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人工引入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监测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15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AKP、POD、PO、SOD、抗菌、溶菌活力,以及不同光合细菌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光合细菌对水质和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光合细菌可显著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并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当光合细菌投放浓度为3×103/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9%、43.42%、52.20%,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AKP、POD、PO、SOD、抗菌、溶菌活力分别比照组提高31.92%、72.29%、55.56%、31.61%、39.07%、69.51%,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67%、34.03%,差异显著(P<0.05)。

    2009年06期 v.2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5 ]
  • HPLC指纹图谱技术用于市售刺参质量评价初探

    张道来;陈军辉;周明;程红艳;赵恒强;臧家业;王小如;李国强;

    以10批不同产地刺参HPLC指纹图谱中的6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结合相似度分析,对不同刺参质量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批次刺参样品的6个色谱峰在指纹图谱分析过程中色谱行为相同,峰面积大,特征性强,能反映刺参的固有化学特征。结合相似度分析,可用于刺参质量评价。

    2009年06期 v.29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